秦岭—淮河线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秦岭-淮河线是一条具有多重特殊历史意义的中国地理分界线。这条理论分界线的提出,首次界定了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被认为对于认识中国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1]

迄今为止找到的最早关于秦岭-淮河线的记载是出版于1908年,由张相文所著的《新撰地文学》在185页中指出:

秦岭淮河线的意义包括:

  1. 中国南方北方的分界线
  2. 相当于中国年降水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 相当于中国一月份平均气温0℃的等温线
  4.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5.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分界线

参考文献

注释

  1. 北岭为今日秦岭之古称。
  2. 白话文翻译:北带(指暖温带)的南界为秦岭。

引用

来源

期刊文章
  • 单之蔷:《南北分界线上的迷雾》,载《中国国家地理》杂志588期。ISSN 1009-6337
  • 单之蔷:《青海的三面孔》,载《中国国家地理》杂志532期。ISSN 1009-6337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