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靖皇太后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孝靖太后
明朝宫人(1578年-1582年)
明朝恭妃(1582年-1605年)
明朝皇贵妃(1605年-1611年)
明朝皇太后(追封)
出生嘉靖四十四年正月十七日
(1565-02-27)1565年2月27日
婚年万历十年六月十六日(1582年7月5日)
婚姻名分恭妃→皇贵妃
逝世万历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
1611年10月18日(1611岁-10-18)(46岁)
北京紫禁城景阳宫
坟墓定陵
亲属
明神宗朱翊钧
夫之父明穆宗朱载坖
夫之嫡母孝懿庄皇后李氏
孝安皇后陈氏
夫之母孝定太后李氏
夫之元配孝端显皇后王氏
夫之正室孝端显皇后王氏
兄弟哥哥 王道亨
明光宗朱常洛
云梦公主朱轩嫄

孝靖太后(1565年2月27日—1611年10月18日),王氏,名不详,明神宗朱翊钧之皇贵妃明光宗朱常洛生母。

生平

王氏生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神宗万历六年二月初二日(1578年3月10日),王氏因美貌,选入后宫,为慈宁宫慈圣皇太后宫人。三年后,被偶路过慈宁宫、年少的明神宗临幸,王氏遂有孕。事后神宗并不以为意,并试图隐瞒、忘却,但太后发觉王氏有妊,遂询问神宗,但神宗却顾左右而言他,太后便取来内官的起居注,证实王氏有妊,神宗因而在万历十年六月十六日(1582年7月5日)晋封王氏为恭妃。同年八月,王恭妃生下皇长子朱常洛,是为日后的明光宗。

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恭妃生下一女云梦公主,但神宗对她始终没有太多感情,日后也显示出神宗对王恭妃相当反感。也因此当受宠的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并而晋封皇贵妃时,生下皇长子的恭妃反而未进封。万历二十九年,神宗在群臣压力下,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移居慈庆宫,恭妃仍未进封,且从此和太子不得相见。万历三十四年,朱常洛的妾侍王氏生下皇长孙朱由校(日后的明熹宗),神宗为表庆祝,为李太后尊号,又进封王恭妃为皇贵妃,赐金册金宝,但始终将王恭妃屏居景阳宫,也隔绝皇太子朱常洛与王恭妃母子俩。万历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1611年10月18日),王皇贵恭妃病笃,皇太子朱常洛闻言急往景阳宫探视,见景阳宫门深锁,于是破坏门锁入内探视。当时王恭皇贵妃已双眼失明,于是以手代眼,拉着朱常洛的衣角:“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言毕王皇贵恭妃便与世长辞。《酌中志》则记载为王恭妃病重时太子每日从苍震门入内问安;《先拨志始》更记载王恭妃察觉到郑贵妃家人偷听,提醒太子,结果母子俩直到王恭妃去世也没有说话。

关于王恭妃的葬仪,大学士叶向高曰:“皇太子母妃薨,礼宜从厚。”不报。复请,乃得允。谥曰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万历四十年七月十七日葬天寿山。四十一年六月,神宗下旨给王恭妃坟户三十名,园地二十五顷,以供香火。

朱常洛即位为明光宗后,下旨:“朕嗣承基绪,抚临万方,溯厥庆源,则我生母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恩莫大焉。朕昔在青宫,莫亲温凊,今居禁闼,徒痛杯棬,欲伸罔极之深悰,惟有肇称乎殷礼。其准皇祖穆宗皇帝尊生母荣淑康妃故事,礼部详议以闻。”但不久光宗暴崩,待明熹宗即位,方正式上尊谥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并迁葬定陵,神主奉祀于奉慈殿。王太后之父王朝采,加封永宁伯

子女

墓志

1956年,中国考古队发掘了明神宗的明定陵,出土了王氏的墓志。

大明温肃端静纯懿皇贵妃王氏圹志
  妃姓王氏,宣府都司左卫籍。父朝寀,原任锦衣卫百户,赠明威将军指挥佥事。母葛氏,封太恭人,生妃于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寅时,于万历六年二月初二选进
  内庭。万历十年六月十六日册封为恭妃。八月十一日诞生
  皇太子,
  上大悦,
  诏告天下,播闻四夷。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皇元孙生。
  上益大悦,仍
  诏告天下,播闻四夷。万历三十四年四月二十日进封为皇贵妃。万历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酉时薨逝,距所生四十有七岁。
  惟妃毓秀德门,早膺国选,贰备柔嘉之德,久端宫壸之仪,首诞元良,克赞内治,圣明眷注卓越等。夷其薨也,
  上甚哀悼,辍朝,赐谥,谕祭。自慈圣皇太后以下咸致祭焉。以四十年七月十七日卜葬于东井左吉之原。夫生死有常,侈短在数,惟淑德芳声则历世不朽,所谓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也。妃贤著椒涂,誉流兰掖,蒙眷于圣主,诞毓乎震英,肇启多孙,用延繁祉。懿谥既彰于玉册,休嘉永庇乎金枝。然则为妃也者,其亦无愧于穹壤矣乎,儒臣奉命作志,纳之玄扃,后千万祀尚亦有征哉。

身后之事

1955年10月4日,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张苏等人联名提交《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给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报告转给主管文化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并呈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得知后认为条件不成熟,强烈反对贸然发掘,高层形成一场争论。周恩来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点头后,周恩来批下“原则同意”四字。长陵发掘委员会委员夏鼐负责发掘的技术指导,便让其学生赵其昌(后任首都博物馆馆长)做前期调研。赵其昌带探工在长陵未找到发掘线索。在向夏鼐、吴晗等人汇报后,经商讨决定先试掘献陵,积累经验再发掘长陵。后来吴晗和夏鼐认为试掘献陵对长陵的发掘参考价值不大,吴晗提议试掘永陵,遭夏鼐强烈反对,认为这与发掘长陵无异;试掘思陵,吴晗认为太小,是妃子墓改建。此后吴晗和夏鼐才想到定陵。杨仕、岳南合著的《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认为,吴晗和夏鼐想到定陵的原因有二,“第一,定陵是十三陵中营建年代较晚的一个,地面建筑保存得比较完整,将来修复起来也容易些。第二,万历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做了48年皇帝,可能史料会多一些。”[1]定陵的开挖始末,《风雪定陵》一书有详细的介绍。

1956年5月开始试掘,历时一年试掘成功,1957年打开玄宫。其玄宫由前室、中室、后室、左配室、右配室组成,石条起券,前室前面有隧道券,总面积1195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1959年9月30日,就定陵原址建为“定陵博物馆”,郭沫若题写馆名。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2][3]由于技术水平落后,出土的大批文物无法保存,发掘出土的丝织品变硬腐化。郑振铎、夏鼐为此上书国务院,请求立即停止再批准发掘帝王陵墓的申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意了他们的意见。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自此成为中国考古界的定规。[4]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定陵遭到严重破坏,保存在定陵文物仓库中的万历帝、后的尸骨被红卫兵以“打倒地主阶级的头子万历”的口号被揪出。1966年8月24日,万历帝、后的三具尸骨以及一箱帝后画像、资料照片等被抬到定陵博物馆重门前的广场上被受批斗并焚毁。[1]

参考文献

  1. 1.0 1.1 万历皇帝陵寝发掘实录:三百年后被掘的报应之谜,浙江热线,2015-01-25. [2017-10-07]. 
  2.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dingling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3. 地下宫殿———北京定陵博物馆,人民网,2000-07-18. [2017-10-07]. 
  4. 考古之痛:明定陵发掘的凄惨教训,腾讯,2010-08-30. [2017-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