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张玉
大明 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荣国公
爵位荣国公,后加封河间王
籍贯河南祥符
族裔汉族
字号世美
出生至正三年(1343年)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汴梁路祥符县
逝世建文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401年1月9日)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东昌府
亲属
张天佑(父)
王慧明(妻)
张辅(子)、张信(从子)
昭懿贵妃(女)
张忠张懋张瑾(孙)
张敬妃(孙女)
张瑄张斌[需要消歧义](侄孙)
张杰张铭(曾孙)
张仑(玄孙)、张溶(六世孙)
张元功张元德(七世孙)
张维贤(八世孙)、张之极(九世孙)
张世泽(十世孙)
经历
  • 元枢密知院(?- 洪武十八年)
  • 济南卫副千户、明威将军安庆卫指挥佥事(洪武二十一年 - 洪武二十四年)
  • 燕山左护卫(洪武二十四年 - 洪武二十六年)
  • 都指挥同知(洪武二十七年 - 建文二年)
  • 追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荣国公(洪武三十五年)
  • 追封河间王(洪熙元年)

张玉(1343年—1401年),字世美河南祥符人(今河南省开封市),明朝军事人物,靖难之役将领。谥号忠武

张玉随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其中多立有战功,后于东昌之战中战死。朱棣称帝后,以为靖难第一功臣,追赠为荣国公,谥忠显。明仁宗加封为河间王,改谥忠武,与朱能王真姚广孝等靖难功臣同享成祖庙廷。

生平

早年经历

张玉曾于元朝做官,任枢密知院,元朝灭亡后,随元廷逃往漠北。洪武十八年(1385年)投降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于捕鱼儿海之战中立有战功,因功授济南卫副千户,迁安庆卫指挥佥事。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张玉随蓝玉征讨远顺、散毛诸洞。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张玉驱逐犯境元军,一直追击到鸦寒山,调燕山左护卫。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随从燕王朱棣出塞漠北,征黑松林。因作战骁勇及擅长出谋画策而为朱棣所亲信[1][2]

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靖难为题,起兵造反,张玉率兵夺取燕京九门,三天内控制北平城[3]。燕军南下时,朱棣又采用张玉的计策,命朱能东攻蓟州,杀死守将马宣,又迫降遵化。后来,张玉夺取永平密云,将所获精锐充实军中,升任都指挥佥事。八月,担任燕军前锋,领兵于半夜袭击雄县,时值中秋节,南军部队因过节而城防松懈,遂破雄县城。张玉又在月漾桥设伏,生擒前来援救的潘忠杨松,夺取鄚州[4]

不久,张玉亲率轻骑窥探耿炳文的军营,返回后对朱棣道:“敌军纪律涣散,应当迅速进击。”朱棣遂率军西进。到达无极后,众将都认为南军兵强,建议驻军新乐。张玉说:“他们兵马虽多,但都是新兵。我军乘胜直趋真定,一定能攻克它。”朱棣喜道:“我倚仗张玉便足以成就大事。”次日,朱棣率军抵达真定,与张玉、谭渊夹击南军,大破耿炳文,生擒左副将军李坚、右副将军宁忠、都督顾成,斩首三万级[5]。不久,张玉又击败安陆侯吴杰,燕军军威大振。九月初,江阴侯吴高率辽东军攻打永平,曹国公李景隆也率军攻打北平。朱棣与张玉定计,先援救永平。这时,吴高已撤军而走。张玉便随朱棣前往大宁,并在两个时辰之内攻破大宁,斩杀都指挥朱鉴,生擒都指挥房宽[6]。十月十九日,朱棣于会州整编军队,分立五军(中前左右后),张玉将领中军,为五军之首[7]。此时,李景隆率部围困北平。朱棣便班师返回,在郑村坝大破李景隆,趁胜抵达北平城下。北平守军也鼓噪杀出,内外夹攻,南军溃败[8][9]

建文二年(1400年),张玉随朱棣攻破广昌蔚州大同。这时,李景隆收集败军,再次来攻。张玉道:“兵贵神速,请让我屯军白沟河,以逸待劳。”他驻扎在河上三日,并以精骑出击,再次大败李景隆。五月,张玉夺取德州,追击南军至济南。但是围城三个月,仍旧不能破城,只得撤军而回。十月,张玉攻破沧州,生擒徐凯[10]。十二月,燕军攻东昌,与盛庸相遇[11]。当时,盛庸背城列阵。朱棣冲击南军左翼,后又冲其中坚,结果被盛庸重重包围。张玉、朱能分别率兵相救,朱棣与朱能会合,乘机突围而出。张玉不知朱棣已被救出,仍在阵中冲杀,最终力竭而死,时年五十八岁[12][13]

