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弗美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扬·弗美尔
老鸨一图中的细节 (约 1656年), 被认为是弗美尔的自画像
出生受洗于(1632-10-31)1632年10月31日
荷兰共和国代尔夫特
逝世埋葬于1675年12月15日(1675岁-12-15)(43岁)
荷兰共和国代尔夫特
国籍荷兰
教育程度Carel Fabritius?
知名于绘画
知名作品扬·弗美尔绘画列表
运动荷兰黄金时代绘画
巴洛克绘画

约翰尼斯·弗美尔荷兰语Johannes Vermeer荷兰语发音: [ joːˈɦɑnəs jɑn vərˈmeːr][1],又称扬·弗美尔Jan Vermeer)、约翰·弗美尔(Johan Vermeer,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是一位17世纪的荷兰黄金时代画家。他毕生工作生活于荷兰的代尔夫特(Delft),有时也被称为代尔夫特的弗美尔(Vermeer van Delft)。自十九世纪得到重新发现后,弗美尔与伦勃朗经常一同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画家,他们的作品中都有透明的用色、严谨的构图、以及对光影的巧妙运用。弗美尔善于精细地描绘一个限定的空间,优美地表现出物体本身的光影效果及人物的真实感与质感。

生平

1632年,弗美尔生于荷兰代尔夫特一个中产阶级新教家庭;10月31日,他在代尔夫特的新教堂受洗[2][3]。他的父亲雷尼耶·弗美尔(Reynier Vermeer)是一个丝绸织造商和艺术品商,母亲迪赫纳(Digna)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父亲给予弗美尔最初的艺术启蒙。

1641年,其父在市中心买下一幢大房子,名为梅赫伦

1652年,其父去世,弗美尔继承梅赫伦的旅馆和卖画生意。

1653年4月,弗美尔娶了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女孩,是他当时作画的模特卡特琳娜·博尔内斯(Catherina Bolnes)。他的岳母比他富有很多,这可能是弗美尔在结婚前的4月5日改信天主教的原因[4]。同年,弗美尔加入了代尔夫特的画家行会圣路加行会,并于1662年、1663年、1670年及1671年四次当选为会长。他最初打算专攻历史和宗教题材,后来开始画风景画和肖像。

1672年,灾难年在荷兰爆发,社会经济陷入困境,而弗美尔因婚后逐渐坐吃山空,不得不将父亲留下的房子出租,然后搬到岳母玛丽亚·廷斯(Maria Thins)家里,并常得到她的接济。

倒牛奶的女仆》,1658–60年

1675年12月15日,弗美尔去世,年仅43岁。用他妻子的话来说,弗美尔是由于“庞大家庭的重担,没有谋生手段,使他陷入萎靡和沮丧,进而谵妄,好端端的人一、两天之内就突然病死。” 弗美尔去世前,不但无法卖掉自己的作品,经销的油画也无人问津,结局相当凄凉。弗美尔留下他的妻子卡特琳娜和11个孩子,其中8个尚未成年。因为负债累累,卡特琳娜不得不申请破产。

次年,代尔夫特市议会处理了弗美尔的遗产,卡特琳娜继承了19幅作品。许多作品被转卖流至市场中,20世纪初,有美国人出高价收购《倒牛奶的女仆》 ,在荷兰境内引起轩然大波,1907年报纸刊登了讽刺漫画,呼吁政府重视这件事。在舆论压力下,荷兰国会决议由国库出钱买回,1908年拨款购藏了此画。其作品流传至今者仅35幅,现存弗美尔主要作品都出现在 1656 年到他过世 1675 年不到二十年的期间内。[5]

其他画家的影响

由于资料的缺乏,不能确定对弗美尔产生直接影响的是那些画家。但最常见的说法是,他一生都在代尔夫特生活,以下人物对其绘画风格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 卡雷尔·法布里蒂乌斯(Carel Fabritius,1622年—1654年),他晚年生活在代尔夫特,弗美尔的透视、日常生活主题可能受益于他
  • 莱昂纳特·布拉默(Leonaert Bramer,1596年—1674年),另一个代尔夫特画家,是弗美尔的证婚人。
  • 意大利画家,如卡拉瓦乔(1573年—1610年)
  • 弗美尔购买的迪尔克·范·巴比伦(Dirk van Baburen)画作。弗美尔两幅作品中都受到了影响。

