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李舜臣
东亚大学的李舜臣画像
朝鲜语名称
谚文리순신/이순신
汉字李舜臣
文观部式Ri Sunsin/I Sunsin
马-赖式Ri Sunsin/Yi Sunsin
表字
谚文여해
汉字汝諧
文观部式Yeohae
马-赖式Yŏhae
谥号
谚文충무
汉字忠武
文观部式Chungmu
马-赖式Ch'ungmu
File:Statue of Yi Sunsin - Sejongro Seoul.JPG
光化门广场的李舜臣雕像
釜山塔前的李舜臣雕像
李舜臣100韩元硬币

李舜臣(朝鲜语:리순신/이순신,1545年4月28日—1598年12月16日),汝谐本贯德水朝鲜京畿开丰(今开城)人,朝鲜王朝时期名将,谥号忠武。1604年朝鲜宣祖(李昖)追封其为孝忠仗义迪毅协力宣武功臣[1][2],同列者有权栗元均,加赠德丰府院君。1793年朝廷追赠其正一品领议政宰相官职。

日本入侵朝鲜时期,李舜臣数次成功地在海上战术性的击败了日本人。改进了龟船,在近海骚扰日本朝鲜征伐军的海上供给,于朝鲜即将完全沦陷的时刻,让日本知道朝鲜还是有一支抵抗力量的存在。其中鸣梁大捷闲山岛大捷是李舜臣最负盛名的两场海战。1598年,李舜臣在露梁大捷中配合明军水师作战时,与明军邓子龙老将军一起担任伏兵角色。日军失败后向外突围时在观音浦遭遇前来封堵的李舜臣和邓子龙。两位将军不幸双双遇难,死后被朝鲜民族誉为民族英雄。

生平

李舜臣书写的“必死即生, 必生即死”

1576年,李舜臣武科及第,授权知训练院奉事。1579年调往咸镜道参与防御女真。1586年担任造山万户兼鹿屯岛屯田事宜,在此期间与上司李镒不和,后因女真入侵鹿屯岛造成人员伤亡,随即以延误战机过失罪革职,以白衣从军[3]。不久,受全罗道观察使李洸举荐,备边司任命李为全罗道助防将。1589年,金海都护府使李庆禄向时任左议政李山海推荐李舜臣[4],后者调任井邑县监[5]。1591年升任珍岛郡守,未赴任就升任加里浦佥节制使[6]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前夕,时任右议政柳成龙举荐李舜臣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7][8]、加封折冲将军。他改制的龟甲船能攻能防,在近海抵御日本海军的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592年,时任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征伐朝鲜,李舜臣带领朝鲜龟船舰队在玉浦唐项浦泗川闲山岛釜山等地抵抗日军。后因谗言一度下狱。1597年,日本出动14万兵力,水陆并进入侵朝鲜。李舜臣被再次起用,出任三道水军节度使。在鸣梁海峡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取得胜利。他率朝鲜官兵御敌,反抗日军。

1598年,他和明朝水师提督陈璘和副总兵邓子龙共同指挥12艘联合舰队,迎击300艘日本战船,取得露梁大捷[9]。随着日军撤退,李舜臣下令全面追击。此时来自岛津义弘舰队钩铳的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左腋。他感觉这是致命伤,对在身旁的长子和侄儿说:“战争正处于高潮 - 穿上我的盔甲,击战鼓。不要宣布我死了。”片刻之后去世。其侄穿上他的盔甲,继续击战鼓以鼓励追击。此战朝明联合水师几乎全歼日船,日军死亡以万计。[10]

诗歌

纪念

1908年5月2日至8月8日,《大韩每日申报》主笔申采浩以“锦颊山人”的笔名连载《水军第一伟人李舜臣》,对李舜臣进行神话,称东乡平八郎崇拜李舜臣。日本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认为,李舜臣与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都是战术天才,而李的人格在纳尔逊之上。[13]英国海军中将兼历史学家巴拉德认为,海军史上唯有李舜臣可以与英国名将纳尔逊相提并论。[14]