东昌之战,燕军大败,众将叩头请罪,朱棣说:“胜负常事,不足计,恨失玉耳。艰难之际,失吾良辅。”说完痛哭失声,不能自己。众将皆泣[14]。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在金陵称帝追赠张玉为都指挥同知。九月,追赠荣国公,谥号忠显。洪熙元年三月,明仁宗加封河间王,改谥忠武,并得与东平王朱能、金乡侯王真、荣国公姚广孝并侑享成祖庙廷[15]

家庭

  • 长子张辅,字文弼,封英国公,追封定兴王。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中阵亡,享年七十五岁,谥号忠烈。
  • 次子,封文安伯,天顺六年(1462年)死,谥号忠僖[16]
  • 三子,封太平侯,天顺二年(1458年)死,追赠裕国公,谥号勇襄[17]
  • 从子张信,世袭锦衣卫指挥同知。

  • 张氏,即昭懿贵妃。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被册封为明成祖朱棣之贵妃。

参考文献

  1. 明史》(卷145):“张玉,字世美,祥符人。仕元为枢密知院。元亡,从走漠北。洪武十八年来归。从大军出塞,至捕鱼儿海,以功授济南卫副千户,迁安庆卫指挥佥事。又从征远顺、散毛诸洞。北逐元人之扰边者,至鸦寒山还,调燕山左护卫。从燕王出塞,至黑松林。又从征野人诸部。以骁果善谋画为王所亲任。”
  2. 杨士奇《河间忠武王张公神道碑铭》:“王初仕元为枢密知院,已而灼知天命。洪武乙丑,自拔来 归我太祖高皇帝,礼遇甚厚,王感奋思效。戊辰,从征捕鱼海子、喀尔喀之地,以功授济南卫副千户,又从富勒呼特穆尔至延安 延川还,升明威将军安庆卫指挥佥事。庚午,从征永顺散毛诸 洞。辛未,逐北部之侵边者,至雅哈山而还,调燕山左护卫。癸酉,追奔至黑松林。甲戌,征野人等处,升都指挥同知。”
  3. 明太宗实录》(卷2):“是夜,玉等攻九门,黎明已克其八,惟西直门未下。上令指挥唐云解甲骑马,导从如平时,过西直门,见斗者,呵之曰:“汝众喧哄,欲何为者?谁令尔为此不义,是自取杀身耳。”众闻云言,皆散,乃尽克九门,遂下令安集城中,人民安堵,诸司官吏视事如故。北平都指挥使俞填走居庸关,马瑄走蓟州,宋忠率兵至居庸关,知事不齐,退保怀来,留俞填守居庸。”
  4. 明史》(卷145):“建文元年,成祖起兵。玉帅众夺北平九门,抚谕城内外,三日而定。师将南,玉献计,遣朱能东攻蓟州,杀马宣,降遵化。分兵下永平、密云,皆致其精甲以益师。擢都指挥佥事。是时朝廷遣大兵讨燕: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军鄚州;长兴侯耿炳文以三十万众军真定。玉进说曰:“潘、杨勇而无谋,可袭而俘也。”成祖命玉将亲兵为前锋,抵楼桑。值中秋,南军方宴会。夜半,疾驰破雄县。忠、松来援,邀击于月漾桥,生擒之。遂克鄚州。”
  5. 国朝献征录》(卷5):“玉自请往觇,还言:“军无纪律,不足虑也。若迳趋彼,虽众新集,我军乘其未备,一鼓可破也。”上曰:“然。”明日,遂抵?定接战。炳文大败,俘其左副将军李坚、右副将军甯忠及都督顾成等,斩首三万余级。”
  6. 明史》(卷145):“自以轻骑觇炳文军。还言:“军无纪律,其上有败气,宜急击。”成祖遂引兵西,至无极,顾诸将谋所向。诸将以南军盛,请屯新乐。玉曰:“彼虽众,皆新集。我军乘胜径趋真定,破之必矣。”成祖喜曰:“吾倚玉足济大事!”明日抵真定,大破炳文军,获副将李坚、宁忠,都督顾成等,斩首三万。复败安陆侯吴杰军。燕兵由是大振。江阴侯吴高以辽东兵围永平。曹国公李景隆引数十万众将攻北平。成祖与玉谋,先援永平。至则高遁走,玉追斩甚众。遂从间道袭大宁,拔其众而还,次会州。”
