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人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于越,又称于越,古代部落,原居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一带,是百越的一支部落,使用古越语。在夏代时曾建立越国。汉朝时属于会稽郡,后演变为今日当地民族。

概论

在商朝甲骨文记录中,有称为越或于越的人群活动。何休公羊传》注疏记载,越国当地人自称于越,但中原华夏诸国称其为越[1]。他们被视为是与中原华夏部落习俗不同的蛮夷[2]

于越,傅说在夏朝时由少康的庶子无馀所建立[3]所建立的诸侯国,而相邻的吴国,其底层人民也是于越人[4]

历史

傅说于越是在夏朝时由少康的庶子无馀所建立[5],《竹书纪年》记载,周成王24年时,于越人曾经朝贡西周王室[6]。春秋时,越王勾践时代,其领土大致是在浙江杭州、嘉兴、绍兴、宁波地区一带,以绍兴为中心。

前494年,吴王夫差击败越国,越国成为吴国臣属。前473年,越王勾践击败吴王夫差的军队,吴国灭“亡”“王”,越国的领土扩大,取得原来吴国领地,扩大到江淮一带。

前306年,楚国击败越王无疆,越国亡国,成为楚国的领土。在越国灭亡后,于越人形成一些地方的小型聚落。为了方便控制,楚国及后继的秦朝都曾经将一些于越人迁移到其他地方。

吴芮作为越人部落领袖,曾参与陈胜大泽起义与之后的楚汉争霸,在汉朝时代受封长沙王。

在汉朝时,于越逐渐演化成汉族。[来源请求]

语言

于越的语言被现代学者称为古越语,因为文献记载很少,难以确认全貌。根据对于《越人歌》、《维甲令》的研究,语言学者郑张尚芳等人,认为这种语言具备了壮侗语系的某些特征。

文字

于越人在青铜器上使用的文字,被称为鸟虫篆。

注释

  1. 《春秋》定公五年:“于越入吴。”
    《公羊传》:“于越者,未能以其名通也。越者,能以其名通也。”
    何休疏:“越人自名‘于越’,君子名之曰‘越’。治国有状、能与中国通者,以中国之辞言之曰‘越’;治国无状、不能与中国通者,以其俗辞言之,因其俗可以见善恶,故云尔。”
  2. 《大戴礼记》卷7〈劝学〉:“于越戎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者,教使之然也。”
  3.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
  4. 卫聚贤〈吴越释名〉:“于越即虞越,亦即吴越。吴越原系一个民族,后越人发明钺而独立,故越有超越之义,言越人发明钺而武器超过吴人。”
  5.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越之前君无余者,夏禹之末封也。”
  6. 《今本竹书纪年》周成王24年:“于越来宾。”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