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魏德迈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阿尔伯特·科蒂·魏德迈
出生(1897-07-09)1897年7月9日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
逝世1989年12月17日(1989岁-12-17)(92岁)
美国佛吉尼亚州贝尔沃堡市
墓地阿灵顿国家公墓
效命 美国陆军
服役年份1919年-1951年
军衔 上将
统率盟军亚洲中国地区参谋长
参与战争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获得勋章总统自由勋章
陆军杰出服役勋章(3次)
青天白日勋章
其他工作作家

阿尔伯特·科蒂·魏德迈(英语:Albert Coady Wedemeyer 1897年7月9日—1989年12月17日),美国军人。二次世界大战时于东亚服役,于1944年底接任史迪威为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及驻中国美军指挥官;至1946年3月卸任。1947年再奉命为特使到中国调查。在冷战期间,魏德迈是柏林空运的主要支持者。

出生及军旅生涯

魏德迈于1897年7月9日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玛哈市出生。魏德迈是德国裔,其祖父于1830年移民美国。岳父为Stanley Dunbar Embick将军。

1919年从西点军校毕业,1923年奉调远东,于菲律宾服役。1929年至1931年转调驻中国天津之第十五步兵团,曾学习中文并结识中国军政人物。1936年至1938年,分别在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作业学院柏林普鲁士军事学院进修。

二次大战爆发前,魏德迈为中校,在军部为作战参谋,于计划组内工作。1941年撰写的“胜利计划”,提出美国以在欧洲击败德国为主要目标。此项计划后来获得接纳,成为美国在二次大战的基本战略。

访华

1942年7月昇准将。次年调往远东,成为处于印度的盟军东南亚指挥所(South East Asia Command)的参谋长,指挥官则为英国的蒙巴顿勋爵

1944年10月,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驻华美军指挥官史迪威蒋介石不和而被撤换。美国委任魏德迈接替史迪威的工作。魏德迈与史迪威观点不同,较为倾向蒋介石,魏德迈接替时适逢豫湘桂会战尾声,国民政府受到惨重的打击,失去大片领土与部队,国际声望一落千丈之际。魏德迈积极协助国民政府抗日,并协助中国陆军组成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尤其在对国民革命军在训练、后勤及装备的提升有显著贡献,战力提升的国军在湘西会战中击败日军,并于1945年中在中国南部发起桂柳反攻作战,直到8月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12月21日,美国特使马歇尔偕魏德迈由上海飞抵南京,蒋介石夫妇亲往机场迎接[1]:7932。日本投降后的受降、接收等问题亦由魏德迈协调。他曾向美国政府参谋总部建议派遣美军七个师进驻东北,协助国军接收东北,对抗苏联,但没被采纳。1946年2月21日,国民政府授予魏德迈青天白日勋章[1]:7991。3月魏德迈离职返回美国,临行前获赠青天白日勋章。当时美国政府原来计划由魏德迈接替赫尔利之空缺任美国驻华大使,后因中共大力反对而作罢。

1947年奉杜鲁门之命组成调查团再访华。7月22日,美国特使魏德迈及其率领之考察团到达南京;魏氏在机场发表声明,表示将“根据客观彻底之考察而断定为真实之事实”来判中国局势[1]:8387。7月23日,魏德迈由司徒雷登陪同拜会蒋,告以此次来华,纯为了解国民政府与共军作战中失利之原因,准备先到各地广泛调查,然后再回南京陈述意见[1]:8388。7月24日,国防部长白崇禧在私邸设晚宴招待魏德迈;饭后,双方长谈南京政府面临之军事形势[1]:8388。7月26日,魏德迈自南京到上海,次日会见中国民主社会党张君励中国青年党李璜、金融界首脑陈光甫[1]:8389。7月28日,魏德迈自上海返抵南京[1]:8390。7月29日,魏德迈在美国大使馆与中国民主同盟领导人黄炎培章伯钧罗隆基张东荪等会谈,还会见中国青年党曾琦及国民政府委员莫德惠等人;魏德迈称美国对中国任何党派及个人均无特殊态度[1]:8390-8391

