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警予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向警予
向警予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负责人
任期
1927年11月-1928年5月1日
第二届至第四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妇女部部长
任期
1922年7月-1927年4月
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妇女部负责人
任期
1924年4月-1927年7月
个人资料
出生向俊贤
(1895-09-04)1895年9月4日
 大清湖南省溆浦县
逝世1928年5月1日(1928岁-05-01)(32岁)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余记里空坪刑场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蔡和森(1920年-1926年结婚)
儿女蔡妮(女)
蔡博(子)
父母向瑞龄(父)
邓玉贵(母)
母校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职业革命家

向警予(1895年9月4日—1928年5月1日),原名向俊贤湖南溆浦人,土家族[1]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2][3]妇女运动领袖。[4][5][6][7]

生平

1895年,向警予出生在湖南省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有兄弟姊妹共10人。1903年进入长兄在县城开创的新式小学,之后到长沙进入湖南第三、第一女子师范周南女校[4]

1919年秋季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建立的新民学会[4]同年12月和蔡和森、蔡畅法国勤工俭学[4]1920年与蔡和森在法国结婚。1921年12月启程回国。[8]1922年初回上海市后加入中国共产党[8]同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出任中央妇女部部长。[8]

1922年冬季,向警予和党中央迁移至北京,协助党在北京的工作。[8]1923年领导上海丝厂和烟厂的女工罢工。1923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警予当选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大会通过她起草的《妇女运动决议案》,她出任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8]1924年4月兼任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妇女部负责人。[8]1925年1月,向警予在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妇女部部长。[8]同年10月,党中央派遣向警予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8]1926年与蔡和森在莫斯科离婚。

1927年回国后,党中央分配向警予去湖北省汉口市宣传部和总工会工作。[8]同年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事变,向警予的工作转入地下,调到中共湖北省委工作,负责主编进步期刊《长江》。[8]同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改组,向警予出任负责人之一。[8]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与陈独秀发生了争论。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被巡捕房逮捕,4月12日被引渡。[8]1928年5月1日,在武汉余记里空坪刑场被处决,终年33岁。[8]死前遗言:“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到了不能珍惜的时候,只有勇敢的牺牲自己。人总是要死的,但要死得慷慷慨慨。”[9]

与蔡和森的爱情

向警予在长沙时,因与蔡和森之妹蔡畅的同学关系而结识蔡和森毛泽东。1920年6月,与蔡和森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婚,结婚照为二人同读一本打开的《资本论》。毛泽东得知他们恋爱的消息非常高兴,在1920年11月26日的信中说:“以资本主义做基础的婚姻制度,是一件绝对要不得的事,在理论上是以法律保护最不合理的强奸,而禁止最合理的自由恋爱……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向蔡已经打破了‘怕’,实行不要婚姻,我们正好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婚同盟’。”“拒婚”指反对旧式的婚姻。

1925年6月,蔡和森因领导上海五卅运动等工作,过度劳累,哮喘病和胃病复发,不得不离沪到北京疗养。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述之,除了担任中央宣传部长之外,还兼管中央妇女委员会的工作;而负责妇委工作的正好是向警予。在蔡和森离开上海后,彭述之与向警予很快陷入感情。三个月后,病情缓解的蔡和森与陈独秀一道返回上海。很快向警予对蔡和森坦白,此事后来闹到了中共中央。

张国焘后来在《我的回忆》中提到:“在会议上,蔡和森的太太向警予首先报告在其丈夫蔡和森离沪期间,她与彭述之发生了恋爱,其经过情形已在和森返沪的当天,就向他坦率说明了。她表明她陷于痛苦的境地,因为她与和森共患难多年,彼此互相敬爱,现在仍然爱他,不愿使和森受到创伤;但同时对彭述之也发生了不能抑制的感情,因为他的风趣确是动人的。她要求中央准她离沪,派她到莫斯科去进修。”

不过郑超麟则主张,是蔡和森把这件事情提交给党的政治局会议,其动机是想请党阻止向彭之间的恋爱,以此来挽救婚姻。有一次政治局会议后,陈独秀刚宣布散会时,蔡和森忽然站起来,说他还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会议之后,向警予斥责蔡和森自私自利:“分明晓得中央会站在你方面,你才提出问题来讨论。”受到指责的蔡其时一言未发。[10]为了修复有了裂痕的“向蔡同盟”,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其不良影响,[11]中共中央决定让向蔡两人同赴莫斯科,向警予进入中山大学学习,蔡和森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但几个月过去,尽管向蔡两人都曾努力忘记过去,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在莫斯科选择离婚。[12]

纪念

向警予烈士陵园邓小平的题字

在向警予牺牲地武汉龟山西头,1978年建成向警予革命烈士陵园,墓名“向警予烈士墓”为邓小平所题。

邮电部曾经发行过向警予和杨开慧的纪念邮票,是当时少见的殊荣。

1981年7月1日在她故乡的向警予故居管理所对外开放。1985年9月4日改名向警予同志纪念馆。纪念馆由向警予同志故居、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和纪念碑广场三部分组成。

1993年武汉市黄石路中学更名为武汉市警予中学,以纪念在大革命中牺牲的向警予、夏明翰等人。

1995年9月向警予诞辰100周年。在她的故居湖南省溆浦县,向警予铜像揭幕。江泽民为向警予故居题写了匾名。

2020年3月,美国《时代》杂志选出100年来一百大年度风云女性,有五名华人女性上榜,包括向警予(其他4位为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美籍华裔物理学吴健雄、美籍华裔好莱坞演员黄柳霜、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13]

家庭

父亲为向瑞龄,母亲为邓玉贵,向警予是第九个孩子,取乳名“九九”。[14]

向警予与蔡和森共生有一女一子:蔡妮、蔡博,分别为1922年与1924年出生。[15]

参考资料

  1. 《中共党史少数民族人物传》第一卷:党和国家领导人、早期革命英烈10人. 民族出版社. 2012年 [2012-12-05]. ISBN 9787105124503. 
  2. 向警予:一个彻底的职业革命家. 湘声报. 2011-05-27 [2014-09-10]. 
  3. 存档副本. [2014-09-10]. 
  4. 4.0 4.1 4.2 4.3 柏立 & 龚少石 (2000),第97页.
  5. 向警予:为女权疾呼 立志做旧社会“清道夫”. 中国网. 2013年5月12日 [2014年9月10日]. 
  6. 向警予:她发起了中国第一场女权运动. 新民周刊. 2011-06-29 [2014-09-10]. 
  7. 新华网 新华资料 向警予. [2016-05-18]. 
  8.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柏立 & 龚少石 (2000),第98页.
  9. 向警予:人总是要死的,但要死得慷慷慨慨. [2012-07-01]. 
  10.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四大纪念馆编. 力量之源 纪念中共四大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01: 455. ISBN 978-7-208-12714-2. 
  11. Andrea McElderry. Woman Revolutionary: Xiang Jingyu. The China Quarterl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r 1986, (No. 105): 95 [2016-05-03]. (英文)
  12. 杨冰郁主编. 历史丰碑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2.11: 137. ISBN 978-7-5612-3511-9. 
  13. Xiang Jingyu: 100 Women of the Year | Time. [2020-03-13]. 
  14. 中华英烈向警予. [2012-07-01]. 
  15. 向蔡同盟传奇. [2012-07-01].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