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往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美国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导演赛尔乔·莱翁内
监制阿隆·米尔臣
剧本莱昂纳多·本维努提
皮耶罗·德·伯纳迪
Enrico Medioli
法兰科·奥卡利
法兰科·菲利尼
赛尔乔·莱翁内
原著《The Hoods》
作者:哈利·格雷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
詹姆斯·伍兹
伊丽莎白·麦戈文
乔·佩西
柏特·杨
塔斯黛·韦尔德
詹妮弗·康纳利
配乐恩尼奥·莫里科内
摄影东尼诺·戴笠·寇利
剪辑Nino Baragli
制片商The Ladd Company
Embassy International Pictures
PSO Enterprises
Rafran Cinematografica
片长229分钟(欧洲上映版)
139分钟(美国上映版)
251分钟(导演加长版)
产地美国
意大利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1984年5月23日(戛纳电影节
1984年6月1日(美国)
1984年10月11日(英国)
发行商The Ladd Company
华纳兄弟
预算$30,000,000
票房$5,300,000
中国大陆美国往事
香港义薄云天
台湾四海兄弟

美国往事》(英语: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香港译《义薄云天》,台湾译《四海兄弟》)是一部1984年的意大利、美国合拍的史诗犯罪剧情电影,由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执导和共同编剧。主演是罗伯特·德尼罗詹姆斯·伍兹。改编自哈利·格雷的小说《The Hoods》,讲述了美国纽约市犹太人聚集区的几个青少年逐步成长为黑帮大佬的故事,展示出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美国都市生活的缩影。

本片是导演赛尔乔·莱翁内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出色之处就在于其叙事风格,舍弃了好莱坞的典型“线性叙事”结构,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使得本片成为经典。本片以面条与迈克斯的纠葛为中心,穿插不同年代的多个事件,场景在主角的老、中、青三个不同年代的时空中穿插变换,映现出近40年间美国大都市社会生活的变迁。影片1985年曾荣获BAFTA最佳配乐最佳服装设计和入围提名第42届金球奖最佳导演最佳原创配乐奖

剧情

1933年的一个夜晚,在鸦片馆准备吸鸦片的面条(Noodle)读到报纸上“三名私酒犯被通缉枪杀”的新闻,随鸦片沈进恍惚状态,断断续续回忆一些前尘往事,后来黑社会的匪徒追杀至鸦片馆来,面条追到了胖摩(Fat Moe)的酒馆,拿走了一把纽约火车站储物柜钥匙,但到了那里,箱内的钱竟变成了废报纸。一无所有的面条遂决定买车票离开前往水牛城

35年后的1968年,面条重回纽约,胖摩的酒馆仍在营业。他拿出一封请柬信问老友胖摩,十分茫然。请柬是由贝利部长发的,但面条并不认识这正丑闻缠身的贝利。但后来看电视时赫然发现黛博拉(Deborah),面条的昔日情人,正是贝利部长的妻子,故决定先去找她。

夜阑人静时,面条回想到童年时代与其他的犹太孩子们,不时帮流氓办点事赚外快,而众人中只有胖摩从没有参与其中,但他经常帮犹太孩子们的忙;黛布拉是胖摩的妹妹,拼命练舞,渴望日后闯出一番事业。面条暗恋黛博拉,但正因为他不光彩的生活和工作,黛博拉拒绝了面条。

不久面条一帮人又结识了刚搬来的麦克斯(Max),麦克斯破坏了他们偷窃的计谋,却因为警察的出现,麦克斯机警的戏称面条为“叔叔”,又加入他们行列,干起贩运私酒的勾当挣大钱,自立门户。麦克斯主张赚来的钱都存到火车站的储物柜中,兄弟五人都在场时方可开箱。面条有点犹疑,但终究他还是笃信朋友之义,因此同意了。

流氓对于面条一帮人自立门户十分不满,第一次以暴力手段警告了其中两人,第二次则亲自出马开枪试图杀人,年纪最小的一位不幸中弹,愤怒的面条杀了流氓,并无法控制的杀了警察,因此而被判刑12年。

刑满出狱后,麦克斯的帮派事业势力均已坐大,飞黄腾达。面条重新入伙,但他不同意麦克斯巧取豪夺、凶残杀戮的做法,麦克斯亦不肯抽身,越来越无法自拔,两人之间因此产生了矛盾。此外,面条苦恋黛布拉也为麦克斯不满,认为面条会无法全心投入帮派事业。

黛博拉见面条不愿洗心革面,决定自己离开去好莱坞单闯她的明星事业。离去的前一天,她第一次答应面条的约会,又予面条最后机会,是要爱情还是兄弟之义。面条再次选择兄弟之义,从此分离。

