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成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陈化成之墓

陈化成(1776年—1842年6月16日),业章莲峰[1]忠愍[2]福建同安𬇞洲人,寄籍台湾府淡水厅新庄头前庄(今台北捷运头前庄站附近),清朝高阶军官,击败海盗艋舺稻江一带,升任台湾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等要职,在鸦片战争中阵亡,被视为民族英雄。

生平

陈化成生于福建同安𬇞洲,童年移居台湾投靠族亲,于淡水厅兴直堡头前庄(今新北市新庄区)成长。新庄民间传说陈化成早年父母双亡,自幼跟随长兄夫妇共同生活,唯化成自幼身长体能过人,食量亦过人,长兄无力供养,遂促其投入军旅,而其大嫂甚为不舍,临别时赠与亲手缝制布鞋一双(另说特意赴庙宇求之香火香包等),陈化成感抚养之恩,行伍间经常把布鞋系于腰间怀内,不稍离身。陈化成初入军中,不会使用火枪,亦不晓刀棍,但身高过人,军官任之为军旗手,一日,清军与匪兵交战失利,苦候援军不至,只好撤退,此时陈化成的布鞋突然遗失,心急狂奔,欲找寻之。古时鸣金收兵,闻鼓前进,皆以军旗为指标,士卒见军旗奔向前线,以为援军来临,发动总攻,士气大振,人人冒死前进,终于打败敌军凯旋而归,陈化成因举旗有功,顺遂昇官。

后因镇压亦是同安人的海盗蔡牵,因此由把总一路擢升至金门总兵[3]清宣宗道光十年(1830年)任福建水师提督[3],驻守厦门,在闽浙总督邓廷桢的支持下多次击退来犯的英国舰队。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年)七月,调任江南提督[3]。时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爆发,陈化成在两江总督裕谦支持下,完善了位于长江黄浦江江口吴淞炮台的防御措施,誓死保卫长江水道。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军浙江舟山定海,裕谦、葛云飞牺牲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6月,英军攻打吴淞炮台,陈化成拒绝两江总督牛鉴的议和主张,率军坚守六昼夜,击伤英舰8艘,毙伤英军士兵500余人,于6月16日中弹牺牲。尸首于12日后才被寻获。有子陈廷芳、陈廷棻,孙陈振世。

纪念

清朝扬威将军、乾隆帝曾孙奕经命贝青乔为陈化成做挽词

一战甬江口,督臣死提臣走;再战吴淞口,提臣死督臣走;三战乃及金陵城,江涛寂静噤不声,陈将军后谁敢兵。君不见走者皆弃诸市,死者长如生。[4]

上海人奉其像于当地著名之上海城隍庙,陈化成也与霍光秦裕伯合称“上海三大城隍”。在上海,除了黄浦区城隍庙外,宝山区陈化成纪念馆和化成路,松江区陈化成祠。在福建厦门金榜山,有陈化成墓

在台湾,陈化成曾随伯母蔡氏移居新庄头前庄,庄内的主要道路被命名为“化成路”。[5]:256、474陈化成侄子陈光渊中举之后,在头前庄内竖立旗杆纪念,后被移至中平公园,新庄市长蔡家福立有〈民族英雄陈化成纪念碑文〉。

参考文献

  1.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史馆传稿 ,701006650号
  2.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国史馆传稿,702003435-6号
  3. 3.0 3.1 3.2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国史馆传包 ,702003435-5号
  4. 贝青乔:《咄咄吟》
  5. 新庄市志编辑委员会. 《新莊市志》. 台北县新庄市公所. 1998-02. 
官衔
前任:
蔡万龄
台湾镇总兵
1826年上任
继任:
刘廷斌
前任:
温兆凤
台湾水师协副将
1823年上任
继任:
吴得勋
前任:
熊廷扬
澎湖水师协副将
1821年上任
继任:
阮朝良
前任:
阮朝良
澎湖水师协副将
1823年上任
继任:
沈朝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