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誓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太誓》又名“泰誓”,是《尚书》中的三章。

据称周武王消灭商朝建国后,次年观兵于盟津(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作《太誓》,谴责纣的罪恶[1]:“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沉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妇……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泰誓》是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王时的誓师动员演讲,其中指出商纣王的主要暴行有:

  1. 把忠良放在火上烤死;
  2. 剖开孕妇的肚子;
  3. 斩断过河人的腿;
  4. 剖出贤人(比干)的心。

同时,史记《十二本纪·周本纪》记载:武王乃作太誓,告于众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上述两种《泰誓》的内容并不相同;《尚书》《泰誓》中的内容,和周武王的另一篇誓师动员演讲《牧誓》的内容也不同;《牧誓》中并无“烤死忠良”、“剖开孕妇肚子”之类的暴行记载。所以认为目前留存的今文《泰誓》系伪作:

首先,在周灭商的决定性战役--牧野之战打响前,周武王另一篇动员演讲《牧誓》的内容和《泰誓》完全不同:“……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这里,商纣王所谓的暴行完全不见了,只剩下:

  1. 听信女子(妲己)的意见;
  2. 不关心祭祀鬼神、祖先;
  3. 不重用贵族贤人比干、箕子等人;
  4. 重用逃亡的罪人。

两篇性质类似的动员演讲,内容却如此相异,其中必有一篇伪作。[原创研究?]

正伪之说

其次,《泰誓》的真伪,历史上几乎已有定论。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等原因,《尚书》其实已失传,经伏生传授(一说藏在壁中,一说凭记忆背诵)的《尚书》中并无《泰誓》;后来有所谓“河内女子献泰誓”的轶事,将其并入《尚书》之中。大儒马融孔颖达均对这篇《泰誓》的来历表示怀疑。

另外,有“《后汉书•献帝纪》道:‘宣帝泰和元年,河内女子有坏老子屋得古文泰誓三篇。’”的说法,但《后汉书》只有《后汉书•孝献帝纪》,且该篇中也并无“河内女子献书”的记载。同时,汉孝宣帝朝也并没有“泰和”的年号,甚至整个汉王朝都没有“泰和”年号。所以这个说法很不可信。[原创研究?]

最后,连儒家经典《论语•子张篇》都记载:“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根据钱穆先生的白话译文:“子贡说:纣王的不善,不像后世所说的那么过分呀!因此君子不肯居下流之地使天下恶名都归到他身上。”可见子贡也质疑商纣王残暴行为的真实性。

清华简

2008年7月,清华大学获赠两千余战国竹简,是由校友赵伟国从境外拍卖所得捐赠给清华,经过专家鉴定,这批“清华简”属于战国中晚期,距今大约2300—2400年左右,应出土于楚国境内。内中发现有多篇《尚书》,都是焚书坑儒以前的写本。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縢》、《康诰》、《顾命》等,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更多的则是前所未见的佚篇。例如《尚书》中的名篇《傅说之命》,即先秦文献引用的《说命》,和传世伪古文就并不相同。

清华简中,目前整理出来,疑为古代尚书佚篇的有:《尹至》、《尹诰》、《说命》、《程窹》、《保训》、《金縢》、《皇门》、《祭公》、《厚父》、《封许之命》等。其中的《厚父》等,孟子曾引用当中一段“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并明确提到这段话出于尚书。然而,伪古文尚书将之编入《泰誓》[2]

注释

  1. 孔安国《尚书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纣,作《太誓》。”
  2. 清华简再现《尚书》佚篇,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