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驻洛办事处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八路军洛阳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正门,及正门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河南省洛阳市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38~1942年
编号6 - 987
登录2006年
贴锅巷原“洛八办”正门悬挂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牌子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即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简称“洛八办”,是中国共产党在1938年11月至1942年2月1日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洛阳设立的一个公开的统战机构[1],是中共以第十八集团军名义在抗日战争时期于国民党统治区设立的统战机构之一,使用了原属“贴锅巷庄家”(清末洛阳“四大家族”之一)宅院的建筑[2]。办事处旧址现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九都东路222号。[3]

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1938年7月,中共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在延安开始了“洛八办”筹备工作;后经多方协调,时任第一战区司令程潜勉强同意中国共产党于1938年11月在洛阳设立一个通讯处,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通讯处”。卫立煌接任第一战区司令后,1940年5月,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之后,朱德、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曾前往“洛八办”指导工作,并进行统战工作。

1942年1月,蒋介石亲信、反共分子蒋鼎文接任第一战区司令,他一到任即下令撤销“洛八办”。向中共中央请示后,1942年2月1日,“洛八办”人员分两批撤离洛阳。[4]

“洛八办”在其存在的三年半的时间里,为中国共产党及相关组织进行了包括准备武装斗争、护送干部、中转物资、掩护地方党组织、联络第一战区、进行国民党上层统战工作和搜集情报等工作,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3]

1985年,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旧址被辟为纪念馆,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5]。现八路军洛阳办事处旧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纪念馆已成为国家AAA级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

历史

建筑来历

1831年,清末“四大家族”之一的贴郭巷庄家在贴郭巷附近建立一处大宅院。[2]清末,庄家后人变卖房产给马市街的吕欣然。因吕欣然犯罪后财产充公,民国20年(1931年)庄家大院由洛阳县政府接管。[7]民国21年(1932年)2月,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时,此院被征用。[8]

“洛八办”筹建时,这座建筑是坐南朝北并肩的三所三进清代砖木结构民居院落。关于洛八办如何定址此地,一说是八路军方面自行寻得,一说是卫立煌协调而来。[2]“洛八办”在此办公时,西院作为招待的辅助功能使用,东院和中院是办事处的办公区,其中东院属于“洛八办”核心办公区。[7]

“洛八办”建立

1938年春,日军为连结华北与华中战场,发动了一系列攻势,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在河南,日军占领黄河以北,随时有可能渡过黄河。洛阳是军事重镇,又是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达官显贵、军政要人及抗日团体、进步组织云集。中共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同时为加强第二次国共合作、便于开展对国民党军队上层的统战工作,决定在洛阳建立办事处,即“洛八办”。[4]

1938年7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开始了“洛八办”筹备工作,滕代远罗瑞卿推荐军委统战部的负责人刘向三担任办事处的处长。8月,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兼统战工作委员会主任彭雪枫以八路军总部少将参谋长的身份来到洛阳,向时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提出我军在洛设立办事处的要求。

同时,1938年秋,日军攻占武汉。经过兰封战役花园口决堤后,国民党军与日军隔黄泛区对峙,豫东豫南豫北成为敌占区,日军战线推进至中条山附近,豫西三面临敌,退入潼关的后路堪忧。第一战区为了巩固豫西,同意了八路军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洛阳设立联络机构的要求。

1938年10月,刘向三带领50余人从延安赶赴洛阳,并带来了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签署的公文和中共中央负责统战工作的林伯渠写给程潜的信,但程潜拒绝了八路军在洛阳设立办事处的请求,也不允许设立八路军兵站。[9]11月,朱德、彭德怀与程潜就建立 “洛八办”有关事宜进行沟通,之后程潜勉强同意在洛阳留下数人及电台设立“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通讯处”。

1938年底,程潜调任军委会天水行营主任;1939年1月,卫立煌接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刘向三随即向他提出“将通讯处改为办事处”的意见;1939年1月21日,卫立煌与刘少奇、彭德怀在洛阳会面,批准“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通讯处”改为办事处;1940年5月,通讯处正式改名为办事处。[9]

开展工作

人员组成

“洛八办”存续期间,办事处设有处长一人、秘书一至三人,司务长一人、副官多人、接待科、秘书科、机要股、电台室、总务科、交通科、医务室、经委派、炊事班、警卫排等,工作人员最多时达到一百三十余人。先后有刘向三(1938.10—1939.4)、刘子久(1939年4月-1940年10月)、袁晓轩(1940.5—1942.1)三位处长在此主持工作。[10]

工作任务

毛泽东曾指示第一任“洛八办”主任刘向三,办事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11]

  • 宣传党的政策与抗日主张,在国民党一战区高层开展统战工作,坚定其抗日到底的信心;
  • 日军一旦从中条山、豫北南渡黄河,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动员民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 掩护地下党的活动,为我党我军输送干部、革命青年及转运物资。

此后“洛八办”进行的统战工作成功维护了中共、八路军、新四军与第一战区司令卫立煌及其下属部队的关系,相关部队为八路军、新四军提供了大量帮助;同时,“洛八办”与国民党政府军事当局就双方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进行交涉,对于维护中共与第一战区国民党的统战关系,协商共同抗日,维护民族统一战线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0]

在输送干部和革命青年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仅由中共洛宁地委介绍,经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去延安或参加新四军的党员、进步青年就有100余名。[12]

