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镇冰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萨镇冰
中国
籍贯福建闽县
族裔回族
字号字:鼎铭
出生咸丰九年三月三十日(1859年3月30日)
 大清福建省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
逝世1952年4月10日(93岁)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墓葬萨镇冰墓26°05′44″N 119°15′36″E / 26.09555°N 119.26007°E / 26.09555; 119.26007
亲属
萨福均(子)
经历
大清广东水师提督
中华民国福建省省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著作
《古稀吟集》、《客中吟草》、《里门吟草》、《仁寿堂吟草》

萨镇冰平话字:Sák Déng-bĭng;1859年3月30日—1952年4月10日),鼎铭福建闽县人,祖籍山西代县[1]中国海军名将,北洋政府代总理,民国海军上将。曾参与甲午战争。

家族背景

萨镇冰出身于著名的福州萨氏家族,先祖世居雁门,故常称为雁门萨氏元朝末期,其中一支后人迁居福州,开枝散叶,名列福州八大家族。

家族中人才辈出,包括元朝诗人萨都剌明朝宣德时礼部侍郎萨琦,近代曾经出任厦门大学校长的萨本栋和抗日战争中阵亡的中山舰舰长萨师俊等。萨镇冰的孙女是萨圭申,中国航空工业奠基人之一王助之妻。

福建福州冶山春秋园萨镇冰故居

萨镇冰福州故居有三处,一处位于中山大院5号(即冶山仁寿堂),一处位于三坊七巷中的黄巷,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位于朱紫坊22号,这里是萨氏家族聚族而居的地方。

生平

萨镇冰的一生经历了清朝北洋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期。

清朝

萨镇冰戎装照

1859年生于福州澳桥,即今福州鼓楼区东大路附近。父萨怡臣,字怀良,号纳吉,是道光年间的秀才,以塾师为业,家贫。幼年时乳母将其安置在族叔名医萨觉民家,得学经书。

1869年,由于时主福建船政的沈葆桢与萨觉民友好,经后者推荐,萨镇冰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二期,同学中有邓世昌

1872年,从船政学堂毕业,在“扬武”练船实习。

1876年,作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学生出国。

1877年春,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1880年4月期满回国。

1881年,萨镇冰分配到南洋水师任“澄庆”炮船大副。

1882年调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

1886年,“威远”运船管带

1887年,“康济”练船管带。

1889年,署精练左营游击。

1894年5月晋升副将,实授精练左营游击。

甲午战争期间,率“康济”水手守卫南口日岛炮台,奋勇抵抗日军,苦战10天,直至奉令撤回。也负责将海战阵亡的数位管带浮尸捞起,带回港埋葬

1896年,出任吴淞炮台总台官。1905年,升任总理南北洋水师广东水师提督,担负起重组北洋水师、复兴海军的重任。

民国时期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被清政府指令率舰队前往武汉江面炮轰革命军,后发现下属同情革命,11月1日与下属告别,弃舰改乘英国商船前往上海。中华民国成立后,萨镇冰转任吴淞商船学校校长,并在民国元年(1912)12月被授与海军上将军阶。

民国成立后的初期,萨镇冰除了吴淞商船学校校长,还兼任督办松沪水陆警察署(民国三年)、北京国民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办事员(民国三年5月)、上海兵工厂督办(民国三年8月),获得袁世凯的重用。在陈其美在民国四年(1915)返回上海企图唆使海军军舰反袁时,萨镇冰即迅速弭平反叛,并指挥海军镇压在上海爆发骚动的中华革命党人士。

护国战争后,随着袁世凯过世,萨镇冰在北京的政治奥援也因此减弱。民国五年(1916)8月,萨镇冰出任粤闽巡阅使,试图调停亲北洋政府的龙济光与亲国民党政府的李烈钧之冲突,结果失败,李烈钧在击溃龙济光后取得广东省之政军主导权,萨镇冰虽然保有官衔,但有名无实,到民国五年底左右该职被废止。民国六年(1917)6月,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因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政争,改派李经羲组成李经羲内阁,黎招揽萨镇冰担任海军总长。张勋复辟期间,为了拉拢萨镇冰张勋任命萨为海军部尚书,等于认同其总长的身份。但随着7月12日复辟失败,段祺瑞重拾北京国民政府的主导权,萨镇冰也随之遭到撤职。但刘冠雄并未因此进行政治追杀,而授予萨镇冰海疆巡阅使之职,直到同年年底使撤其职务,职务再度废止。

