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衮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常衮(729年—783年),字夷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官员。

生平

先世为新丰(今陕西临潼)常氏,曾祖常毅,[1]哥哥司卿常偕,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出生,清俭自贤。天宝十四年(755年)乙未科状元进士及第,由太子正字授补阙起居郎。宝应二年(763年),为翰林学士。广德二年(764年),常衮与大兴善寺不空译经。永泰元年(765年)授中书舍人。宦官鱼朝恩恃宠专权,群臣竞相邀宠,唯衮不畏朝恩,常衮上言:“成均之任,当用名儒,不宜以宦者领之。”大历十二年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杨绾并掌机务。大历十四年罢相,贬为福建观察使,在福建设乡校,提倡教育,造就欧阳詹徐晦等士子。[2]建中四年(783年)卒于任上。

注释

  1.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常衮出“新丰常氏,曾祖常毅。”
  2. 新唐书》卷一五〇《常衮传》说:“始,闽人未知学。衮至,为设乡校,使作为文章,亲加讲导,与为客主钧礼,观游燕飨与焉,由是俗一变。”韩愈《欧阳生哀辞》:“今上初,故宰相常衮第福建诸州观察使,治其地。衮以文辞进,有名于时,又作大官、临菈其民。乡鲧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飨、必召与之。时未几,皆化翕然。”

参考书目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