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衡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武衡
武仁惠
院士(学部委员)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
任期
1956年12月-1962年12月
秘书长裴丽生 杜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任期
1958年11月-1966年
主任聂荣臻
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
任期
1972年7月-1975年12月
组长郭沫若
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
任期
1977年9月-1979年2月
书记郭沫若 方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任期
1977年9月-1983年
主任方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局长
任期
1980年1月-1982年5月
继任黄坤益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
任期
1981年5月-1994年3月
个人资料
出生1914年3月18日
 中国江苏省铜山县
逝世1999年1月15日(85岁)
 中国北京市
国籍 中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韩瑞芳
母校清华大学

武衡(1914年3月18日—1999年1月15日),男,曾用名武仁惠江苏徐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兼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共八大代表,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顾委委员[1][2][3]。武衡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国家科技事业的管理工作,是中国科研机构管理制度、研究生制度、科学奖励制度、科技情报事业和专利制度的主要奠基人,主持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专利法》,并领导开创了中国的南极科学考察工作[4][5][6]

生平

早年

1914年3月18日,武衡出生于江苏省徐州铜山县城内的一个商贩家庭,家中兄弟姐妹共7人,武衡为长子。幼时在光启小学读书。1929年考入江苏省立南京中学。1931年转学考入江苏省立扬州中学高中[7]。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地学系,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2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发起成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实用科学研究会,并担任北平新报《新科学》副刊主编[1]

抗日战争

1937年7月底,北平沦陷,武衡化装为难民逃往天津,又坐海轮到山东龙口,再来到济南。武衡在济南民先山东省队部工作了三个月,参与组织了平津流亡同学会,输送大批青年前往延安。11月,日军逼近济南,武衡撤往泰安,期间经孙陶林江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8]。不久经中共山东省委负责人黎玉所派,前往潍县民先队部工作。济南沦陷后,武衡撤往临沂寻找民先组织未果,又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故离开山东前往山西临汾民先总队部报到。之后又辗转武汉徐州广州长沙等地做民先队的组织工作[9]。长沙文夕大火后撤往桂林,最终到达重庆,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担任川东特委巡视员,以五岳书店经理的身份为掩护,联络从全国各地到重庆的中共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10]

1939年初,武衡经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前往延安,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宣传部宣传科长、联络处处长,分管延安的大学生工作与国统区青年团体的统战工作。同年8月13日,武衡在陕甘宁边区学联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边区学联主席。1940年初,在毛泽东的直接指示下,武衡与于光远屈伯川等一起筹备组建了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并被选为研究会干事。1941年调任当时延安最大的图书馆——中山图书馆主任,同年兼任延安自然科学院地矿系教员、《解放日报》副刊《科学园地》主编,并组织建立了地质矿冶学会。9月,参加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地质矿产资源调查,赴安定清涧绥德米脂一带考查煤矿[11]。年底,武衡、汪鹏范慕韩三人又受边区建设厅和军工局所托,前往关中分区马栏镇考查铁矿[3]。1943年3月,武衡在审干运动中被关押,接受了为期五个月的审查。8月,获得“解放”,进入干部训练班学习,后调边区保安处总务科工作。1944年秋,被评为保安处模范工作者。

解放战争

抗战胜利后武衡调赴东北,行军至昌图时接到东北局西满分局调令,前往洮南中共吉江省委研究室副主任。1946年3月,与胡锡光、程正杰、李宝奇等调往杜尔伯特旗巴彦查干开辟工作。5月,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解散,中共工作队正式进入杜尔伯特旗政府工作,杜尔伯特旗札萨克色旺多尔济为旗长,武衡为副旗长。6月,调任泰康县县长。7月10日,杜尔伯特旗与泰康县合并,武衡当选为旗长[12]

1947年10月,调任扶余县县长。1948年4月,任嫩江省企业局局长,不久调任黑龙江省工业厅厅长[13]。10月,长春解放,武衡受命接管原伪满大陆科学院,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东北工业研究所(后改名为东北科学研究所),出任所长[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2年8月,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成立,武衡出任秘书长兼党组书记,协助院长严济慈、副院长恽子强领导开展东北地区的科研工作[15]。1953年2月,随同以钱三强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并担任代表团秘书长[16][17]

1954年1月,调任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钱三强陈康白)副秘书长,负责秘书处的日常工作[18][19]。1955年参加中国科学院学部的筹建工作,并当选为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1月,进入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工作,参与起草《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即“十二年规划”)[20]。1957年初,科学规划委员会定为国务院常设机构,聂荣臻为主任兼党组书记,范长江为秘书长,武衡、姜君辰李强安东为副秘书长[21]。195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科委)成立,武衡任副主任,分管气象、地质、海洋、科技情报、发明创造、对外科技合作等七个厅局的工作。1964年1月,推动组建国家海洋局[13]

“文化大革命”中,武衡受到冲击,被送往罗山“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2月,重新回到中国科学院工作,任业务一组副组长[22]。8月,兼任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领导小组副组长,协助组长刘西尧筹备会议。1972年7月,任中科院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与秦力生共管业务工作[23]

1977年9月,国家科委恢复设立,武衡出任常务副主任兼党组副书记,任内主持筹建国家专利制度。1978年9月起领导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起草工作[24]。同年当选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第一届理事长。1979年4月,兼任第二届国家发明奖评选委员会主任委员。11月,出席并主持了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当选为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1980年1月,兼任国家专利局局长。5月,兼任第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主任委员。12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5月,兼任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25]