8月1日,魏德迈自南京抵北平[1]:8392。8月2日,魏德迈在北平会见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保定绥靖公署主任孙连仲、北平市长何思源及北京大学校长胡适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等人[1]:8382。8月4日,魏德迈抵天津[1]:8393。8月5日,魏德迈抵沈阳[1]:8394。8月6日,魏德迈到抚顺视察[1]:8394。8月7日,魏德迈自沈阳抵达青岛[1]:8395。8月8日,魏德迈自青岛经济南返回南京[1]:8395。8月10日,魏德迈向蒋递交详细提纲,列举中国国民党需要改革诸点:军事方面按才用人,建立良好之官兵关系,南京对前线作战少加干涉;清除贪污无能官员;约束特务活动;改变外贸设施[1]:8395。8月11日,魏德迈抵台北[1]:8395。8月13日,魏德迈自台湾抵上海[1]:8396。8月15日,魏德迈自上海抵广州[1]:8397。8月16日,蒋介石当局外交部致美国总统特使魏德迈备忘录,说明蒋介石当局之措施与政策[1]:8397;魏德迈自广州返抵南京[1]:8398。8月19日,魏德迈见蒋,谈6小时,就政治、军事、党务等问题交换意见[1]:8399。8月22日,蒋介石当局国民政府委员会与全体部长召开联席会议,魏德迈出席演讲,抨击中国国民党政治、军事腐败无能,称“中央政府不能以武力击败中国共产党,而只有立即改进政治及经济的状况,以争取人民群众衷心的、热烈至诚的拥护。”[1]:8400魏德迈应蒋介石要求发表演讲。据魏德迈向司徒雷登介绍:“他(蒋)保证要大规模改组政府,包括撤除贪污无能的官员。我相信他的话。但我也理解,政治经济改革在苏俄支持的共产党叛乱被制止前,很难成功”,特别地,蒋介石准备把江南各省主席换为平民。所以,“我讲话目的在于刺激政府马上行动并加强蒋将军的地位以利其大规模改革政府”,讲话发表一周后,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被撤职。事实上,魏德迈这段话原文完全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词,原文是:“为了恢复及维持人民的信任,中央政府必须立即施行彻底的深远的政治和经济的改革。仅有保证不够。应该知道共产主义(communism)不能被军事力量消灭”(原话见下面《参考文件》之Mission to China of Lieutenant General Albert C. Wedemeyer to appraise the political, economic, psychological, and military situation)。8月24日,魏德迈离开南京赴东京,临行在蒋官邸发表《中国复兴有待于富于感召力的领袖》的声明,称其来华所见是“麻木与怠惰”、“为了恢复及维持人民的信任,中央政府必须立即施行彻底的深远的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必须清除贪污无能的官吏,必须承认徒有军事力量不能消灭共产主义”;中国急需的“能振奋人心的领导”,“道德的精神的复兴”只能“来自中国内部”[1]:8400

魏德迈报告内警告国民党军事上已处于劣势,解放全国早已是时间问题。魏德迈建议美国承诺给予国民政府援助,惟不被美国政府采纳,撰写之报告更被列为机密被束之高阁。美国总统杜鲁门坚决反对其意见,并且对国民政府实行了武器禁运长达一年之久。12月15日,美国魏德迈将军致函蒋介石,告以巴大维将出任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1]:8470

魏德迈报告中明确提到:

  1. 中国共产党人在战时及战后占了一个大便宜,即他们对中国老百姓的命运置诸不顾。至于国民政府,尽管政府的力量薄弱,却竭尽所能地保护自由中国区内的人民。中共军队或则对日军进行骚扰,或则对国民政府进行攻击,为所欲为,毫无顾忌,正像一群阴险豺狼,当中国这头大象在拒敌受伤时,他们却乘机来扯大象后腿[2]
  2. 正如我的长官马歇尔将军一样,我也曾因史迪威的报告对中国先存偏见。但我所不同于史迪威及马歇尔的,是我从经验中得了教益,使我警觉到共产党的威胁[3]
  3. 面对如许困难的中国政府,他(蒋介石)曾想把人民从长期穷困中拯救出来,团结起来,可是这种努力,被日本人八年侵略及战后共党的破坏所摧残无遗,如要中国在这种恶劣环境中改革,及实行民主政治,无异是叫一个人在大蒉风时,来修补及油漆屋顶[3]

晚年

上将军衔的魏德迈
上将军衔的魏德迈

魏德迈后来于美军内晋升至计划及行动处总长。1948年发生柏林危机,盟军的空运行动得到魏德迈的支持。1949年2月1日,美国陆军部部长罗亚尔、陆军部作战计划处处长魏德迈与其他美国政府官员到日本东京与麦克阿瑟、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参谋长坎贝尔等密商对华政策;2月4日至2月7日,司徒雷登在青岛与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蓝姆、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密商中国局势[1]:8800-8801。1951年9月19日魏德迈将军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1927年至1937年之间,是许多在华很久的英美和各国侨民所公认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交通进步了,经济稳定了,学校林立,教育推广,而其他方面,也多有进步的建制。”1951年魏德迈退役。1954年获晋升至上将。1958年出版回忆录。其后六度访问台湾 (1965, 1967, 1969, 1973, 1978, 1980)。1979年中美建交后北京多次邀请魏德迈访华,俱为其婉拒。1989年12月17日病逝弗吉尼亚州贝尔沃堡市

评价

1986年7月7日,蒋经国函电宋美龄

……魏德迈为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硕果仅存之高级将领如能在其自传中对当年在华经过有客观公正明辨是非之叙述当可辩正澄清如马歇尔传李宗仁传等之诬蔑毁谤……肃叩福安儿经国跪禀七月七日[4]

参考文献

引用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年7月. 
  2. 魏德迈报告 - 程之行等译,页255
  3. 3.0 3.1 魏德迈报告 - 程之行等译,页256
  4. 周美华萧李居编,《蒋经国书信集——与宋美龄往来函电》(下),台北国史馆”出版,2009年,第703页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