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梵天
创造
天城体ब्रह्मा
坐骑孔雀
配偶辩才天女

梵天是古印度的祈祷神、现印度教的创造之神梵天天城体梵文ब्रह्माBrahmā)的通称,因佛教文献中将其居所大梵摩天Mahābrahmādeva)简称为“梵天”并代指之而得名。在印度教中它与毗湿奴湿婆并称三相神,并成为佛敎中梵天概念的原型。他的坐骑为孔雀(或天鹅),配偶为智慧女神萨拉斯瓦蒂辩才天女为梵天所创造出来,著名梵天之子达刹、生主之首。生于梵天之右拇指,其妻钵罗苏底(梵Prasu^ti )生于梵天之左拇指。梵天是宇宙最高原理梵(Brahman)被神格化之后呈现出来的神明,“梵”是将原文发音Brahman的梵语翻译过来的文字,在婆罗门教时代便已成形的“梵我一如”印度哲学当中,梵天非常受到众人重视。但是,由于祂表现的是宇宙本身这样抽象的存在,因此在印度教时代,祂的影响力也逐渐变小。目前全印度几万座印度教寺庙中供奉梵天的寺庙较为少见,现存最有名的专门供奉梵天的地方位在拉贾斯坦邦城镇普斯赫卡尔,其他各地印度教徒大多供奉湿婆毗湿奴

佛教也将梵天吸纳为护法之一,在南传佛教东南亚,尤其泰国,得到很大的发挥,华人称之为四面佛四面神,据说有保佑人间富贵吉祥的功能,在东南亚有非常多信众。

名称

梵文语法里,ब्रह्माbrahmā)是泛称中性词brahman的主格单数型。

梵天在马来语泰语里分别称为BerahmaPhra Phrom

属性

在宇宙创造之时,梵天创造了十一位生主,据信是人类的祖先。《摩奴法典》说他们分别是Marici、Atri、Angiras、Pulastya、Pulaha、Kratuj、Vashishta、Pracetas、Daksha、Bhrgu以及Narada[来源请求]。他也创造了七位圣哲(Saptarishi),共同协助宇宙之创造。但由于他所创造的生主和圣哲都是从他的精神而非肉体生出来的,因此他们被称为“心灵之子”。

在《吠陀经》和《往世书》里,梵天并不常常介入三恶道,宣扬真理和祝福诸众胜过一切法门。另外梵天又被视为的创造者。古印度相信梵文字母是由梵天创造的[1]

诞生

根据《往世书》的说法,梵天是自我诞生的,并没有母亲。一说在宇宙肇始之际,毗湿奴肚脐上的莲花产生了梵天。这也说明了梵天的名字又叫做Nabhija(意味“从肚脐生出来的”)。另一个传说则说梵天是从漂流在水上的一颗金卵中诞生的,因此梵天又叫做Hiranyagarbha(金卵之意)。最后,金卵的剩余部分则扩张成宇宙。由于他是在水中诞生的,因此他又被称为Kanja(意味“在水中诞生的”)。梵天是至高存在“”和阴性能量自性(Prakrti)或幻象(Maya)的儿子。

毗湿奴和吉祥天女坐卧在巨蛇舍沙的身上,而从毗湿奴肚脐生长出来的莲花则诞生了梵天。

外貌传说由来

手绘的梵天像

梵天的传统形象乃四颗头、四张脸以及四只手臂,口中不断地诵读《吠陀经》。特别在北印度,他常常有着一绺白胡须,代表他几近永恒的存在。不像其他印度教神祇,梵天的手中通常没有任何武器;但他的一只手握有一支汤匙型的权,代表着将神圣的酥油滴入自我牺牲的火柴堆。他的一只手拿着一个水壶(有时是装着水的椰子壳),壶中的水代表万物初始,涵盖一切。梵天也拿着一串念珠,是他计算宇宙时间流逝的计时器。此外他也拿着象征神圣的《吠陀经》或与代表纯净的莲花

有一个古印度神话故事讲到梵天四个头颅的由来。梵天创造了一个女神,名唤莎塔如帕,之后却开始迷恋这位拥有无双美貌的女神,因莎塔如帕觉得不妥,于是经常转到梵天的左面、右面、后面甚至飞到上面,以避开梵天的目光。为了方便凝视莎塔如帕,原本一张脸的梵天遂长出五张脸来,拥有五个首级。后来梵天与湿婆因故争执,在盛怒之下,湿婆用额头上的第三只眼放射出来的火焰,烧向了梵天朝上方看的那一面,并用左姆指的指甲割下了那颗首级,于是梵天只剩下了现在所常见的四张脸。[2]

另一个讲到梵天四个头颅的神话来历。梵天原来有五个头,事因于毗湿奴问梵天谁是创造宇宙的至高无上的创造者。梵天答“我即是创造宇宙的至高无上创造者”,因此毗湿奴也应该崇拜他。

梵天的话令湿婆大怒,因为湿婆认为祂才是创造宇宙的至高无上的创造者,愤怒的湿婆化身为Bhairava(陪胪,意为恐怖的杀戮者),在盛怒之下,湿婆用额头上的第三只眼放射出来的火焰,烧向了梵天朝上方看的那一面,并用左姆指的指甲割下了那颗首级,于是梵天只剩下了现在所常见的四张脸。虽然发生了梵天跟湿婆不和的事,但最终梵天跟湿婆还是和好如初。[3]

