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肛门,是兽亚纲动物消化系统消化道的最末端,在直肠延伸至体外的开口处,是粪便排遗和消化系统废气()的出口。由于其与排泄相关,有时也被归类到排泄系统(Excretory system)的一部分。

结构

肛门的主体部分是由肛门内、外括约肌组成的括约肌复合体。[1]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是直肠环肌层的延续,属平滑肌,呈珠白色,其上界与肛管直肠肌环平面齐平,下达括约肌间沟。

肛门内括约肌的肌束呈椭圆形,并呈叠瓦状排列,上部纤维斜向内下,中部逐渐呈水平,下部部分纤维略斜向上。

肛门内括约肌的下端最肥厚,形成一条清楚的环状游离缘,有联合纵肌的弹性纤维环绕。[2]

肛门外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是肛管的最外层肌肉,属横纹肌,受体神经支配,可大致分为浅层和深层。

浅层为椭圆形肌束,围绕肛管两侧,一端止于尾骨尖,另一端止于肛门前侧会阴部的会阴浅横肌。

深层为环形肌束,围绕肛管一周,两端分别止于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2]

齿状线

部位肛管皮肤与直肠黏膜相连合处,可见到一条由肛瓣的边缘和肛柱下端连接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叫做齿状线

肛垫

肛垫是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是位于齿线至齿线上方1.5cm左右的环状海绵样组织带,为每个人都有的正常解剖结构,起著肛门垫圈的作用,协助括约肌封闭肛门。 长期饮酒和食用大量刺激性食物可使其局部充血﹔肛周感染可引起静脉周围炎,使肛垫肥厚﹔长期的坐立、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可导致肛垫向下移位。

功能

肛门闭合

平时肛门的内、外括约肌呈收缩状态,关闭肛门,防止直肠内的粪便、液体、气体等内容物流出,并维 肛门闭合依靠内括约肌的收缩维持,而在产生便意感时,如果外界条件不允许排便,则通过外括约肌的收缩来闭合肛门。[3]

相对于内括约肌,外括约肌容易疲劳,维持收缩状态的时间一般为55秒左右。[4]

协助排便

直肠内充满粪便时,在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大脑产生排便反射,使直肠产生蠕动,从而推动粪便向肛门的方向移动,此时内、外括约肌开始松弛,肛门张开一个小口。[3]

在粪便前端对括约肌的持续刺激下,肛门的开口也逐渐增大;当开口达到最大时,外观呈圆形,直径为2~3厘米,粪便得以通过开口排出。

一段粪便排出体外后,外括约肌收缩,肛门重新闭合,直到下一段粪便到来为止。不过外括约肌也可能会过早收缩,将尚未完全排出的粪便夹断。[4]

参考文献

  1. 张庆荣. 实用肛门直肠外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3. 
  2. 2.0 2.1 汪建平. 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ISBN 9787117198134. 
  3. 3.0 3.1 左明雪.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4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ISBN 9787040417913. 
  4. 4.0 4.1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ISBN 978711726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