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母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溪母),又写作谿母,是中古汉语的一个声母,属牙音见组,次清声母。该声母有开合口对立,可与所有四个等配合。

拟音

由于在大多数汉语方言、域外方音和对音中,溪母的大多数字对应软颚送气清塞音[kʰ]或送气清龈颚塞擦音[t̠͡ɕʰ],因此音韵学界一致同意将溪母拟为[kʰ]

各学者拟音
声母 古韵罗马字 高本汉 李方桂 陆志韦 王力 周法高 李荣 邵荣芬 蒲立本 董同龢 郑张尚芳 潘悟云 《广韵》字数
kh kʰ(kʷʰ) 1071

注:过往学界曾用逆撇号“ʻ”代表送气音,后来国际语音学学会已规范以“ʰ”作为清音送气符号,上表亦依规范统一。

上古来源

溪母上古来源各家说法不一,某些早期学者(如高本汉、王力)认为见母来自于上古汉语[kʰ]辅音。后来的学者如郑张尚芳、潘悟云、蒲立本等认为某些溪母合口字另外来自上古汉语[kʰʷ]辅音。

各家分类

守温三十字母 三十六字母 陈澧 曾运乾 白涤洲 李荣 周法高
苦、去 苦、去

反切上字

广韵中,属于溪母的反切上字有二十四字:康枯牵空谦口楷客恪苦去丘墟袪诘窥羌钦倾起绮岂区驱。

现代方言、语言中的读音

在大部分官话吴语中,溪母分化成两类。第一类保持[kʰ]的读法,出现在中古汉语一等韵、二等合口韵及部分三四等合口韵。另一类颚化[t̠͡ɕʰ],出现在二等开口及三、四等韵中。官话中部分甚至作[ɕ],如“溪”字本身。

闽语中,溪母无论洪细皆作[kʰ]。

粤语客家话亦无论洪细皆不颚化,但有些字已弱化成[h],甚至有些字在/u//ɔ/音前面而变化成为[f],有些字在/j/音前面已省略。例如广州话“口”([hɐu])、“去”([hɵy])、“阔”([fut])、“丘”([jɐu])。

域外方音

越南语,大多数溪母字为发/x/音,但有些字发/k/音。而在朝鲜语日语吴音汉音中,大多数溪母字是发/k/音。

中古早期汉语(切韵音)声母
表中字母为潘悟云拟音的国际音标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全清 全浊
唇音 p b m
舌音 t d n
ʈ ʈʰ ɖ ɳ
l
齿音 ts tsʰ dz s z
tʂʰ ʂ ʐ
tɕʰ 常(禅) ȵ ɕ ʑ
牙音 k g ŋ
喉音 ʔ ɦ j h 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