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勇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班勇,字宜僚,生卒年月不详,东汉将领,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西域都护府都护班超的第三子。

生平

汉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班超派遣李邑带着乌孙的待子及班勇返还京师。在洛阳见到了只闻其名声的姑母“曹大家”班昭,并请姑母代为向汉和帝请求让父亲班超及远征使节团的军眷归国。

102年九月,班超回洛阳后仅二个月便去世,是年七十一岁。

超死后爵位由儿子班雄继承,后为骑校尉。当羌人寇长安三辅,皇帝任命班雄为五营兵司令,屯长安,同时任命他为京兆尹。

元初六年(119年),北匈奴出率领车师后王,名为军就,共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鄯善处于危急,求救于敦煌太守曹宗,宗因此请求朝廷出兵五千人抗击匈奴,但大臣们大多主张关闭玉门关。一筹莫展的邓太后想起了班勇有乃父遗风,请他入朝廷公议,班勇力排众议:“当年汉武皇帝开通西域,离间各国关系,当时均以为摘了匈奴腑藏,断了右臂。到光武中兴前期没有时间顾及外事,匈奴得以强大,永平年间又进犯敦煌,河西四郡白天关闭城门。明帝任命虎臣出征西域,匈奴远遁,边境安宁。现如不出兵,是向匈奴示弱,向海内暴露出国家的短处,臣认为不可取。以前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现在应该恢复它,然后在敦煌再次设立西域副校尉,再派遣西域长史带领五百人在楼兰屯田,向西可挡焉耆、龟兹必径之路,向南可增强鄯善、于窴的心胆,向北可抵抗匈奴,与敦煌联成一片。”班勇之议触动了议和派的要害,招致一片责问,尚书首当其冲,长乐卫尉镡显、廷尉綦母参、司隶校尉崔据各出难题,太尉属毛轸也责问,班勇据理力争,一一答复,条理清晰,最终邓太后采用了班勇的提议。

延光二年(123年)夏,汉安帝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将兵流放犯人五百人出屯柳中。124年正月,班勇到达楼兰,由于鄯善归附朝廷,班勇特意赏赐鄯善三条绶带。当时龟兹王白英犹疑不决,班勇施加恩信开导,白英为之感动,于是率领姑墨、温宿来投。班勇凭借着归附诸国之力发动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大破车师,俘虏了车师前部五千余人。之后班勇又回到柳中屯兵,从建武(25-56)到延光(122-125)年间西域三次脱离中原管辖又三次回归,班勇正是打开第三次通道的功勋之臣。

四年(公元125)秋,班勇发动了敦煌、张掖、酒泉三郡六千骑,调动鄯善、疏勒、车师前部部队,攻击车师大破后部王军就,俘虏八千余人,抓到军就,以及匈奴持节使者,将他们带至索班牺牲的地方全部斩首,并把首级传到京师。

永建元年(126年)更立车师后部以前的王子加特奴为王。又派遣人诛斩了东且弥国国王,至此车师六国全部平定。

是年冬季,班勇调动各国部队进攻匈奴呼衍王,呼衍王虽逃亡,但手下二万余人全部投降。班勇要求后部王加特奴手斩之,这样结下了车师与匈奴之间的仇恨。北单于自将万余骑侵略车师后部,赶到金且谷,班勇命令代理司马曹俊快速救援。单于逃亡,曹俊追斩了北单于的贵人骨都侯。至此仅焉耆王元孟仍然没有投降[1]

第二年(127年),班勇上书请求攻元孟,朝廷派遣敦煌太守张朗带兵三千人配备给班勇。同时发动西域各国兵力四万余人,分南北两道攻击。班勇从南道,张朗从北道,约定于焉耆会合。张朗以前有罪,私下想以功赎罪,所以他先期到了会合地点爵离关,派遣司马发动进攻,俘获俘虏二千余人。元孟害怕杀头,所以派遣使者投降,张朗不等班勇到来,径入焉耆受降而还。元孟死活不肯捆绑,仅仅是派遣儿子到朝廷并交纳贡献[1]

张朗功大,将功赎罪,但班勇以“后到罪”下狱,后来被赦免,不久死于家中[1]

影响

班勇自幼出生于西域疏勒,随父征战。自123年至127年间亲身征战西域,所以对西域地理风俗人情多有了解,闲赋于家时述著西域风土人情,《后汉书》作者范晔在序言中指明,正文中西域史料多出于“班勇所记”。其文史功底之深,为后世称道[2]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后汉书·班梁列传》,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 颜世明. 刘兰芬. 班勇《西域诸国记》、范晔《后汉书·西域传》、鱼豢《魏略·西戎传》关系考论——兼与余太山先生商榷.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