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农业经济学(英语:agricultural economics),简称经学,是一门关注农业生产及粮食分配的应用经济学。经学关注土地利用,着重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同时保持良好的土壤生态系统。整个20世纪,纪律扩大,现行的学科范围更广泛。今天的农业经济学包括各种应用领域,与传统经济学有很大的重叠[1][2][3][4]。农业经济学家为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农业经济学影响了食品政策农业政策以及环境政策

起源

漫画展示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准备将McNary-Haugen场救济条例草案丢进标有“VETO(否决)”的垃圾桶里。

经济学被定义为稀缺资源配置研究。 农业经济学或应用经济学方法来优化农业生产者的决策,在20世纪初变得越来越突出。 农业经济学领域可以追溯到土地经济学领域。 亨利·查尔斯·泰勒是1909年威斯康星州农业经济系成立的最大贡献者。[5]

另一位贡献者,1979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 是第一个使用发展经济学作为与农业直接相关的问题。[6]舒尔茨也有助于建立计量经济学作为经验分析农业经济学的工具; 他在1956年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中指出,农业供给分析是植根于“转移沙漠”的,这意味着它是完全没有正确的。[7]

一位学者总结了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如下:

农业经济学在19世纪后期出现,将公司理论与营销和组织理论结合起来,并在整个20世纪大发展成为一般经济学的实证分支。该学科与数学统计的实证应用密切相关,对计量经济学方法做出了早期和重要的贡献。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经合组织国家农业部门的收缩,农业经济学家被吸引到贫穷国家的发展问题,农业在富国的贸易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以及各种生产,消费和环境和资源问题。[8]

农业经济学家对经济领域做出了许多众所周知的贡献,例如蛛网理论[9]喜乐回归定价模型、[10]新技术和扩散模型(兹维·格里利克斯),[11]多因素生产力和效率理论与测量,[12][13]和随机系数回归。[14]农业部门经常被认为是完全竞争经济模式的典范。

在亚洲,农业经济学于1919年由菲律宾洛桑巴尼斯农业经济学院首先提供。如今,农业经济学领域已经转变为一个更加整合的学科,涵盖场管理和生产经济学、村金融和机构、农业销售和价格、农业政策与发展、粮食和营养经济学以及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据农业环境与资源学者介绍,农业经济学主要集中在七个主题:风险和不确定性、食品和消费经济学、价格和收入、市场结构、贸易和发展、技术变革和人力资本。[15]

农业经济学专题

农业环境和自然资源

在环境经济学领域,农业经济学家在三个主要领域做出了贡献:设计激励措施来控制环境外部效应(例如农业生产造成的水污染);估算自然资源和环境舒适性的非市场价值(例如迷人的乡村景观);以及经济活动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16]在自然资源方面,农业经济学家已经开发了定量工具,以改善土地管理、防止侵蚀、防治害虫、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预防牲畜疾病。[17]

食品与消费经济学

曾经,农业经济学领域主要聚焦于农场层级的问题上,但近年来,农业经济学家研究了与食品消费经济学有关的各种主题。除了经济学家长期强调的价格和收入的影响外,该领域的研究者还研究了信息和质量属性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农业经济学家还对包括理解农户如何在购买食物与在家准备食物之间做出选择、食品价格如何确定、贫困线的定义、消费者如何以一致的方式对价格和收入变化作出反应以及理解消费者偏好的调查和实验工具在内的广泛主题作出贡献。[18]

生产经济和场管理

农业经济研究已经解决了农业生产的收益递减以及民的成本和供给的反应。 许多研究将经济理论应用于农业层面的决策。 对不确定性风险和决策的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于作物保险政策的现实应用,并了解发展中国家的民如何选择技术采用。 这些议题对于了解世界不断增长的人口生产足够食物的前景非常重要,在新的资源和环境挑战如水资源短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19]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普遍关心低收入国家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低收入国家经济绩效的提高。 由于农业是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的很大一部分,无论是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上,农业经济学家一直处于发展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前沿,有助于我们了解农业在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结构中的作用 转型。 许多农业经济学家对发展中经济体的粮食系统,农业与营养之间的联系以及农业与自然环境等其他领域的互动方式感兴趣。[20][21]

农业经济学职业

农业和应用经济部门的毕业生在许多经济领域找到工作:农业管理,农业企业,商品市场,教育,金融部门,政府,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房地产和公共关系。 农业经济学的工作要求至少具有学士学位,现场的研究生需要研究生水平的培训。[22]乔治城教育和劳动力中心2011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在就业能力方面,农业经济学在171个领域中排名第八。[23][24]

概要

1909年 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经济系为全美第一个把经济应用在农业的学系,当时的系主任Henry Charles Taylor 人称为农业经济之父,为日后农业经济研究奠定了基础。 另外一个对此领域有极大的贡献的是西奥多·威廉·舒尔茨 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经济学系后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成就在于发展经济上的研究

农业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来研究产品生产与消费的一门学科。传统上,以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生产、运销、消费为主要研究对象。延伸的研究对象则包括土地利用、民所得、粮食安全等。经相对于一般研究工商业经济现象的经济学,特点在于作物生产的变因极多,会受到自然环境与生物体生理的影响,无法如工业产品量产,又产品系为生物加工品,会有腐坏的现象,因此农业经济学自经济学拉出作为独立学门,有其重要之处。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意识的抬头,与环境议题日渐受到重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亦被纳入农业经济学的研究议题。

