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印度洋-太平洋生物地理海域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英语:Indo-Pacific)或称印度-太平洋暖水区,是生物地理学世界海洋动物区系的一个分区[1]。区域大约位于北纬40度南纬40度之间,其东南部因受秘鲁寒流影响,南界明显向北偏颇[1]。该分区也是世界海洋动物区系中面积最大者,包括印度洋太平洋的绝大部分水域[1]。也有划分方法未将美洲西海岸的区域划入印度-太平洋暖水区中,这样划分的该区域名称也被称作“印度洋-西太平洋区”(英语:Indo-West Pacific)。

分支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美国自然保育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把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分为三个海区,并把每个海区又分为一些小海区。

印度太平洋西海区

印度太平洋西海区包含印度洋西部和中部,包括非洲东海岸、红海亚丁湾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安达曼海

印度太平洋中海区

印度太平洋中海区包括很多连接印度洋太平洋的海和海峡,有印尼群岛附近的一些海(除了属于印度太平洋西海区的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岸)、南海菲律宾海澳大利亚北海岸与新几内亚密克罗尼西亚西部和中部、新喀里多尼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斐济汤加附近的一些海。印度太平洋中海区因为处于两个大洋中间,所以拥有最多品种的珊瑚红树林

印度太平洋东海区

印度太平洋东海区包含着中太平洋的绝大部分火山岛,从马绍尔群岛,穿过波利尼西亚的中部和东南部,一直延伸到复活节岛夏威夷群岛

地缘学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为“印太(地区)”这一地缘政治概念提供了海洋学、生物学论证。

“印太地区”作为地缘政治概念最早出现在1924年德国地政学家豪斯霍弗(Karl Haushofer)的《太平洋地政学》(Deutsche Kulturpolitik im indopazifischen Raum)等书当中[2]。据政治理论和思想史学者考证,豪斯霍弗“印太”概念旨在联合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形成反殖民主义势力,遏制英国等老牌殖民国家。“印太”随着豪斯霍弗地政思想在日本的接受,流传于日本[2]。据学者考证,最初豪斯霍弗提出“印太”战略,即参考了海洋学界定[3]唐纳德·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政府开始频繁使用“印太地区”来取代“亚太地区[4]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殷秀琴. 《生物地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29. ISBN 978-7-0403-9709-3. 
  2. 2.0 2.1 李汉松. 重思“印太”概念的前世今生. 私家历史. 澎湃. 2020-12-27 [2020-12-28]. 
  3. 李汉松. 重思“印太”概念的前世今生. 私家历史. 澎湃. 2020-12-27 [2020-12-28]. 
  4. BHAVAN JAIPRAGAS. WHY IS THE US CALLING ASIA-PACIFIC THE INDO-PACIFIC? DONALD TRUMP TO ‘CLARI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