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清朝学者像传》之包世臣像

包世臣(1775年—1855年),字慎伯,晚号倦翁安徽泾县人,清朝文学家。

生平

包世臣自幼家贫,但勤于词章,并喜谈国事。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举,但多次考进士不中。此后曾先后为陶澍裕谦杨芳幕客。他一生研究国事,东南各官吏都纷向他咨询,以此名满江淮。

包世臣思想,反对脱离民事,文章也大都关切时务政事。他反对传统“重农抑商”政策,以“好言利”自许,提出“本末皆富”为“千古治法之宗”、“子孙万世之计”;他又提出“生齿日繁,地之所产,不敷口食”的“人多致贫”论。他坚持经世致用之学,对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作了较为广泛的探讨,主张具有进步意义的社会改革,在当时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著作

著作有‘安呉四种’(道光24年初刊):《中衢一勺》、《艺舟双楫》、《管情三义》、《齐民四术》。“小惓游阁草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