1950年7月,朝鲜设立李舜臣勋章李舜臣奖章,用以授予作战中荣立战功的朝鲜人民军海军将士。

首尔光化门广场釜山龙头山公园,建有李舜臣将军铜像。另外,他的头像也出现在该国的100韩元硬币上。大韩民国海军开发的KDX-II驱逐舰被称为忠武公李舜臣级驱逐舰首尔忠武路全罗南道光阳海域的“李舜臣大桥”也是为纪念李舜臣的历史功绩所命名。[15]

家族

  • 祖父:李百禄
  • 外祖:卞守琳
    • 父:李贞,秉节校尉赠纯忠积德秉义补祚功臣议政府左议政德渊府院君。
    • 母:草溪卞氏,赠贞敬夫人。
    • 岳父:方震
    • 兄:李羲臣、李尧臣。弟:李禹臣
      • 妻:尚州方氏,封贞敬夫人。
        • 长子:李荟
        • 次子:李䓲
        • 三子:李葂
        • 女,适洪棐。
        • 庶子:李薰
        • 庶子:李荩

参考资料

  1. 宣祖 175卷, 37年(1604 甲辰 / 명 만력(万历) 32年) 6月 25日(甲辰)
  2. 宣修 38卷, 37年(1604 甲辰 / 명 만력(万历) 32年) 6月 25日(甲辰)
  3. 宣修 21卷, 20年(1587 丁亥 / 명 만력(万历) 15年) 9月 1日(丁亥)
  4. 宣祖 23卷, 22年(1589 己丑 / 명 만력(万历) 17年) 1月 21日(己巳)
  5. 宣修 23卷, 22年(1589 己丑 / 명 만력(万历) 17年) 12月 1日(甲戌)
  6. 宣修 24卷, 23年(1590 庚寅 / 명 만력(万历) 18年) 8月 1日(庚午)
  7. 宣祖 25卷, 24年(1591 辛卯 / 명 만력(万历) 19年) 2月 13日(庚辰)
  8. 宣修 25卷, 24年(1591 辛卯 / 명 만력(万历) 19年) 2月 1日(戊辰)
  9. 在面对日军的入侵时,朝鲜名将李舜臣都做了哪些努力?. 互动头条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10. Samuel Jay Hawley. The Imjin War: Japan's Sixteenth-century Invasion of Korea and Attempt to Conquer China. Royal Asiatic Society, Korea Branch. 2005: 549–550. ISBN 978-89-954424-2-5 (英语). 
  11. 11.0 11.1 11.2 李岩; 徐建顺、池水涌、俞成云. 《朝鲜文学通史》.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9月. ISBN 978-7-5097-1511-6. 
  12. 12.0 12.1 12.2 韦旭昇著. 《韩国文学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 ISBN 978-7-301-14042-0. 
  13. 佐藤铁太郎. 帝国国防史论. 1910年: 399. (日语)
  14. George Alexander Ballard. The Influence of the Sea on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Japan. E.P. Dutton. 1921年: 66. (英文)
  15. 韩正式以历史人物命名桥梁表纪念 接轨国际社会. 环球网. 2014-04-04. 

参阅

外部链接

  • 乱中日记――壬辰倭乱の记録平凡社[东洋文库]。全3卷。 (日语) ISBN 4-582-80678-3 , ISBN 4-582-80682-1 , ISBN 4-582-80685-6
  • The Influence of the Sea on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Japan (1921) ISBN 0-8371-5435-9 (英文)
  • War Diary (Nan Jung Il Gi), the autobiographical diary of Admiral Yi Sun-Sin (英文)
  • Choson Joong-Gi, Noon-Eu-Ro Bo-Nen Han-Gook-Yuk-Sa #7. Joong-Ang-Gyo-Yook-Yun-Goo-Won, Ltd. Copyright 1998. (英文)
  • 泽堂先生别集·统制使赠左议政李公谥状
  • 潜谷先生遗稿·李统制忠武公神道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