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郎机炮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佛郎机,又称佛郎机炮佛狼机炮,是中国于明代嘉靖时期由葡萄牙人(明朝时统称其为佛郎机)传入的一种早期后装式滑膛加炮

佛郎机炮与当时一般火炮之差异在于其子炮设计;使用前得预先将开炮一次所需的弹药装于子炮中,开火后直接将使用后的子炮从母炮后部提出,再填装进新子炮,如此便可减去填装火药、清理炮筒所需时间。

明代青铜佛郎机炮

历史

嘉靖二十四年造的铜制佛郎机炮

1517年,明海道副使汪𬭎等南疆海防官员们,第一次见到葡萄牙人使用的这种新式火炮,深感其威力巨大,于是上奏请求加强军备。紧接着,他利用中国人在葡萄牙船只的工作之便,秘密派遣情报人员何儒偷学到了造船和制造火铳的方法,并加紧仿造。[1]1521年,汪𬭎使用仿制的西式火铳,击退了侵犯广东的葡萄牙人,缴获了20多支大小火铳。两年之后,在新会一带海面袭扰的两艘葡萄牙船只被俘获,明军正式缴获了西洋铸造的新式大炮,于是就用“佛郎机”为之命名[2]

明嘉靖元年(1522年),时任广东巡检的何儒在泊于当地的葡萄牙商船上看到一种新式火炮,其射程据载为2000尺。嘉靖三年(1524年),得其制法:“以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千余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颈,腹有修孔。以子铳五枚,贮药置腹中。发及百余丈”,造出了第一批原型,当时称为“佛朗机”。《明世宗实录》提到“中国之有佛朗机诸火器,盖自儒(按 ː 何儒)始也。”当时明朝称西班牙、葡萄牙为“佛朗机”,故以其名称呼这种武器。

File:车铳图第三页连铳与百子佛郎机.png
《车铳图》中记载的百子佛郎机与其炮车、子炮(左半页)

根据明代《车铳图》上的记载,佛郎机炮装在炮车上移动,放时卸下炮车轮。[3]

明代青铜佛郎机流星炮

应用

将佛郎机的子母炮管构造运用在当时的鸟铳上时则称子母鸟铳或称掣电铳,掣电铳是由明代火器专家赵士桢首先研制出来。

日本织田信长后膛佛郎机炮

欧洲的佛郎机

  • 法尔康特 : 口径5厘米,炮长1.63米,重102千克。约制成于曼努埃尔一世时期。

参考文献

  1. 澳门文化局的资料:屯门之役,主要是海道副使汪𬭎,还有东莞县巡检何儒
  2. 红夷大炮如何在中国走起? 卜松竹
  3. 《车铳图》,第3页。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