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众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顾众
出生274年
东吴
逝世346年
东晋建康
职业东晋尚书仆射

顾众(274年—346年),长始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建立东晋的重臣顾荣的族弟。东吴偏将军顾悌孙,晋交州刺史顾秘之子,后出继伯父。曾在苏峻之乱中领导东方义军抵抗苏峻叛军的进攻。

生平

顾众初被仍为镇东将军的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为参军。永嘉五年(311年),因参与协助讨平不受晋元帝命令的江州刺史华轶而封东乡侯,后在晋元帝迁丞相后,迁任丞相

太兴元年(318年),晋元帝正式即位为帝,顾众任驸马都尉奉朝请。后来历任尚书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南康太守。后又加广武将军任鄱阳太守,但顾众在到鄱阳时并不和在武昌的大将军、江州刺史王敦见面,令王敦甚为不满。

王敦之乱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之乱爆发,王敦率兵以讨伐刘隗刁协名进攻建康。当时王敦命顾众出兵,但顾众却迟迟不发,于是被王敦以军令限期召见他,并严厉的责问顾众。但顾众对此却毫无惧色,王敦责问他后也消了气。及后顾众又为被王敦指责的宣城内史陆喈辩护,令其免于被王敦罪责。

同年王敦攻陷建康,把持朝政,打算以顾众为吴兴内史,但顾众坚决辞让,反推举吏部郎桓彝,不过桓彝却又推让给顾众,最终王敦都没选用二人出掌吴兴。太宁元年(323年),王敦再度举兵进攻建康,意图篡位,停驻姑孰时以顾众为从事中郎。次年王敦之乱被平定,顾众任太子中庶子,后迁义兴太守,加扬威将军。

苏峻之乱

咸和三年(328年),历阳内史苏峻率叛军攻陷建康,顾众返回吴郡,暗中准备起义兵。当时内史庾冰因苏峻的军事压力而逃奔会稽,苏峻调了蔡谟接任内史,而张悊则在当地为苏峻招集士兵。顾众派人招揽张悊,及后派郎中徐机告诉蔡谟他以准备好起义兵,并招揽了张悊。当时会稽内史王舒举兵讨伐苏峻,蔡谟就响应王舒,以顾众以扬威将军为本国督护。

当时苏峻见东方义军起兵,就派了管商张健弘徽领兵抵御。顾众率众在高莋大败弘徽,获取其物资,后就命堂弟顾飏屯兵无锡;而因蔡谟让位的庾冰重返吴郡,镇御亭;顾众则守海虞阻截苏峻军经此进攻。但张健等人却进攻无钖,顾飏大败,庾冰亦失守御亭,吴郡郡城被张健所掠。顾众虽领兵进攻,但只能击败敌军的别军。因着此败,王舒改以顾众督护吴及晋陵军,屯兵章埭[1]。当时,虞潭领兵屯驻乌苞,不敢前进,管商则领兵举顾众及虞潭军作战,二人战败,顾众退守钱唐,后改守柴辟。当时虞潭亦在吴兴战败,数县被掠,有人劝顾众渡过钱塘江以避敌军,不过顾众认为守紫壁能保全钱唐以南五县,离开则无所依靠,不是办法。当时范明亦有相同看法,于是顾众以范明为参军,后范明更领兵击退张健,助顾众夺回吴郡郡城,并成功抵抗张健后来的进攻,杀了敌军二千多人。

南土宿望

咸和四年(329年),苏峻之乱被平定,顾众与蔡谟互相推让功勋,成为一时美谈,因功封鄱阳县伯,拜丹杨尹、本国(吴国)大中正。后入朝先后任侍中尚书咸康末,顾众被调为领军将军、扬州大中正,但顾众辞让,又因母丧离职。建元二年(344年),晋康帝去世,晋穆帝继位并由何充辅政。何充以顾众为领军将军,顾众在为母服丧后上任,在当时缓解了何充与武陵王司马晞不和的矛盾,又力图阻止何充因崇信佛教而虚耗过多金钱。而何充因为顾众是扬州地望,于是优厚的对他。

顾众不久就以年老而上请退休,但不被允许,后迁尚书仆射。永和二年(346年),顾众去世,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追赠光禄大夫,谥号为

性格特征

顾众父亲顾秘死后,交州人拥立顾众兄顾寿为新任刺史。然而不久帐下督梁硕就起兵杀死顾寿,专掌交州。顾众当时正往交州奔丧,但因杜弢之乱,整整用了六年才回到建康。经过吴兴时,当地故友可怜他流离战祸中这么长时间,给了他二百万钱,但顾众都不接受。

子女

  • 顾昌,顾众长子,嗣爵,建康县令。
  • 顾会,顾众三子,中军咨议参军。

参考资料

  • 《晋书·顾众传》
  • 《资治通鉴》(卷八十九及卷九十四)
  1. 《晋书·王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