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水墨画
八大山人《荷花小鸟图》
八大山人《荷花小鸟图》
中文名称
繁体水墨画
简体水墨画
汉语拼音Shuǐ Mò Huà
日文名称
日文汉字1. 水墨画
2. 墨絵
平假名1. すいぼくが
2. すみえ
罗马字1. suibokuga
2. sumie
韩文名称
谚文수묵화
韩文汉字水墨畵
文观部式Sumukhwa
马赖式Sumukhwa
越南文名称 ()
国语字Tranh thuỷ mặc
喃字帧水墨
雪舟《秋冬山水图》
秋景
冬景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代表,也就是狭义的“国画”,并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基本的水墨画仅用与黑,只有白与白之分,后来发展出有其他彩色的水墨画与花鸟画,后者有时也称为彩色画。中国水墨画的特点是:重意不重实且少量留白,作画过程称“写”而不称“画”。

水墨画早期都是以山水画的形式来表现的,彩色的水墨画在近代有泼墨山水的应用,也有水墨动画的应用。

与水墨画有关的还有水墨版画。与一般版画不同的是,水墨版画虽然也是木刻版画,但使用宣纸作为纸材,在不同的地方重复水墨印刷,层层渲染的效果,使得每一张作品都明显不同,也具有水墨画的美感。

作画方式

水墨画传统是用手持画笔作画,以后更衍生出用口咬笔、脚趾握笔、双脚夹笔、腋夹笔、身体着墨(包括手指、脚趾、头发、手肘等部位)等特殊方式,但均非主流。当代中国水墨画家在创作水墨画时,材料运用是广泛的,目前在非宣纸上创作水墨画成了潮流,如在衣服上、人体上;题材上更是多样化,不仅限于山水花鸟,除抽象水墨外更扩展到行为艺术范畴。

古代绘画六法

绘画六法由5世纪的画家及艺术理论家谢赫所著,并记录在其著作《古画品录》的序论中,当中提及的六法为:

  • 气韵生动是也,一种说法指其意为传神,此外亦有指表达画家人品或使用画笔及墨水的技术要精湛的说法[1]
  • 骨法用笔是也,即用画笔的技巧在表现钩线点戳时要有"骨力"[2],这和当时书法和绘画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关。
  • 应物象形是也,即感受物体的结构再描画出物体的形态[3]
  • 随类赋彩是也,即因应物体的本身色彩而在作品中加上适当的色调及表现出层次感[4]
  • 经营位置是也,即对作品构图、深度的思考。
  • 传移模写是也,即对自己的草稿作增加删除后再画一次才能完成作品,此外亦有对古人作品作出模仿摹制作为学习的意思。
清明上河图》(局部),张择端

特点

水墨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水墨画,依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

  • 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水墨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 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浓、淡、破、泼、渍、焦、宿。
  • 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
  • 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可以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水墨画是“表现”的艺术。水墨画并不只是宣纸上的点染勾勒,还要表现“气韵”、“境界”,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思想集成最终的表现。意、识、灵齐备,一体,诗为画之意,书为画之骨。技法之熟,可呈胸臆;画面之外,可留思想,这也是判断水墨画作品艺术价值高下的实质所在。

载具与摆设

  • 中堂:客厅中间墙壁适宜挂上一幅巨大字画,称为“中堂”。
  • 条幅:条幅可横可直,横者与匾额相类。无论书法或水墨画,可以设计为一个条幅或四个甚至多个条幅。常见的有春夏秋冬条幅。各绘四季花鸟或山水,四幅为一组。
  • 小品:就是指体积较细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较细墙壁或房间,十分精致。
  • 镜框:将字画用木框或金属装框,上压玻璃或胶片,就成为压镜。
  • 卷轴:是中国画特有的,将字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以便收藏。
  • 扇面:将折扇或圆扇的扇面上题字写画取来装裱,可成压镜。由于圆形或扇形的形式美丽,所以有人将画面剪成扇形才作画,然后装裱,别具风格。
  • 册页:将字画装订成册。
  • 长卷:将画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多是横看,其画面连续不断。
  • 斗方:将小品装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画,成为斗方。可压镜,可平裱。
  • 屏风:有单幅或折幅,坐立于地作屏风之用。

分类

梁楷《泼墨仙人》

以体裁分类

  • 山水
  • 人物
  • 禽兽
  • 花鸟
  • 风俗
  • 宗教
  • 神话传说

以技法分类

  • 工笔画
  • 写意画
  • 白描画
  • 泼墨画

绘画工具

毛笔与砚台

“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号称“文房四宝”,其意义不止于书写绘画方面,中国文人对其给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情,历代文人书画大家和笔墨纸砚相关的故事举不胜举。

  • 是中国所创,并影响到朝鲜、日本,等亚洲广泛地域的传统书写习惯。毛笔分硬毫,软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黄鼠狼尾)为代表,软毫以羊毫(山羊须)为代表,根据写字绘画,种类,以及个人习惯的不同,用笔也不一样,羊毫柔软,狼毫刚健,兼毫柔中带刚。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琏镇)之湖笔,宣州(今安徽泾县)之宣笔,及江西进贤之笔为上。
  • 分“油烟”、“松烟”和漆烟三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漆烟是用国漆作燃料,燃烧后的烟垢加胶加工而制作成的。古代徽州所 产之墨,历来为文人所喜爱,徽墨有金不换之美称。颜料有两种,使用起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种是植物质的,如花青、滕黄、胭脂、牡丹红等,性能透明、 质细,但年久会褪色;另一种是矿物质的,如朱砂、朱漂、头青至三青、头绿至三绿、赭石、石黄、白粉等,性能不透明,有覆盖力,年久不褪色。
  • 中国画用种类广泛。如宣州所产宣纸、四川的皮纸、河南禹县布纸、湖南来阳棉纸等等,推而广之,不但是纸、绫、绢等织物都是绘画的材料。但宣纸种类多,产量高,品质好,能将墨的神韵最好的发挥出来,且较绢等价格便宜,故现在宣纸几乎已成为国画用纸的代名词。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过的,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致地描绘,其特性将国画要求反复地上色,因此像绢织物一样,适合于画工笔画;生宣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渗透,落笔为定,无从更改,而且渗透开来,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所以写意画多用生宣。
  • 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以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之歙砚、甘肃的洮河砚及山西的澄泥砚最为名贵,号称四大名砚。常有古人为求一方名砚,不惜倾其所有。东汉以前,砚被称之为“研”,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文房四宝”以砚为冠,论及名品砚台,总离不开“端、歙、洮、澄”。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中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水墨画动画

参见

参考文献

  1. 气韵生动的涵义变迁. [2008-09-21]. 
  2. 中国工艺美术词典. [2008-09-21]. 
  3. 对山水国画中应物象形理论的思考与探析. [2008-09-21]. [永久失效链接]
  4. 随类赋彩. [200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