  7. 明太宗实录》(卷4):“乙卯,我军至会州,命张玉将中军,郑亨、何寿充中军左、右副将;朱能将左军,朱荣、李浚充左军左、右副将;李彬将右军,徐理、孟善充右军左、右副将;徐忠将前军,陈文、吴达充前军左、右副将;房宽将后军,和允中、毛整充后军左、右副将;以大宁归附之众分隶各军。丁巳,师入松亭关。”
  8. 明史》(卷145):“初立五军,以玉将中军。时李景隆已围北平,成祖旋师,大战于郑村坝,景隆败。成祖乘胜抵城下。城中兵鼓噪出,内外夹攻,南军大溃。”
  9. 《河间忠武王张公神道碑铭》:“永平驰报,江阴侯吴高等以辽东兵攻围城急,又谍报曹国公李景隆引兵数十万将攻北平城。上与王谋,先拔永平,既至,高等望风弃辎重遁,王从上追之,斩获甚众。王言:“大宁去此不远,请移军袭之,可免后顾。”从之。王言大宁去此不远,请移兵袭之,可免后顾之忧。从之,遂从大宁,自辰至午,城破,斩其都指挥朱鉴,执都指挥房宽,下令安抚城中,顷刻而定。”
  10. 国朝献征录》(卷5):“无何,景隆收溃散卒,号百万,且复至。玉曰:“兵贵神速,先事者胜,请往驻白沟河以待。”后三日,景隆果至。玉击之,斩馘无筭,景隆退保济南。玉乘胜追蹑,围其城,既而解围,攻沧州,获其大将徐凯。”
  11. 明史》(卷145):“明年从攻广昌、蔚州、大同。谍报景隆收溃卒,号百万,且复至。玉曰:“兵贵神速,请先据白沟河,以逸待劳。”驻河上三日,景隆至。以精骑驰击,复大败之。进拔德州,追奔至济南,围其城三月,解围还。寻再出,破沧州,擒徐凯。进攻东昌,与盛庸军遇。”
  12. 明史》(卷145):“成祖以数十骑绕出其后。庸围之数重,成祖奋击得出。玉不知成祖所在,突入阵中力战,格杀数十人,被创死。年五十八。”
  13. 明通鉴》(卷12):“燕王直前薄庸军左翼,不动;复冲中坚,庸开阵纵王入,围之数重。燕将朱能率番骑来救,王乘间突围出。而燕军为火器所伤甚众,大将张玉死于阵。会平安至,与庸合兵。丙辰,又战,复大败之,前后斩馘数万人。燕师遂北奔,庸等趣兵追之,复击杀无算。”
  14. 明史》(卷145):“燕兵起,转斗三年,锋锐甚。至是失大将,一军夺气。师还北平,诸将叩头请罪。成祖曰:“胜负常事,不足计,恨失玉耳。艰难之际,失吾良辅。”因泣下不能止,诸将皆泣。其后谭渊没于夹河,王真没于淝河,虽悼惜,不如玉也。”
  15. 明史》(卷145):“建文四年六月,成祖称帝,赠玉都指挥同知。九月甲申,追赠荣国公,谥忠显。洪熙元年三月,加封河间王,改谥忠武,与东平王朱能、金乡侯王真、荣国公姚广孝并侑享成祖庙廷。
  16. 明史》(卷145):“,以功臣子为神策卫指挥使。正统五年,英国公辅诉殴守坟者,斥及先臣,词多悖慢。帝命锦衣卫鞫实,锢之,寻释。三迁至中府右都督,领宿卫。景泰三年加太子太保。英宗复位,以迎立功,并封文安伯,食禄千二百石。天顺六年卒。赠侯,谥忠僖。子斌嗣,坐诅咒,夺爵。”
  17. 明史》(卷145):“,永乐中入宿卫,为锦衣卫指挥佥事。从宣宗征高煦,又从成国公朱勇出塞至毡帽山。正统十三年,以副总兵征麓川。还,讨贵州叛苗。积功为前府右都督,总京营兵。景泰二年,坐骄淫不道下狱,寻释。景帝不豫,与石亨、曹吉祥迎上皇于南城。封太平侯,食禄二千石。于谦、王文、范广之死,有力焉。纳贿乱政,亚于亨。天顺二年卒,赠裕国公,谥勇襄。子瑾嗣。成化元年,革“夺门”功,夺侯,授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