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修水县
地名出处因境内修河得名[1]

修水县地图
概览
国家 中国
隶属行政区江西省九江市
区划类别
政府驻地义宁镇
乡级行政区36
地理
人口及经济
总人口832118(2012)
其它
时区UTC+8北京时间
电话区号+86 
车牌首号赣G

修水县江西省九江市下辖的一个。地处赣西北。

历史

商周属艾国,故后袭称“艾”。

开皇九年,属建昌县

武周长安九年,建昌县析置武宁县,此地属武宁县。

唐睿宗景云元年,改武宁县为豫宁县。宝应元年豫宁县复为武宁县。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二月,析武宁西八乡置分宁县,隶属洪州

北宋,分宁县属江南西路洪州镇南军,后改为宁县。开宝八年,宁县复为分宁县。

南宋建炎四年,升分宁县为义宁军

元至元二十三年,于武宁置宁州,隶龙兴路,下辖武宁、分宁县。大德八年,升分宁县为宁州,仍隶龙兴路。

元末,朱元璋改龙兴路为洪都府;1363年又改洪都府为南昌府

洪武三年十二月,宁州降为宁县,仍隶南昌府。

弘治十六年,宁县又升为宁州,属南昌府。

万历四年,李大銮举兵抗明,被鄱阳守备邓子龙镇压。为此,万历五年,在浏阳县平江县、新昌县(今宜丰县)、万载县、宁州交界的山区择地,于宁州武乡二十四都(今铜鼓县城)设铜鼓石守备司,守备邓子龙镇守,兴建城垣,以境内有“铜鼓石”而得名。

雍正元年,瑞州府同知移驻铜鼓,设置瑞州分防府。雍正六年设“铜鼓营把总𪠘”。

乾隆三十二年设铜鼓营都司衙署。

嘉庆三年七月镇压白莲教刘联登、宋怀璞、魏文宗有功,于嘉庆六年六月改宁州为义宁州,以示嘉许。

光绪二十九年,裁撤绿营都司,提议铜鼓营“改营设县”未果。

光绪三十二年,同盟会“萍醴浏大起义”波及此地。

光绪三十四年,清廷援虔南先例,改铜鼓营为抚民厅

宣统二年正月初一(1910年2月10日),废铜鼓营,设铜鼓抚民厅;勘界时义宁州武乡金鸡桥之南的上半乡(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都)、崇乡高坳、港口之南的上半乡(二十一都至二十八都)划归铜鼓厅。当时反对分治的本地人士称“铜鼓设县,地少人少,缴纳钱粮,负苛奇重,民无以堪”,直至1915年中秋才平复。

1912年全国废除府、州、厅,义宁州改为义宁县,铜鼓厅改为铜鼓县

1914年,因与广西省义宁县重名,改称修水县。

修水县是江西西北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朝以来,屡有重大兵事发生。 明清时期,李自成、石达开、李秀成等起事都波及此地。 土地革命前后,修水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秋收起义首先爆发和湘鄂赣省委及省苏维埃的驻扎修水,使本县成为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和著名苏区,在中共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理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上游,居幕阜山九岭山之间,是三省(湘、鄂、赣)九县(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平江、通城、崇阳、通山、武宁)的交界处和三个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南昌)的中心点。全县总面积4504平方公里,是江西省幅员最广的县。

气候

修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普遍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冷凉,时有霜雪。夏季炎热,常有干旱发生。春秋季相对较短。降水充沛,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修水至今保持着中国除新疆外的最高气温纪录,1953年8月15日,该县最高气温达到44.9 °C(113 °F)。[2]

修水县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5.7
(78.3)
28.7
(83.7)
33.4
(92.1)
33.6
(92.5)
36.8
(98.2)
38.4
(101.1)
40.8
(105.4)
42.1
(107.8)
39.1
(102.4)
37.0
(98.6)
32.6
(90.7)
25.1
(77.2)
42.1
(107.8)
平均高温 °C(°F) 9.6
(49.3)
11.9
(53.4)
16.2
(61.2)
22.8
(73.0)
27.8
(82.0)
30.4
(86.7)
34.0
(93.2)
33.8
(92.8)
29.8
(85.6)
24.5
(76.1)
18.5
(65.3)
12.9
(55.2)
22.7
(72.8)
日均气温 °C(°F) 4.6
(40.3)
6.9
(44.4)
10.7
(51.3)
16.8
(62.2)
21.6
(70.9)
24.9
(76.8)
28.1
(82.6)
27.3
(81.1)
23.6
(74.5)
18.1
(64.6)
11.9
(53.4)
6.5
(43.7)
16.8
(62.2)
平均低温 °C(°F) 1.3
(34.3)
3.4
(38.1)
6.9
(44.4)
12.5
(54.5)
17.2
(63.0)
21.0
(69.8)
23.8
(74.8)
23.2
(73.8)
19.4
(66.9)
13.7
(56.7)
7.6
(45.7)
2.3
(36.1)
12.7
(54.8)
历史最低温 °C(°F) −8.0
(17.6)
−5.9
(21.4)
−5.4
(22.3)
−1.2
(29.8)
8.0
(46.4)
10.7
(51.3)
17.1
(62.8)
16.5
(61.7)
8.8
(47.8)
0.4
(32.7)
−4.2
(24.4)
−12.1
(10.2)
−12.1
(10.2)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74.8
(2.94)
96.4
(3.80)
148.0
(5.83)
218.2
(8.59)
209.1
(8.23)
263.9
(10.39)
189.2
(7.45)
122.0
(4.80)
85.6
(3.37)
72.6
(2.86)
78.4
(3.09)
43.6
(1.72)
1,601.8
(63.07)
平均相对湿度(%) 79 79 80 80 80 82 78 80 79 78 79 77 79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

