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汝珍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朱汝珍

朱汝珍(1870年—1942年),原名倬冠玉堂聘三,又号隘园广东清远人,中国学者,最后一次科举榜眼,以书法名世。

生平

朱汝珍在北京长大。[1]

县试第一,入读清远县学。1892年考入广雅书院,取广州府闱第一。27岁考取拔贡,任刑部江苏司行走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庆祝慈禧太后七旬寿辰特设甲辰恩科,被拔为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由于当时的榜眼探花均为广东人,令北京的粤东会馆热闹过一番。在“骑马游金街”等官方仪式结束,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送状元刘春霖至直隶会馆归第后,一同归第粤东会馆,会馆预备了演戏宴客事宜,同乡在京任官者皆有到场。宴会热闹非凡,宴后盘碗杯箸更被民众抢夺一空[注 1][2]

民国期间主要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创办香港隘园学院、香港孔教学院,任院长。曾受聘于香港大学,任哲学文词教习。曾任香港孔圣会会长。

抗日战争初期,朱汝珍在香港主持清远公会,从事慈善事业。1942年到北京,不久病逝。[3]

家庭

朱猷章,五品武官,曾任知府[4]

著作

撰有《阳山县志》、《词林辑略》等。[5]

刘春霖、朱汝珍、商衍鎏张启后楷书四条屏,深圳博物馆

轶事

据说当年最后一次科举,会试第一名本是谭延闿,与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同姓,被考官扣下。主考官改列为头名的本是广东人朱汝珍,但慈禧太后阅卷时不喜“珍”字(珍妃)和广东(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均为广东人),所以将本来排第二的直隶肃宁人刘春霖(春霖、肃宁都吉祥)拔为第一,朱屈居第二。其实清朝规定,由皇帝确定前十本殿试卷名次,因此慈禧并不参与阅卷。而且按清朝定制,殿试进呈的试卷的作者姓名皆为密封,即便光绪帝在确定名次之前亦无法看到。因此,这种说法为不实之传言。[6]

备注

  1. 此为传统的“抢宴之风”,被认为是以沾文气讨个吉祥

参考文献

  1. 有关末科榜眼朱汝珍的补充订正. 广州文史网. 
  2. 百年金榜与广州末代探花. 2004-07-12. 
  3. 朱汝珍的故事. 清城区政府网站. 
  4. 隘园:朱汝珍故居. 清远日报. 
  5. 梁彩虹. 末代榜眼朱汝珍与阳山. 清远网. 
  6. 商衍鎏.我中探花的经过——并谈光绪甲辰科殿试鼎甲名次变易的实在情形[N].大公报,195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