1938年12月召开的渑池会议上,根据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洛宁、偃师、密县、陕县、临汝5个中心县委改为地委[13]。1939年5月,刘子久兼任豫西省委书记,豫西省委则设在“洛八办”。1939年9月,豫西省委与豫南省委合并为河南省委,刘子久兼任省委书记。1939年11月11日“竹沟事件”后,河南省委书记刘子久、组织部长危拱之突围撤回“洛八办”。[14]

“洛八办”存续期间,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曾前往“洛八办”。其中,刘少奇曾于1939年的1月、4月、11月三次前往“洛八办”指导工作,在"洛八办“期间,刘少奇就住在后院的东厢房。在此居住期间,刘少奇曾在此写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5]该文后作为刘少奇的演讲稿于1939年7月分两次给马列学院学员演讲。[16]

“洛八办”撤离

1939年,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政策,不断制造摩擦。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在其五届九中全会上确立“解决中共的基本方式”。[17]1942年1月,卫立煌被免去第一战区司令职务,与时任西安行营主任的蒋鼎文对调。蒋鼎文就任第一战区司令后,对共产党采取打压态度,派驻特务日夜监视洛八办的动向,并命令“洛八办”在一个月内撤销。

1942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部署洛八办撤退。1942年1月31日袁晓轩被国民党军扣押后叛变,后导致部分“洛八办”撤离人员撤离途中被捕。[18] 1942年2月1日,经过周密准备,洛八办的人员分两批撤离洛阳,一部分前往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西八办”),另一部分则直接前往延安。

撤离前,为躲避特务搜查,工作人员曾把一些不便携带的军用物品及各类证明身份的证章等悄悄投入院内水井。1971年,洛阳大旱,附近居民在淘井时发现了这些物品,后经文物部门再次发掘,共清理出抗战文物120余件,其中10枚证章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文物奠定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建立的基础。[12]

“洛八办”撤离后

“洛八办”撤离后,”洛八办“的办公地点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初期,国民党方面试图利用“洛八办”诱捕共产党人,八路军总部于1942年3月17日公开发布《关于驻洛办事处紧急撤销的启事》,正式声明“洛八办”已经撤销。[10]1945年9月,被日军占领一年多的洛阳正式光复,国民政府洛阳专署除奸委员会在此设立。[7]

1949年至1985年,旧址东院先后做过光明中学校舍和洛阳市印刷三场职工宿舍,中院几经变卖为私人房产,西院由洛阳市色织三场占用。[7]

旧址现状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
洛八办纪念馆
成立日期1987年5月1日
地址 中国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九都东路222号
类型革命纪念馆
馆藏规模文物1060件(套)(2022年)
参观人数197000人(2022年)
公共交通洛阳公交洛八办站
网站www.lybaban.com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洛阳市文物部门就对“洛八办”旧址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 有效地保持了建筑的原貌。[2]在旧址基础上建立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于1985年5月筹建,1987年5月1日对外开放。

开馆后,由于院落过于狭窄,不便于集体观众参观,纪念馆进行改建,仅保留了一进院东院东厦房和西院西厦房,其他厦房均被拆除,将三座院的一进院连在一起,成为一所小院,即现北院;1995 年,九都路开通后,原后院成为现南院,并建南大门和西通道。由于南门交通方便,现参观改走南大门。[2]纪念馆现占地面积4388平方米,建筑面积3330平方米,拥有房屋129多间。[19]

1981年,“洛八办”成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洛八办"旧址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洛八办"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洛八办”纪念馆成为国家二级博物馆。[5]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 wwj.ly.gov.cn. [2024-02-21]. 
  2. 2.0 2.1 2.2 2.3 2.4 王志军. 洛阳庄家大院及古民居的保护研究.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4-05-08, (2014年04期): 74-80. doi:10.3969/j.issn.1674-5035.2014.04.017 –通过CNKI. 
  3. 3.0 3.1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 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 [2024-02-23]. 
  4. 4.0 4.1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 hnly.wenming.cn. [2024-02-21]. 
  5. 5.0 5.1 5.2 河南文物之窗丨洛八办纪念馆. 河南省文物局. 2022-05-18 [2024-02-21]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6.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www.gov.cn. 2006-06-02 [2024-02-21]. 
  7. 7.0 7.1 7.2 7.3 黄飞帆; 刘文佳. 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下洛八办旧址核心价值解读. 住区: 92-98. 
  8. 探访中原“红色地图”⑲丨探访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 河南日报网. [2024-02-29]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9. 9.0 9.1 李曼; 栾少鹏. 洛八办:烽火硝烟中的坚强“枢纽”. 公民与法(综合版): 25-26 –通过CNKI. 
  10. 10.0 10.1 10.2 王鑫宏. 抗战相持阶段的国共关系——以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为中心的考察.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2018-12-29 [2024-03-02]. 
  11. 刘向三:《往事的回忆》,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年版
  12. 12.0 12.1 【红色记忆】洛八办的一砖一瓦都刻着峥嵘岁月的痕迹 一口老井“淘出”百余件革命文物. 澎湃新闻. [2024-03-02]. 
  13. 贺崇升:“临汝地下党组织情况的回忆”,《今日汝州》数字报2019-12-19第三版. [2021-06-17]. 
  14. 《刘子久回忆录》,工人出版社。
  15. 唐善普. 共和国领袖与“洛八办”. 中州今古: 82-84 –通过CNKI. 
  16. 重温《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求是网. 2020-01-01 [2024-02-23]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17. 抗战期间国共合作中的联合与斗争(三).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2016-01-15 [2024-02-23]. 
  18. 牛建立.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述论.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8 (1): 77-83 [2024-03-03] –通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19.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关于.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 [2024-02-29]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