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革命党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中华革命党
总理孙中山
成立1914年7月8日 (1914-07-08)
解散1919年10月10日 (1919-10-10)
合并自国民党 (1912–1913) 国民党
继承者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总部 日本东京府
 中国广州市
意识形态三民主义
政治立场中间
官方色彩青色白色
党旗
青天白日旗
青天白日旗
中华民国政治
政党 · 选举

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于民国三年(1914年)7月8日在日本东京创立的革命组织,党员多为原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及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的部分人士,后于民国八年(1919年)10月10日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历史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华革命党
蒋介石入党誓词

1913年,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孙中山发动反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孙检讨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他认为国民党失去其前身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精神,党员不服从理事长(即孙中山)的号令,主张循法律途径解决宋案,未能及时起兵致使失败。中华革命党于1913年底开始筹建[1]:274

1914年,孙重申党员必须信仰“革命主义”,同时强调“此次立党,与前次办法颇有不同。曩同盟会、国民党之组织,徒以主义号召同志……不计品流之纯粹”,以致“内部分子意见分歧,步骤凌乱……无奉令承教之美德。致党魁则等于傀儡,党员则有类散沙”;是故“此次重组革命党,首以服从命令为惟一之要件。凡入党各员,必自问甘愿服从文一人,毫无疑虑而后可”[2]:106-107。5月10日孙在东京创刊《民国》杂志,后为中华革命党机关刊物;5月11日孙致函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劝其支持中国革命,许以优惠条件[2]:375。6月22日[2]:375,中华革命党召开首次大会,推选孙为总理;7月8日中华革党在东京筑地精养轩举行成立大会,与会者约300余人[2]:107。并两次发表讨袁宣言。“中华革命党”宣布“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规定入党者都要按指印、立誓约,绝对服从孙,党员人数最多时只500人左右[3]:33。每个人都要发誓,“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困苦,愿牺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权利。”[1]:274每个党员之地位取决于入党时间:凡在革命开始前之前入党者,即为“首义党员”,日后为“元勋公民”,将被赋予“特权”;凡在革命开始之后、革命政府成立之前入党者,即为“协助党员”,日后成为“有功公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革命胜利之后始入党者,即为“普通党员”,日后为“先进公民”,只有选举权,没有被选举权[1]:275。党总部设总务、党务、军务、政治、财政等部,由孙指定陈其美居正许崇智邓铿胡汉民杨庶堪张静江廖仲恺等分任正、副部长[2]:107

孙的提案遭到部分革命党人抵制,特别是黄兴[1]:276。但孙后来解释道,革命党必须牺牲个人自由:“党员之于一党,非如国民之于政府,动辄可争平等自由,设一党中人人争平等自由,则举世当无有能自存之党。盖党员之于一党,犹官吏之于国家,官吏为国家之公仆,必须牺牲一己之自由平等,绝对服从国家,以为人民谋自由平等。惟党亦然,凡人投革命党中,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则当先牺牲一己之自由平等,为国民谋自由平等,故对于党魁则当服从命令,对于国民则当牺牲一己之权利。……是以此次重组革命党,首以服从命令为唯一之要件。”[4]

7月8日,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在东京举行,孙就任总理,并公布手书《中华革命党总章》[2]:375。后在东北时,蒋将孙的话表达给“一位日本联队长”:“听了我的话大为不满,面红耳赤而去。第二天就请我离开东北。”[5]:16311月29日,黑龙会领袖内田良平上呈日本政府一份关于解决中国问题之备忘录,他在文中提议从袁世凯手中救出中国,然后与中国结盟,将中国置于日本保护下;他推荐支持两个有助推翻袁世凯之团体:以肃亲王为核心之北方君主主义者,和南方革命党人孙[1]:280。孙按照传统会党形式建立一人独裁的新组织,命名中华革命党,以同盟会的青天白日旗为党旗,强调武装革命、效忠领袖、行动一致。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4月9日,中华革命党在日本友人田中昂寓所举行声讨袁世凯的小型集会(又称“帝制取消一笑会”);5月1日,孙中山返国抵达上海公共租界;5月9日,中华革命党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推翻袁世凯;6月6日,袁世凯逝世,国会恢复,原国民党议员前往北京重新参加议政活动;7月17日,中华革命党在上海张园举办茶话会,与各界人士研讨袁死后之形势和建设方针。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国会解散。而段祺瑞起兵驱逐张勋后控制北京,亦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中华革命党以维护临时约法为号召,联合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军阀,在广州组织军政府并就任大元帅,形成南北对峙。部分国会议员响应号召,南下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开展护法运动(亦称“三次革命”),誓师北伐。

中华革命党在各地组织活动,由于缺乏群众基础而屡遭挫折;1919年10月,孙又把中华革命党改组成中国国民党[3]:33。由于西南军阀本无护法诚意,加上护法军战事不利,遂酝酿议和。主战的中华革命党人遭受排挤,孙黯然前往上海法租界。考虑到中华革命党在各地的行动因缺乏民众支持而屡遭挫折,孙以“国民革命”的理念公开活动、扩大吸收党员。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1.4 白吉尔(Marie-Claire Bergère)著、温哈溢译(第九章协力林添贵,人物小传协力杨诗韵). 《孙逸仙》. 台北市: 时报出版. 2010-06-21. ISBN 978-957-13-5208-4. 
  2. 2.0 2.1 2.2 2.3 2.4 2.5 张磊、张苹. 《孙中山传》.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 
  3. 3.0 3.1 王尔敏校订. 现代教育研究社编辑委员会 , 编. 《会考版中国历史(中学五年级适用)》. 香港: 现代教育研究社. 1993. ISBN 962-11-2588-X. 
  4. 孙中山,《致陈新政及南洋同志书》,1914年6月15日
  5. 李云汉. 〈蒋介石先生与台湾〉. 《近代中国》1995年10月. 

参见

Template:民国初期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