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乌桓校尉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护乌桓校尉又称护乌丸校尉,是西汉汉武帝设置的管理乌桓的官职,品秩二千石。汉武帝为阻止乌桓与匈奴勾结,将乌桓迁徙至靠近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的塞外,并设立护乌桓校尉予以看防和管理。后来此官职一度撤销。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年),乌桓迁徙至辽西塞内,并居住于汉朝边塞各郡。汉光武帝于是再次设立护乌桓校尉,并顺带负责管理鲜卑品秩为比二千石,治所位于上谷宁城。该官职一直沿用至曹魏西晋后赵[1]

长官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 张政烺著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0 第534页. 
  2. 后汉书·后汉书·窦融传》:护乌桓校尉文穆
  3. 后汉书·后汉书·邓禹传》:迁护乌桓校尉
  4. 魏书·魏书·鲜卑传》:和帝时,鲜卑大都护校尉廆帅部众从乌丸校尉任常击叛者
  5. 后汉书·后汉书·和帝纪》:护乌桓校尉任尚率乌桓、鲜卑,大破逢侯
  6. 后汉书·后汉书·安帝纪》:冬十一月辛丑,护乌桓校尉吴祉下狱死
  7. 后汉书·后汉书·耿弇传》:围乌桓校尉徐常于马城
  8. 后汉书·后汉书·耿弇传》:顺帝初,为乌桓校尉
  9. 后汉书·后汉书·南匈奴传》:阳嘉二年,汉迁太仆,以乌桓校尉耿晔代为度辽将军
  10. 后汉书·后汉书·应奉传》:度辽将军马续、乌桓校尉王元发鲜卑五千余骑
  11. 后汉书·后汉书·顺帝纪》:五月,度辽将军马续讨吾斯、车纽,破之
  12. 后汉书·后汉书·李膺传》:转护乌桓校尉
  13. 后汉书·后汉书·鲜卑传》:迁育为护乌桓校尉
  14. 后汉书·后汉书·灵帝纪》:护乌桓校尉夏育出高柳
  15. 后汉书·后汉书·刘虞传》:杀护乌桓校尉箕稠
  16. 后汉书·后汉书·灵帝纪》:攻杀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杨终、护乌桓校尉公綦稠等
  17. 三国志·魏书·乌丸传》:柔乃因鲜卑众,杀乌丸校尉邢举代之
  18. 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阎柔遣使诣太祖受事,迁护乌丸校尉
  19. 三国志·魏书·牵招传》:至柳城,拜护乌丸校尉
  20. 三国志·魏书·田豫传》:文帝初,北狄彊盛,侵扰边塞,乃使豫持节护乌丸校尉
  21. 三国志·魏书·鲜卑传》:后幽州刺史王雄并领校尉,抚以恩信
  22. 三国志·魏书·毌丘俭传》:青龙中,帝图讨辽东,以俭有干策,徙为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
  23.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复出为幽州刺史,加建威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
  24. 晋书·晋书·卫瓘传》:除征北大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护乌桓校尉
  25. 晋书·晋书·张华传》:乃出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领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
  26. 晋书·晋书·唐彬传》:北虏侵掠北平,以彬为使持节、监幽州诸军事、领护乌丸校尉、右将军
  27. 西晋刘宝墓志. 邹城博物馆. [2021-06-18] (简体中文). 
  28. 晋书·晋书·刘弘传》:由是为甯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领乌丸校尉
  29. 晋书·晋书·王沈传》:怀帝即位,以浚为司空,领乌丸校尉
  30. 晋书·晋书·元帝纪》:领护乌丸校尉、镇北将军刘翰
  31. 晋书·晋书·姚襄传》:石祗僭号,以襄为使持节、骠骑将军、护乌丸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