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行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于慎行
《东阁衣冠年谱画册》之于慎行像,明金生绘 现藏于山东平阴县博物馆
《东阁衣冠年谱画册》之于慎行像,金生绘
现藏于山东平阴县博物馆
大明 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籍贯兖州平阴县东阿镇洪范村
族裔汉族
字号字无可,更字无垢,又字可远,号谷山
谥号文定(赠太子太保)
出生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11月3日
兖州平阴县东阿镇洪范村
逝世万历三十五年、1608年1月9日(1608岁-01-09)(63岁)
京师官邸
出身
  • 嘉靖四十年举人(1561年)
  • 隆庆二年戊辰科二甲赐进士出身(1568年)
经历
  • 隆庆二年(1568年)改庶吉士,纂修《肃皇帝实录》、《穆皇帝实录》、《穆史》。
  • 万历初年(1573年)升修撰,充日讲官。
  • 万历七年(1579年)由侍讲学士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
  • 万历十七年(1589年)七月,任礼部尚书。
  • 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辞官归隐。
  •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被重新起用,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
著作
  • 《肃皇帝实录》、《穆皇帝实录》、《穆史》
  • 《谷城山馆全集》62卷。
  • 《谷山笔麈》18卷。
  • 《读史漫录》14卷。
  • 《璅言》1卷(附《梦语》)。
  • 《杂记》1卷。
  • 《兖州府志》52卷。(万历十九年-三十五年)
  • 《东阿县志》12卷。

于慎行(1545年11月3日—1608年1月9日),无可,更字无垢,又字可远谷山山东平阴东阿镇洪范村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生平

祖籍现东阿县杨柳乡前屯村。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出生,为人忠厚老成,少而颖异,“为童子时屹然有成人之志”,“学有原委,淹贯百家,博而核,核而精”。嘉靖四十年(1561年)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改庶吉士,纂修《肃皇帝实录》、《穆皇帝实录》、《穆史》。万历初年,升修撰,充日讲官,“主讲唐史,每至成败得失之际,未尝不反复论说,上辄为竦听。”,于慎行遂得神宗信任,神宗御笔写下“责难陈善”四字以赐之,一时士林间传为盛事。[1]

持平行述

万历七年(1579年)因反对张居正夺情”,协同友僚前往张府“疏谏”,张居正指责他:“子,吾所厚,而公亦从人为此耶?”,慎行从容回答说“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听罢忿怒不已,于是慎行以疾请归。于慎行对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不全赞同,御史刘台因弹劾首辅张居正专恣不法,被逮入狱,无人敢前往探视,于慎行却常去探望。万历十年张居正家族遭受迫害时,他仗义执言,请求照顾张居正的老母及孩子。在“夺情”事件中得罪张居正而受到排挤的于慎行曾给办案的邱橓写信:“当其柄政,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实也。”许多官员都佩服于慎行的勇气。后由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左侍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七月,任礼部尚书。万历十八年(1590年),连疏请早立太子,以定国本,神宗大怒,骂于慎行“要君疑上”、“淆乱国本”。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辞官归隐,居家时编有《兖州府志[2]

重用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被重新起用,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由于年老体弱,长途跋涉,十二月,至京仅三日卒于京华官邸。

身后

太子太保,谥文定

著作

著有《谷城山馆全集》62卷、《谷山笔麈》18卷、《读史漫录》14卷、《璅言》1卷(附《梦语》)[3]、《杂记》1卷[4]、《兖州府志》52卷、《东阿县志》12卷等[5]

评价

  • 《明史》:“慎行之博闻,亦足称羽仪廊庙之选矣”
  • 《明实录》:“慎行少而颖异,在词林有声,多识故事,所著有《谷山集读》《史漫录》,笔尘行于世”

注释

  1. 明史》(卷217):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2. 明史》(卷217):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
  3. 《谷山笔麈》卷十六
  4. 《谷山笔麈》卷十五
  5. 明史》(卷217):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遣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神宗时,词馆中以慎行及临朐冯琦文学为一时冠。
官衔
前任:
朱𢋫
明朝礼部尚书
1589年-1591年
继任:
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