风格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约1665年)

弗美尔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最杰出的画家,与伦勃朗齐名。他的作品展示了荷兰代尔夫特市民的日常生活,他的作品和生活曾经被人遗忘了一个多世纪,直到19世纪中期,他的才华和成就才被认同。

弗美尔作品大多数描绘宁静、和谐的家庭生活,他尤其喜欢画女性的形像和活动。他流传下来的肖像画中,女性人物有40位,男性人物仅13位。其油画内容通常是一、两个人在室内劳作或休闲,光线一般从左侧照来。

弗美尔喜用黄色、蓝色和灰色,他对色彩的把握和光线的处理非常出众。通常布局简单,尺寸不大,但往往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

他使用了以微小的画点组合(点画法),并且善于使用光线的来源,使画面产生一种流动、优雅的气氛,因而被称为光影大师。

没有人了解弗美尔的技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经常使用当时罕见的暗箱(Camera Obscura)及反射镜,用以捕捉光线和色彩。这样的假设从2001年的英国著名画家大卫·霍克尼首先提出(获得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法尔柯认可,两人还共同发表论文呈现此论),并经过美国发明家提姆·詹尼森(Tim Jenison)用更确实的理论、设备进行实验,阐述维美尔的作画用了许多类似照相机的光学设备,将广域的画面投射到画家面前,因此维美尔才能把正常距离下、肉眼看不见地毯线条精确描出。

这一实验过程和明确的论证,都呈现在提姆2013年的纪录片──提姆的维美尔当中,提姆也在片中花了130天,成功重绘了维美尔的名画音乐课。但提姆的主张论述仍有争议,因为没有历史文献纪录维美尔如何作画,提姆认为“维美尔可能只是照描镜中的反射画面”之说,也只是非常合理的推论,缺乏一刀毙命的证据。

当时荷兰著名的科学家列文虎克是弗美尔的好友,此人精通显微镜和光学透视,弗美尔显然从他那里学到了这门技术。

弗美尔对画面非常讲究,透过暗箱的技巧,不论是画面构图、人物比例、光影变化都精致得跟照片一样逼真,以致有评论家认为这不是艺术。但在荷兰的黄金时代,人们并没有把绘画当成一种艺术,而只是一种手工艺,一种谋生技能而已。他的画作通常要花很长时间,基本上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幅作品,但每一幅都堪称精品。[5]

作品列表

今天,弗美尔流传下来的作品为34幅或37幅,因为有3幅的归属仍存疑。

相关文艺作品

  • 书籍
    •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由作者特蕾西·舍瓦利耶所著,来自于弗美尔同名油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 《穿风信子蓝的少女》由作者苏珊·佛里兰(Susan Vreeland)所著,来自于弗美尔同名油画《在窗前读信的女孩》。

参考文献

  1. 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第2890页Vermeer译名为“弗美尔”
  2. Vermeer's Name. Essential Vermeer. [2009-09-21]. 
  3. Digital Family Tree of the Municipal Records Office of the City of Delft. Beheersraad Digitale Stamboom. 2004 [2009-09-21]. The painter is recorded as: Child=Joannis; Father=Reijnier Jansz; Mother=Dingnum Balthasars; Witnesses=Pieter Brammer, Jan Heijndricxsz, Maertge Jans; Place=Delft; Date of baptism=31 October 1632. 
  4. Liedtke, Walter; Plomp, Michiel C.; Rüger, Axel. Vermeer and the Delft school: [catalogue ...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exhibition "Vermeer and the Delft School" held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from 8 March to 27 May 2001, and at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from 20 June to 16 September 2001].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59. ISBN 0870999737. 
  5. 5.0 5.1 維梅爾. web.cjcu.edu.tw. [2020-04-1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