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塔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灵宝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四川省乐山市
编号合并-41
登录2006年5月25日

灵宝塔,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灵宝峰峰顶,是一座方形密檐式佛塔。该塔始建于唐宋时期,明朝曾有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对该塔多次维修。1996年,灵宝塔随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2006年,灵宝塔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归并入乐山大佛中。

历史

灵宝塔始建于唐朝[1][a],因建于灵宝峰顶而得名。建成后该塔曾长期在为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来往船只起到航标的作用[4]:695。北宋天圣年间[b]、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c]均曾重修。

新中国成立之前,该塔也曾被叫做凌云塔,直至1980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时才定名为灵宝塔[6][2]:187。1973年该塔曾重修。1982年再次重修时,施工人员将塔底原有砖砌塔基加固为石质塔基[4]:695。1989年,该塔再次得以维修,此次维修将已经偏斜84厘米的塔顶扶正,修补了风化的外部塔砖,并对塔内重新粉刷。原有塔刹早已损坏,刹杆已经腐朽,形制无法还原,此次维修只能将刹杆拆除,并用铁锅将塔顶封住后,覆盖以砖和灰浆。1990年9月3日至10日,所有塔檐的四角均安装了风铃[2]:192-194。1996年,灵宝塔随“峨眉山——乐山大佛”项目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7]。2005年年末至2006年,灵宝塔周边的塔基再次被加固[2]:194。2006年,灵宝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并入乐山大佛[8]。2006年,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的专家曾专程用地质雷达探测灵宝塔塔底,但并未发现任何关于地宫的线索[2]:192

结构

灵宝塔位于乐山市灵云山灵宝峰峰顶,为一座唐式密檐式佛塔,同时也是乐山地区现存唯一一座唐塔。该塔通高29.3米[d],塔基为石砌,其上承托塔身。塔身造型与小雁塔相似,塔身外部顶部共有13层砖砌密檐结构,自下而上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形逐层收分。塔身南面第三层外檐下有一块纵向匾额,上书楷书“灵宝塔”三字。各层外开有大小不等的拱形透气窗,全塔总计31个。底层边长7.6米,高5.01米,四面均开有塔门,其中仅东面为可以进入的真门。塔内共分为5层楼阁式方形塔心室,各层台阶共97级,均为红砂岩质。塔门和塔心室第一层至第三层和第五层均有砖雕人字拱和鸳鸯交手拱等仿木结构。[4]:695[5]:215-217

注释

  1. 关于该塔修建的时间还存在多种争议。部分观点根据塔内的“光化”题记和塔的造型认为其应该是唐塔;而另有一些人认为“光化”是“光绪”的草书错讹[2]:188-189,认为该塔的建造年代应当在宋朝[3]
  2. 1989年,该塔维修期间曾出土刻有北宋“天圣十年四月”的铭文砖,证实了该塔曾于北宋年间维修的史实[4]:695
  3. 1973年塔内重修时,曾在塔心室一层和二层发现相关碑记。该碑后为乐山市文管所收藏[5]:215
  4. 关于该塔的高度的测量方式有所不同,测量结果也存在28米、38米、40米等多种说法[5]:217

参考

  1. 范醇敬《万历嘉定州志》:唐时建,十三级,中空,石磴可登。
  2. 2.0 2.1 2.2 2.3 2.4 张明军. 乐山大佛乌尤景区古迹风物考.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8-12-01. ISBN 7-5073-2109-6. 
  3. 彭学艺. 乐山灵宝塔始建年代之我见. 四川文物. 1995, 1: 66–68. 
  4. 4.0 4.1 4.2 4.3 朱飞 编著 (编). 四川广记 第一卷. 成都: 天地出版社. 2008-01-01. ISBN 978-7-80726-688-4. 
  5. 5.0 5.1 5.2 四川是乐山市市中区编史修志办公室 (编). 乐山史志资料 1987年-1988年总第5期-第12期. 乐山. 1988-12-01. 
  6.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重新公布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1980年7月7日,川府发(1980)154号文件
  7. 峨眉山-乐山大佛. 中国自然遗产网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8.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6-06-02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