行政区划

修水县下辖19个、17个[3]

义宁镇白岭镇全丰镇古市镇大桥镇渣津镇马坳镇杭口镇港口镇溪口镇西港镇山口镇黄沙镇黄港镇何市镇上奉镇四都镇太阳升镇宁州镇路口乡黄龙乡上衫乡余塅乡水源乡石坳乡东港乡上杭乡新湾乡布甲乡漫江乡复原乡竹坪乡征村乡庙岭乡黄坳乡大椿乡

交通

文化

修水自古称“文章奥府”,为“濂溪弦铎之地,山谷桑梓之乡”,文化教育比较兴盛。宋朝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曾开办樱桃书院和芝台书院。延引四方学子,宋郊、宋祁兄弟和黄庭坚等曾就学于此。宋朝理学家周敦颐任分宁主簿时,曾开办书院,后称濂溪书院。徐、祝等大姓亦办有书院,培养众多人才。自代,本县共有进士201名,举人317名,仅宋朝即有进士160名。北宋一朝,双井村出进士48名;历代有丞相2名,尚书16名,正一品官员3名,从一品1名,正二品5名,从二品4名;知名文学艺术家21名。

全县有古文化遗址116处,其中上奉山背跑马岭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最著名。1978年被命名为山背文化

历代名人

  • 宋朝名臣徐禧布衣腾达,胸蟠甲兵,殉节永乐城,有“宋殒长城”之叹。
  • 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也是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
  • 徐禧子徐俯,官至参知政事,又是江西诗派著名诗人,名句流传至今。南宋政治家、军事家、四川按抚置制使余,治蜀10年,屡挫蒙军,励精图治,功勋卓著。
  • 明朝周季麟周季凤兄弟,均官至左都御史,史称“双凤”。
  • 万承风,为宣宗侍读,朝庭重臣。
  • 桃里陈氏一门,有4人名载《辞海》,陈宝箴,官至湖南巡抚,支持维新变法,向光绪帝推荐维新人才,在湘办新学兴新政,为全国封疆大吏中唯一支持和从事变法者。其子陈三立,为同光体诗派领袖,清末民国初诗坛泰斗。三立长子陈衡恪(师曾),近代著名画家。三子陈寅恪,闻名海内外的史学大师,著名教授。
  • 古琴大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查阜西,曾参与组织两航起义
  • 著名中医徐瀛芳,民国期间,是全国中医委员会七委员之一,被医界誉为“中医科学化先锋”。
  • 当代著名作家胡旷,所著《潘虎》等文已成为当代文学史上文艺性革命斗争回忆录的代表作。在修水白岭、县城工作17年的当代著名诗人陈运和,其长诗《七月赞诗》、《祖国之歌》为此时期代表作品。
  • 在世名人有著名科学家,原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陈封怀,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绮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黄蜚秋等。

资源

矿产

修水矿藏以黄金、白钨、石煤、石英、瓷土、石板最具有特色。古市等地砂金以精纯闻名海内外,土龙山等地原生金藏量丰富,香炉山钨矿品位为全国之冠,储量居全国第二。广泛分布的石煤总储量达47亿吨,占江西已探明的石煤储量一半。竹坪的青石板蕴藏量大,产品远销东南亚。此外,还拥有铀、钒、磷、石灰石、大理石、石膏、银、铜、铝、锌、云母等矿藏。

水利

修水河道众多,自然落差大,雨量充沛,水利资源极为丰富,蕴藏量40万千瓦,可开发量在20万千瓦以上,50%保证率年地表水总量3.7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总量4.8亿立方米,人平均拥有水量6500立方米,还有泰清、司前、汤桥等多处温泉。西南部建有大(二)型水库东津水库

林木

修水共有林业用地面积497.62万亩,森林覆盖率49.2%,活立木蓄积量736万立方米,杉木占森林蓄积量的56.92%,马尾松占森林蓄积量的28.19,毛竹有3.92万亩,蓄积量为568万根,植树造林保存面积83.2万亩,被列为江南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

动植物

修水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现有脊椎动物200多种,其中哺乳动物30多种,鸟类41种,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华南虎、金钱豹、獐、蟒蛇、白鹇等18种,省级保护的黄鼬、大杜鹃等8种。此外还有众多的鱼类、两栖类和爬行动物,均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修水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有种子植物2000多种,属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植物54种。如中国特有的活化石银杏,本县特有的珍稀树种柳叶腊梅、金钱柳、香果松、穗花杉、伯乐树等。

修水有白术、花椒、车前子、白花茵陈、麦冬、半夏等中草药300多种。野生中华猕猴桃、板栗、杨梅、枣、柿、棠葛、油茶、油桐、乌桕等经济作物分布广泛。主要农产品是宁红茶、白茶[4]

风景名胜

参考文献

  1. 修水县政区沿革
  2. 今明赣南有雨 赣中北依旧火热. [2014-03-01]. 
  3. 国家统计局.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北京: 国家统计局. 2023. 
  4. 欧阳修《归田录》载“自景佑以后﹐洪州双井(今江西修水杭口乡)白茶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斤养之﹐用避暑湿之气﹐其品远在日注(另一种名茶)上﹐遂为草茶第一。”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