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第七中学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国立第七中学,乃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建立的国立中学,由山西省籍贯的师生为主迁移至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以洋县县城五云宫校为学校本部,下设置一分校(县城以西30华里的智果寺)、二分校(县城西40华里良马寺)。国立第七中学首任校长是张国瑞先生[1]

沿革

  •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长驱直入,北平、河北、山东、山西相继沦陷,大批难民和中学爱国师生涌入西安。
  • 次年,在山西各界人士争取下,国民政府批准成立国立山西中学招收大批山西流亡学生,觅址洋县五云宫、智果寺、良马寺栖身办学。同年6月,经过编班、分组,师生共千余人分三批跋山涉水向目的地进发。先是乘火车到宝鸡,然后,徒步翻越秦岭,途经凤县、双石铺、留坝、褒城到达汉中。
  • 校本部设在五云宫,这里是全校的核心所在,修葺工程尚未完工,同学们临时居住在城内的鼓楼和城隍庙内。如今早已被毁的五云宫原是一座道教宫观,位于洋县城内东南隅,座东向西,与南门附近的唐塔相望。但它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设校之前,这里残破不堪,既无围墙,又无殿堂,仅在中轴线上留下一个戏台,距戏台东面四、五十米外有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二者之间的甬道上有几棵枝叶稀疏的古柏,中轴线两侧还有零零星星几间厢房。由于年久失修,所有建筑门窗俱无。当校本部选定此处后,聘请工匠,就地取材,房顶用茅草铺成,仅用3个月时间就修造出了一排排整齐的土木结构明亮的校舍。校本部设有高中3个年级6个班。
  • 学校一分校设在县城西30华里的智果寺。智果寺是始建于唐仪凤年间(676—679)陕南著名的佛教胜地,此处为初中部一年级所在地,后来曾增设过师范部和高中部。寺内的殿堂、房舍大部分被用作教室和学生宿舍,寺外西南、东北方向的三座祠堂也都临时借作教室。
  • 二分校在县城西40华里的良马寺,建于元朝中统二年(1261)的古刹良马寺。内住着初中二、三年级,最多时有8个班400余人。
  • 1939年5月,按战区国立中学排序要求,国立山西中学更名为“国立第七中学”。
  • 1949年8月15日,历八年抗战遂告结束,学校通知:若要到外地求学者,可以前往,若返回者,只要七中继续存在,亦可接收。国立七中着手在山西复校,然则解放战争再度发生,山西政局更是不稳,故国府方面告知:国立七中原址办学,暂时不复校。由于刚刚历经八载抗战,解放战争亦随即发生,物资极其贫乏,物价暴涨,学校经费奇缺,教师待遇微薄,学生得不到家庭的接济,师生的生活十分艰苦。诸师生修建教室、宿舍、操场和校园。课本是由学校借给,两人一本,用完交回,以便下届同学再用。作业本都是学生自购毛边纸或麻纸装订。墨水用颜料自己冲配。买个笔尖绑在竹棍上作钢笔用。晚上,四人围在一盏桐油灯旁,自习在深夜。伙食十分简劣,一日两餐,一顿稀饭一顿汤面条,还经常“拉警报”(抢饭),隔几日才能吃一顿糙米饭或馒头。偶然能买个烧饼充饥。当时学校里流传着一个顺口溜:“一日两餐两顿稀,小便几回肚里饥,八人一碗水煮菜,刻苦学习志不移。”这恰如当时的真实写照。同学们所穿的土衣衣服,补了又补,无补丁者极为罕见;对所穿草鞋,也十分爱惜,打球时脱下来赤脚上阵。夏日蚊虫多、气候潮湿,同学们无蚊帐,卫生条件又差,患疟疾、痢疾、疥疮、伤寒者甚多。但艰苦的生活却磨炼了师生们坚韧不拔的意志。正如当时校本部五云宫大门口的一幅对联所写:秦岭西来,到此间气象展开,士品须从宏阔立;汉江东去,任终古波涛汹涌,文风力向上游争。”同学们领会,“宏阔立”就是要有“先忧后乐的胸怀,为抗日不怕吃苦”。“上游争”是指“要立志刻苦攻读,学到建设祖国的真本领。”
  • 物资条件虽差,但七中的课余文体活动,却十分活跃。蓝、排、垒球场上奔腾欢跃,各类球赛不断。每年五月十七日校庆时,都要举行运动会,平时也都注意锻炼,增强体质。同学们自由结合,组织读书社、学社、墙报社、画报社等学术文艺团体,通过墙报,讲演会、辩论会等活动,作为交流思想、互相砥砺、切磋学习、练习写作的园地。学校里有歌咏队、话剧京剧蒲剧豫剧等剧团和国乐社等,经常演出。话剧曾演出过:《雷雨》、《》、《风雪夜归人》等名剧。戏曲和国乐演出时,师生同台献艺,大显身手。这一切,都大大活跃了紧张的学习空气,丰富了校园生活,陶冶了师生情操。
  • 校门上书写对联:“顶天立地 继往开来”
  •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
  • “悲人类的灾,悯人类的难,人类的疾苦共相关,爱人爱物爱世界,才是好青年。”

此为国立七中第一任校长张国瑞先生撰写的一副对联。

  • 1947年,“七中 ‘三·二九’事件”(原重庆《新华日报》曾作报道)的发生,致使校本部五云宫部分校舍被纵火焚烧,校本部被迫于同年5月迁往汉中十八里铺杨家庵办学。直至1949年,与在城固县的国立一中(以河北学生为主)和国立二十二中(以山东学生为主)合并为汉中临时中学。
  • 新中国成立后,在原第一分校智果寺原址继续办学,是洋县智果中学所在地,然而智果中学于2011年底迁入洋县县城,在距离原来国立七中校本部五云宫旧址不远处的洋县城关中学(建校于1984年)内,整合改为洋县第二高级中学。原第二分校地址为良马寺小学,直至21世纪初期校区整并而撤。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顶天立地 继往开来 写在洋县智果中学的最后时刻 ,洋县第二高级中学网站,2011-12-17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