沮丧的面条走入鸦片馆度日以求忘却苦恼,却使麦克斯震怒:为了区区一个女人就不跟弟兄们一齐出帮派生意。不久,禁酒令即将解除,面条他们将没有生意可赚,得另谋出路。面条不同意麦克斯提出的政治勾结,但狂妄的麦克斯竟又提出抢劫联邦储备银行,并下了决心要实行,面条不忍拿兄弟们的性命去冒险,于是事前告发了贩私酒之事,试图以较轻的罪名阻止抢劫事件的发生,不料三兄弟与警察发生枪战,最终命丧黄泉。

面条按信中所嘱去了三位亡友的墓地,发现墓碑上刻着自己的名字,墙上挂着一把储物柜的钥匙。面条来到火车站,终于找回那笔本该属于他却不翼而飞的巨款。

影片回到1968年。为查明真相,面条趁黛博拉演完舞台剧,去后台找她。闲谈后黛博拉要求面条离开,以免连记忆都随真相查明而消逝,暗示真相会是十分令人绝望。黛博拉的儿子这时在门外叫她,黛博拉慌乱间不肯让孩子大卫进来,还阻止面条由前门出去,说面条将会更彻底的绝望。不过面条坚持从前门出去,于是看到了黛博拉的儿子,就跟当年的麦克斯长得一模一样。

原来麦克斯跟警察勾结诈死,出卖了兄弟们,拿走了钱,以另一身份继续他的事业,最后成为贝利部长,但因贪污一事东窗事发,他又派人暗杀了调查的法官,最终到了此万劫不复的境地。

面条应邀去了贝利的别墅,被私邀到书房。麦克斯坦承其背叛行为,又请面条以暗中枪杀自己作为多年来的背叛的报复,但遭面条拒绝,他婉转称,自己才是背叛者:他三十年前报的警害他们早已被枪杀。离开了部长的别墅,面条看见贝利部长消失在碎垃圾机车后和听到机器声,又再见到一些衰老或死去的朋友,乘坐一辆簇新的旧车以回复青年时的样子驶过欢呼。

最后,垃圾车的尾灯变成了1933年的车灯,年轻的面条躺在鸦片榻的烟雾中,吸了几口烟,露出诡异的笑容。

演员与角色

制作

发展

1960年代中期,赛尔乔·莱翁内读到了哈利·格雷的小说《The Hoods》。哈利·格雷是化名,其真名是哈利·戈德堡(Harry Goldberg),曾经是黑帮组织的线人。[1]1968年,在拍完《西部往事》后,莱翁内多次试图联系哈利,均未取得成功。后来因为非常喜欢莱翁内的镖客三部曲,哈利最终同意与莱翁内在曼哈顿的一家酒吧见面。[2]为了能从哈利的视角来了解美国社会,两人在1960-70年代中又多次见面。莱翁内打算再拍一个美国三部曲,[1]因此他拒绝了派拉蒙影业提议他执导《教父》的邀请。[3]

选角

在影片漫长的选角过程中,莱翁内考虑了众多的演员。1975年初,莱翁内决定由热拉尔·德帕迪约饰演麦克斯,尚·嘉宾饰演老年麦克斯。并由李察·德雷福克斯詹姆斯·卡格尼分饰面条和老年面条。为了演好角色,热拉尔·德帕迪努力学习布鲁克林地区的英语发音。对麦克斯这一角色,莱翁内考虑了达斯汀·霍夫曼乔恩·沃伊特哈维·凯特尔约翰·马尔科维奇约翰·贝鲁什

1981年早期,在看过波姬·小丝出演的《蓝色珊瑚礁》后,莱翁内认为波姬“具有饰演一个成熟角色的潜力”,并提议由她来饰演黛博拉。但是因为当时的作家罢工运动,选角工作被迫拖延,波姬在试演之前退出了选角。莱翁内最终决定由伊丽莎白·麦戈文饰演黛博拉,詹妮弗·康纳利饰演年轻时的黛博拉。

乔·佩西也试演了麦克斯,最后部分因为罗伯特·德尼罗的推荐,他获得了一个小角色弗兰奇的戏份。丹尼·爱罗试演了几个角色,最后莱翁内决定让他扮演影片中的警长。出演《西部往事》的克劳蒂雅·卡汀娜想饰演影片中的卡萝,但是莱翁内因为担心她演的并不像纽约人而拒绝了她。

美国三部曲

  • 1968年:《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 1971年:《革命往事》(A Fistful of Dynamite / Once Upon a Time... the Revolution)
  • 1984年:《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参考资料

  1. 1.0 1.1 Hughes Crime Wave: The Filmgoers' guide to the great crime movies pp.156–157.
  2. Frayling, Christopher. Sergio Leone: Something to Do with Death (PDF).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 July 2000: 388–392 [27 March 2015]. 
  3. Roger Fristoe. Sergio Leone Profile. Turner Classic Movies. [25 March 201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