形象象征

  • 四只手臂: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也象征心灵(右后方手臂)、智慧(左后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
  • 吠陀经:语言的一切。
  • 黄金:象征活跃在宇宙中,而金脸则代表梵天在创造宇宙时是处于活跃状态的。
  • 孔雀(或天鹅):象征辨别力,是梵天的座骑。
  • 王冠:象征最高地位。
  • 莲花:皇座。
  • 胡须:长有黑色或白色的须象征智慧的永恒成长。包括了鬓、髯、髭。 
  • 四张脸慈、悲、喜、舍。

坐骑

梵天的坐骑是一只孔雀(一说天鹅)。在印度教里,凡是孔雀坐骑的天神皆是三相神,代表着天生能分辨善恶,继而扬善弃恶。

印度的几处供奉地点

位于拉贾斯坦邦普斯赫卡尔梵天寺庙
四张脸的梵天塑像(四面佛

虽然梵天在印度教里是三位主神的其中一位,但少有印度教徒实际崇拜他。今天的印度有好几万座寺庙供奉三位主神之二的毗湿奴湿婆,但供奉梵天的寺庙却并不多见。

现存最有名的梵天寺庙位在拉贾斯坦邦城镇普斯赫卡尔。到了一年一度的月圆之夜(10-11月间),人们便会开始为梵天而欢庆一番。上千名朝拜者会蜂拥至梵天寺庙旁的圣湖普须卡湖进行沐浴。

至于普须卡以外的的梵天寺庙,则以逆时针的方式按印度地理位置分述如下:

1.北印度地区:喜马偕尔邦库鲁县的县治库鲁

2.西北印地区:拉贾斯坦邦巴尔梅尔县巴洛特拉阿所特拉古吉拉特邦的城镇克德布拉哈玛也有梵天的塑像、古吉拉特邦萨巴坎塔县的县治凯德布拉赫马

3.西印度地区:孟买附近的纳拉索帕拉地区也发现了高约1.8米的梵天塑像。果阿邦索托利乡的布拉哈玛·卡尔玛利(Brahma-Karmali)

4.西南印地区:喀拉拉邦希鲁拿伐亚。在九夜节期间,人们前往希鲁拿伐亚的梵天寺庙祭祀与庆祝。

5.东南印地区:泰米尔纳德邦坦加布尔县库姆巴科纳姆、泰米尔纳德邦大城蒂鲁吉拉帕利附近的希鲁帕图尔(Thirupattur)。这间庙也是圣哲夫亚克拉帕萨(Vyakrapatha)的禅定所在。安得拉邦斯里卡拉哈斯蒂也有一座供奉梵天的寺庙。

神话和文学

印度神话中没有提及梵天受到诅咒是因为无上法身被人滥用而在地球上引来灾难。

  1. 宇宙肇始之际,毗湿奴和梵天巧遇湿婆巨大的林伽(阳具),于是双方分道扬镳,前往寻找林伽的起点与终点。毗湿奴负责寻找终点,而梵天负责寻找起点。毗湿奴变成一头野猪,不断向下挖掘;梵天则变成一只天鹅,向上飞翔。但找了许久双方仍然找不到目标。毗湿奴只好放弃,在湿婆面前跪下,表示湿婆才是宇宙真实的。但梵天并不轻言放弃,他不断地飞翔,直到发现露兜树花。由于梵天不甘示弱,他要求露兜树花替他作假见证,说梵天已经发现林伽的起点。此时,全知的湿婆动怒,因而诅咒梵天。
  2. 一种说法是,众生有很重的偏执,为了永享安详,在没有任何苦行下,剽窃了梵天的法,结果人间失去秩序,众生生出愚痴,掉进无间地狱。
  3. 另一种说法,婆利古圣人邀请梵天参加一场祭典,但梵天却沉浸他的妻子辩才天女的音乐之中,完全不理会圣人的呼唤,圣人大怒之下,便诅咒梵天,留作世世代代对梵天攻讦的口实。[来源请求]

1856-1857年间,美国文学家爱默生创作了一首标题为《梵天》的诗。

梵天的住所萨特亚罗卡(Satyaloka)

萨特亚罗卡在塔婆罗卡(Tapoloka)的上方120,000,000由旬处,因此从太阳到萨特亚罗卡的距离是233,800,000由旬,约莫1,870,400,000英里法仪昆塔(Vaikunta)的众行星在萨特亚罗卡上方26,200,000由旬处,约莫209,600,000英里。

“在法仪昆塔世界里,精神天空的四方是超越我们这个世界的住所,分别由婆苏提婆(Vasudeva)、散卡尔善(Samkarshan)、普拉德尤那(Pradyumna)及阿那律(Aniruddha)居住。法仪昆塔的天空是精神之水构成的,其中住着婆苏提婆,在萨特亚罗卡上方是毗湿奴罗卡(Vishnuloka),住着散卡尔善。在乳海的中心座落着一座名为斯威塔德威帕(Swetadwipa)的岛屿,上面住着阿那律。此岛屿的地基是巨蟒阿南塔蛇所形成的蛇床。”《永恒的采坦尼亚》Adi-lila第五章 [1]

梵天时间

梵天大神的一天有日夜各十二小时,每十二小时相当于我们的四十三亿两千万年。《薄伽梵往世书》第12.8.2-5 [2]

参见

注释

  1. 《大唐西域记》卷第二(三国):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47个字母)也。寓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
  2. 中、印、泰三国对四面佛的理解. [2013-05-14]. 
  3. 中、印、泰三国对四面佛的理解_中华佛光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