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学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地名学(toponymy)是研究地名由来、语词构成、含义、演变、分布规律、读写标准化和功能,以及地名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关系之学,它是地理学一个分支学科。地名研究历史悠久,中国东汉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记载四千多处各类地名,还对部分地名命名原由和名称演变作了说明;北魏郦道元所撰《水经注》,记载地名达两万处左右,有语源解释的达2,300多处。

地名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研究的历史并不长,是从19世纪后期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并地名研究机构,出版有相关著作。早期地名学研究着重于地名记述和语源考证,到20世纪初以后,转入综合研究地名阶段。

中国从1950年代末开始研究地名标准化,并从综合研究地名产生、发展和分布规律,于1977年成立中国地名委员会。此委员会于1998年所编之《外国地名译名手册》是中国翻译外国地名的主要根据。另外,地名委员会所编之《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也十分重要。[1]

参见

引用文献

  1. 许哲明王明志。〈外国地名译写作法之探究〉。《编译论丛》。第一卷,第一期。国立编译馆,2008年9月,第148页。[此文极简短的介绍地名国际标准化,以及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汉字地名的工具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