专业协会

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IAAE)是全球专业协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大型会议,并出版《农业经济学》(Agricultural Economics)期刊。还有欧洲农业经济学家协会(EAAE),非洲农业经济学家协会(AAAE)和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在国际上从事农业经济学方面的大量工作。

在美国,主要的专业协会是农业与应用经济学会(AAEA),该协会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并且还联合发起联合社会科学学会(ASSA)的年会。 AAEA出版《美国农业经济期刊》《应用经济观点与政策》

研究内容

产品的运销

产品的运销,依其职能可分为分配职能物理职能辅助职能三大类,此三类底下又可分为十细项,如下:

  • 分配职能(allocative functions)
    • 集货
    • 销售
  • 物理职能(physical functions)
    • 加工
    • 运输
    • 储藏
  • 辅助职能(facilitating function)
    • 分级
    • 包装
    • 资金通融
    • 风险承担
    • 市场讯息流通

产品的价格

与一般的工业产品不同,产品具有以下特性:

由于产品的这些特性,使得产品在供给需求上有许多与一般商品不同之处。而产品价格的稳定,对国家整体经济的安定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产品价格的研究是为农业经济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农业政策

除了经济因素外,从国家安全方面来考量,维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亦是重要课题。因此,国家政策如何在经济利益、生态保育、国家安全等各个面向间取得平衡,也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

著名学者

相关学科

参见

参考文献

  1. Karl A. Fox (1987). "agricultural economics," The New Pal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v. 1, pp. 55–62.
  2. B. L. Gardner (2001), "Agriculture, Economics of,"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 v. 1, pp. 337-344. Abstract & outline.
  3. C. Ford Runge (2008). "agricultural economics," 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2nd Ed., Abstract.
  4. Daniel A. Sumner, Julian M. Alson, and Joseph W. Glauber (2010). "Evolution of the Economics of Agricultural Policy",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 92, pp. 403-423.
  5. Shaars, Marvin A. The Story of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09-1972 (PDF). 1972 [2009-09-17]. 
  6. Schultz, Theodore. Economic Growth and Agriculture. New York: MacGraw-Hill. 1968. 
  7. Schultz, Theodore W. Reflection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utput and Supply. 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 1956, 38 (3): 748–762. JSTOR 1234459. doi:10.2307/1234459. 
  8. Runge, Ford.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 Brief Intellectual History (PDF).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Working Paper WP06-1: page 1 (abstract). June 2006. 
  9. Mordecai Ezekiel. The Cobweb Theorem (PDF).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38-02, 52 (2): 255–280. doi:10.2307/1881734. 
  10. Waugh, F. Quality Factors Influencing Vegetable Prices. 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 1928, 10 (2): 185–196. JSTOR 1230278. doi:10.2307/1230278. 
  11. Griliches, Zvi. Hybrid Corn: An Exploration in the Economics of Technical Change. Econometrica. 1957, 25 (4): 501–522. JSTOR 1905380. doi:10.2307/1905380. 
  12. Farrell, M.J.,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General 125 Part 2(1957): 252-267. Farrell's frequently cited application involved an empirical application of state level agricultural data
  13. Vernon Wesley Rutta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Meatpacking Industry, 1919-47," USDA Marketing Research Report No. 59, 1954.
  14. Hildreth, H.; Houck, J. Some Estimators for a Linear Model with Random Coefficien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68, 63 (322): 584–595. JSTOR 2284029. doi:10.2307/2284029. 
  15. Sullivan, Rory. Introductio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Dilemmas and Solutions. Greenleaf Publishing Limited. : 13–20. ISBN 978-1-909493-38-4. doi:10.9774/gleaf.978-1-909493-38-4_2. 
  16. Kling, Catherine L.; Segerson, Kathleen; Shogren, Jason 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How Agricultural Economists Helped Advance the Field.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04, 92 (2): 487–505. ISSN 0002-9092. doi:10.1093/ajae/aaq012 (英语). 
  17. Lichtenberg, Erik; Shortle, James; Wilen, James; Zilberman, Davi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and Conservation: Contributions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st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04, 92 (2): 469–486. ISSN 0002-9092. doi:10.1093/ajae/aaq006 (英语). 
  18. Unnevehr, Laurian; Eales, James; Jensen, Helen; Lusk, Jayson; McCluskey, Jill; Kinsey, Jean. Food and Consumer Economic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04, 92 (2): 506–521. ISSN 0002-9092. doi:10.1093/ajae/aaq007 (英语). 
  19. Jean-Paul Chavas, Robert G. Chambers and Rulon D. Pope (2010). "Production Economics and Farm Manage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 92, pp. 356-375.
  20. Douglas Gollin, Stephen Parente and Richard Rogerson (2002). "The Role of Agriculture in Development"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 92, pp. 160-164.
  21. C. Peter Timmer (2002). "Agricul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ndbook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2, Part A, pp. 1487-1546.
  22. Education Portal. Careers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Job Options and Requirements. Study.com. [2020-03-27] (英语). 
  23.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at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What’s the Value of a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Degree? The Answer: a 98.7% Chance that You’ll have a Job after Graduation. aede.osu.edu. 2014 [2020-03-27] (英语). 
  24. Anthony P. Carnevale; Jeff Strohl; Michelle Melton. What's It Worth?: The Economic Value of College Majors. CEW Georgetown. 2011-05-24 [2020-03-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