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颙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周颙(5世纪—493年),字彦伦汝南安城人。

生平

生年不详。早年有文才,学问“泛摄百家,而长于佛理”。释褐(脱去平民粗衣)为海陵国侍郎。益州刺史萧惠开是族祖周朗之好友,很赏识他,带他入蜀,为厉锋将军,担任肥乡、成都二县令。周颙每谓惠开个性太险峻,常诵佛经以规劝,惠开不高兴,答颙曰:“天险地险,王公设险,但问用险何如耳。”泰始四年(468年)自蜀还都。[1]泰始七年(471年)八月,转安成王刘准抚军行参军。元徽初年(473年),出京为剡县令。

齐高帝建元初年(479年)为山阴县令。永明二年(484年),转太子仆,兼著作,撰起居注。参订礼乐。后隐居钟山西隐舍,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虽有妻子,一个人独处山舍。卫将军王俭问周颙曰:“卿山中何所食?”周颙回答:“赤米白盐,绿葵紫蓼。”升迁为国子博士。后来的孔稚珪撰《北山移文》嘲讽周颙的隐仕无常,“身居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永明十一年(493年),卒于给事中任上。[2]有《四声切韵》,比沈约更早发现四声[3]。有《周颙集》、《周易论》、《投壶经》等,皆佚。[4]

子女

周舍

注释

  1. 宋书·萧惠开传》:“泰始四年,还至京师。”
  2. 徐文明《周颙卒年研究》,《文学遗产》2011年第4期。
  3. 丁仪《诗学渊源》:至齐汝南周彦伦辨平仄,著《四声切韵》,始有平、上、去、入之分。梁沈约本彦伦之书,借《毛诗》以为依据,参以己意,分配各韵,撰《四声类谱》。
  4. 隋书·志》载《周颙集》八卷,《隋志·注》作十六卷。两《唐书·志》作二十卷。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