1983年退居二线,任国家科委顾问,并兼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顾问、中国档案学会顾问、中国技术市场研究协会顾问。1984年1月,武衡在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完成建设,武衡亲自远赴南极乔治岛民防湾为落成典礼剪彩[1][26]。10月,与胡锦涛钱学森倪志福沈鸿等135人联合发起成立中国发明协会,并当选为首任会长[27]。1987年初,当选为第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9年1月15日,武衡因尿毒症救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28][29]。遗体被安葬于北京昌平天寿陵园[30]

著作

武衡生前著有《服务与求索:武衡科技工作文选》、《科技战线五十年》、《无悔》等著作,并主持了《延安时代科技史》、《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东北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徐特立文存》、《当代中国》丛书、《中国大地图集》、《中国大百科全书》等书籍、专著的编辑出版工作[2]

荣誉

1984年8月16日,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长鲍格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授予武衡“发明创造金质奖章”和奖状,表彰其在创建中国专利和促进发明权的国际合作方面的功绩[31][32]

1994年4月13日,武衡荣获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IFIA)颁发的金质奖杯,以表彰其为发明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32][33]

2004年3月6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提名委员会正式批准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999年1月14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56088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武衡星”,以此褒奖和纪念中国这位已故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34][35]

亲属

父:武应明(武朗轩),在徐州城开办“万生园”食品店谋生[10]

妹:武薇,原名武仁蕴,抗战时在武衡的影响下前往延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第二副行长。

妹:武仁健,抗战时在武衡的影响下前往延安

妻:韩瑞芳,原中国科技馆党委副书记[14]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武衡:心系海洋,筑梦南极,“衡”星耀苍穹. 科普中国. 2023-02-09. 
  2. 2.0 2.1 武衡.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 3.0 3.1 潘云唐, 冀亚军. 革命生涯 科学历程——记科学家武衡. 中国科技史料. 1993, 14 (1): 50-63,2. ISSN 1673-1441. 
  4. 武衡. 中国科学院学部. 
  5. 武衡:光辉无悔的一生.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ISBN 9787030163431. 
  6. 武衡同志的光辉一生. 发明与革新. 1999, (3): 3-5. ISSN 1672-0954. 
  7. 李友仁. 武衡与扬州中学.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6-12-01. 
  8. 武衡. “民先”山东省队部成立后的活动. 山东党史资料. 1983: 57–65. 
  9. 李真真. 武衡. 余志华 (编). 中国科学院早期领导人物传.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353–379. ISBN 7-5392-3364-8. 
  10. 10.0 10.1 武仁智. 从徐州走出去的科技界杰出领导人:我的三哥武衡印象. 中国网. 2017-07-24. 
  11. 武衡. 难忘的岁月. 王云风 (编). 徐特立在延安. 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87–92. ISBN 7541924512. 
  12. 武衡. 开辟杜尔伯特旗时的工作情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 杜尔伯特文史资料 第1辑. 1985: 1–8. 
  13. 13.0 13.1 黄友直, 冀亚军.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记武衡同志. 发明与革新. 1994, (3): 4-7. ISSN 1672-0954. 
  14. 14.0 14.1 龙期威. 悼念武衡学长. 清华大学校史馆. 
  15. 武衡. 良师益友严济慈. 政协东阳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 (编). 东阳文史资料 第14辑 严济慈专辑. 1998: 37–40. 
  16. 武衡. 中国科学院代表团首次访问苏联. 科学新闻. 1999, (25): 22. ISSN 1671-6582. 
  17. 武衡. 中国科学院代表团首次访问苏联. 科学新闻. 1999, (26): 23-24. ISSN 1671-6582. 
  18. 中国科学院秘书长(1954—2009年). 中国科学院. 
  19. 武衡. 充实而有意义的三年(上)——初到院部参与的几项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1, (2): 180-188. ISSN 1000-3045. 
  20. 马建农. 北京出版史. 北京: 中国书店. 2021: 287. ISBN 978-7-5149-2849-5. 1956年1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提出了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动议。这一动议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于是成立了范长江张劲夫刘杰周光春张国坚李登瀛薛暮桥刘皑风于光远、武衡等人组成的十人小组,负责主持规划的制定。2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成立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由陈毅任主任,李富春薄一波郭沫若李四光等人任副主任,张劲夫任秘书长。在此之前成立的科学规划十人小组成员皆为副秘书长。 
  21. 武衡. 充实而有意义的三年(下)——初到院部参与的几项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1, (3): 277-282. ISSN 1000-3045. 
  22. 武衡. 啼笑皆非的七年.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1, (4): 362-372. ISSN 1000-3045. 
  23. 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党组主要领导(1949-2009年). 中国科学院. 
  24. 李树泉, 谢文雄, 文世芳, 王雪.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专利法的创制——赵元果访谈录. 百年潮. 2015, (10): 4-13. ISSN 1007-4295. 
  25. 李友仁. 武衡,中国科技事业领导者.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6-12-01. 
  26. 参加中国南极长城站落成典礼 武衡率代表团抵乔治岛. 人民日报. 1985-02-20. 
  27. 协会简介. 中国发明协会. 
  28. 武衡同志逝世. 人民日报. 1999年1月30日.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武衡同志(正部级),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武衡的遗体1月28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29. 阎德宣. 永远怀念武衡同志. 发明与创新. 2004, (3): 16-18. ISSN 1672-0954. 
  30. 名人艺术馆. 天寿园. 
  31.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举行仪式 授予武衡发明和创造金质奖章. 人民日报. 1984-08-17. 
  32. 32.0 32.1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 (编). 中国科学院院士画册 地学部.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6: 28–29. ISBN 7-5328-5588-0. 
  33. 武衡获国际发明家协会联合会特别奖. 人民日报. 1994-04-30. 
  34. 院士在吉林 | “这里只有普通的科学家”——武衡. 吉林科技网. 2020-07-06. 
  35. 又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嵌入太空 "武衡星"命名. 中国新闻网. 200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