民国七年(1918)6月,萨镇冰授命率领海军南下福建,救援战况不利的福建督军李厚基。9月,出任福建清乡督办。

民国八年(1919)6月,因靳云鹏邀览,萨镇冰北上北京担任第一次靳云鹏内阁之海军总长。由于靳云鹏与徐树铮之间政争无法化解,在民国九年(1920)5月靳云鹏告假,萨镇冰暂时代理北京国民政府国务总理之职务,直到8月份第二次靳云鹏内阁成立后才解除代理职务,民国十年(1921)5月其职务由李鼎新给取代,萨镇冰返回福建继续其福建清乡督办之职务。

民国十一年(1922)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萨镇冰在此战中支持直系,因此战争胜利后获得酬庸在5月25日获颁“肃威上将军”职衔,因此返回北京。同年10月,因李厚基遭到孙中山任命的北伐军许崇智部队攻入福建,萨镇冰因此再度被中国政府授命南下福建稳定情势,萨镇冰将李厚基给革职后,出任福建省长公署省长。为了对抗萨镇冰的政治影响力,孙中山推派林森担任福建省政府主席。但实际上在福建省握有实质控制权者为皖系王永泉徐树铮,林森因为缺乏政军后援在民国十二年(1923)3月通电辞职。萨镇冰在福建省的职务主要为象征性的首长职,但仍聘请了黄乃裳为高等顾问

福建省的实权控制者虽然随着军阀互斗而多度更迭,但是萨镇冰的福建省省长一职直到民国十五年(1926)11月国民革命军发兵北伐,何应钦将福建省的周荫人部队击溃,获得闽省主控权后,萨镇冰于12月离职。离职后以在地耆老的声望劝募救济福建省境内因北伐战争中产生的战争灾民,后主要从事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在福建省内仍有高度人望。

民国二十二年(1933),萨镇冰支持和赞助李济深闽变,并出任在福州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和延建省省长。民国二十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萨镇冰正受福建省政府委托赴南洋考察,返国时自越南入境,并协助国民政府在西南各省宣传抗日。日本战败后,萨镇冰先抵达上海,后返回福建省福州市中山路仁寿堂住居,民国三十五年(1946)国民政府授阶萨镇冰海军二级上将,并除役。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福州之际,萨镇冰拒绝李宗仁的邀请赴台湾,并发文拥护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952年4月病逝于福州,享年94岁。萨镇冰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梅亭路。

著作

诗集《古稀吟集》、《客中吟草》、《里门吟草》、《仁寿堂吟草》。

诗作

师入三韩大有声,海东形势一番更。美军屡败终难振,华裔方兴孰敢轻。 结日阴谋违夙约,援朝义举治群情。中苏两国临斯世,同德同心致太平。

  • 萨镇冰《一九五一年国庆颂诗》[2]

中华解放两周年,耕者而今各有田。治匪法严无报警,救邻师壮尽称贤。

参考文献

  1. 沈岩著. 船政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院. 书林出版 红蚂蚁经销代理. 2012-12-01: 238. ISBN 978-957-445-500-3. 
  2. 一生不打内战的海军元老萨镇冰. [2018-03-18]. 

参见

外部链接

官衔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新头衔 延建省人民政府主席
1933年12月13日-1934年1月13日
废止
原因:中华共和国灭亡
 中国北洋政府
前任:
李厚基
福建省省长
1922年10月15日-1926年12月4日
废止
原因:国民革命军占领福建
前任:
靳云鹏
一次
国务总理
代理

1920年5月14日-1920年8月9日
继任:
靳云鹏
二次
前任:
刘冠雄
(二次)
海军总长
第六任

1919年12月3日-1921年5月14日
继任:
李鼎新
前任:
程璧光
海军总长
第四任

1917年6月24日-1917年7月2日
继任:
刘冠雄
(一次)
清朝 大清
新头衔 海军部尚书
1917年7月2日-1917年7月12日
废止
原因:清帝退位
 大清海军部
前任:
载洵
海军大臣
1911年11月16日-1912年2月12日
废止
原因:清帝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