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朱蒙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东明圣王
第1代高句丽国王
在位期间:前37年—前19年
继任:琉璃王
平壤东明王陵前的朱蒙雕像
姓名高朱蒙
出生前59年
逝世前19年
陵墓东明王陵
父亲解慕漱
母亲柳花夫人
王后召西奴
高朱蒙
谚文동명성왕 / 동명왕
汉字东明圣王 / 东明王
文观部式Dongmyeong-seongwang / Dongmyeong-wang
马-赖式Tongmyŏng-sŏngwang / Tongmyŏng-wang
本名
谚文주몽 / 추모
汉字朱蒙 / 邹牟
文观部式Go Jumong / Chumo
马-赖式Ko Chumong / Ch'umo

东明圣太王(前59年—前19年)[1],姓(朝鲜语:),名朱蒙(朝鲜语:주몽),亦作邹牟(朝鲜语:추모)、众解中牟仲牟、或都慕[2],是传说中高句丽的开国国君。

约前37年,在沸流水(今富尔江)畔之纥升骨城(又称卒本城,今桓仁县五女山城)建高句丽国。这国家在鸭绿江中游的佟佳江 (卒本扶余) 附近。扶余国,古国名,亦作夫余。

出身传说

据《三国史记》所载传说,高朱蒙幼年便善于狩猎,七岁就自作弓矢射之,百发百中,朱蒙在扶余语中即为“善射”之意[3]。他是河伯(即河神)之女柳花夫人与天帝之子解慕漱所生之子,自小被东扶余金蛙王收养。金蛙王于太白山南边的优渤水遇柳花,柳花自称与天帝之子解慕漱私通,河伯族被汉朝灭族。金蛙王甚觉奇异,将柳花幽禁于室中。柳花受日光照射而产下一巨蛋,此巨蛋走兽相避不食,禽鸟以翼覆盖保护,且刀不能剖,最后一名男孩自巨蛋中破壳而出,是为高朱蒙。朱蒙的历史及其名号最早记载于北朝魏书》,中国后代历史书多摘抄与此。《三国遗事》及好太王碑文均有类似之记载。

三国史记》又记载,高朱蒙常与金蛙王的七个儿子一起游戏,比试射技高低。他们的技能不如高朱蒙,高朱蒙因此遭嫉恨。王之长子带素说高朱蒙非人所生,必有异心,请王除掉他,免生后患。王不听从,而给高朱蒙养马之职。很有心计的高朱蒙故意将骏马减食,让它消瘦,反将劣马喂肥。王没有察觉,挑选肥马自己乘坐,精瘦但其实是骏马的那匹就给了高朱蒙。后来金蛙的王子们及诸臣又想谋害高朱蒙,高朱蒙与乌伊摩离陕父等三人逃走,路上鱼鳖浮出成桥为高朱蒙摆脱追兵。至毛屯谷遇三人:一人穿麻衣,一人穿纳衣,一人穿水藻衣:麻衣者再思赐姓克氏、纳衣者武骨仲室氏、水藻衣默居少室氏。在卒本川(《魏书》称纥升骨城)的沸流水建国。国号高句丽。时为汉元帝建昭二年,前37年,高朱蒙时年二十二岁。朱蒙另有两子沸流温祚(母亲是召西奴)在现韩国首尔,建立城邦国家十济(中国历史书纪录为伯济国),后改称百济。高句丽国王平时居卒本,战时居纥升骨。

三国史记》又记载,高朱蒙是来自黄帝之孙高阳氏、黄帝之曾孙高辛氏[4][5][6][7][8]

治世

朱蒙建国第一年,驱逐挹娄。前36年,降服上游国家沸流国,当时沸流国王松让欺负他“立都日浅”,打算把高句丽纳为属下的附庸国。朱蒙非常气愤,两人争办不已,于是进行射箭较量,一决胜负,松让最终不敌朱蒙,只好认输。次年六月,“松让以国来降”,被封为多勿侯,后朱蒙降盖马朱那桓那句荼,建国第六年十月伐行人梁貊曷思,前28年命扶芬奴灭北沃沮[9]。前19年去世,时年四十岁。葬于龙山,号东明圣王。太子琉璃继位(母亲是扶余人礼氏夫人)。

最早的高句丽,金蛙王与带素也把高句丽看成是扶余国的属国(柳花夫人在朱蒙王十四年死在扶余,金蛙王以王后礼葬之,朱蒙遣使赠方物报其恩德)。朱蒙到卒本后,降服沸流盖马行人句荼朱那藻那,把他们改编成高句丽五部桂娄部 (又名黄部、内部),是高句丽王族。而高朱蒙本人也属于桂娄部[1] 沸流部(又称消奴部)是以前沸流国王松让领那一部,椽那部(又称绝奴部)由北扶余遗民与曷思构成,桓那部(又称顺奴部)由濊系民族组成,贯奴部(又称灌奴部)由盖马、句荼组成。另一方面,带素对琉璃强调扶余与高句丽是一家,是想用亲情降服高句丽。朱蒙的高姓是建国才有,之前应该与金蛙王一样姓解。

史书中的争议

中国新朝王莽取代西汉后,想要大举征伐匈奴,下令征发高句骊兵。当地兵民不愿,郡县强迫,于是百姓多逃亡为寇。辽西大尹(汉朝制度的辽西郡太守)田谭派兵追击,反被他们所杀。州郡归咎责任于高句骊侯。始建国四年(12年),王莽命严尤率兵进讨,严尤设计将驺诱骗至军中诛杀,并将他的首级传送到首都常安。王莽非常高兴,布告全国:改高句骊名为下句骊。从此,东北各族群起反抗王莽。一些学者认为驺就是高句丽的第一代王朱蒙(邹牟) ,一些学者认为驺就是高句丽的第二代王琉璃。


《后汉书》:

王莽初、发句骊兵以伐匈奴、其人不欲行、彊迫遣之、皆亡出塞为寇盗。辽西大尹田谭追击、战死。莽令其将严尤击之、诱句骊侯驺入塞、斩之、传首长安。莽大说、更名高句骊王为下句骊侯、于是貊人寇边愈甚

《三国史记》:

三十一年 汉王莽发我兵伐胡 吾人不欲行 强迫遣之 皆亡出塞 因犯法为寇 辽西大尹田谭追击之 为所杀 州郡归咎于我 严尤奏言 貊人犯法 宜令州郡 且慰安之 今猥被以大罪 恐其遂叛 扶余之属 必有和者 匈奴未克 扶余・貊复起 此大忧也 王莽不听 诏尤击之 尤诱我将延丕斩之 传首京师 【两汉书及南北史皆云 诱句丽侯斩之】 莽悦之 更名吾王为下句丽侯 布告天下 令咸知焉 于是 寇汉边地愈甚

三国史记》中记载被贬为下句丽侯的就是琉璃明王,认为被斩的是高句丽将延丕而不是琉璃明王;而两汉书,南北史以及日文典籍皆云 公元12年,诱句丽侯斩之。[10]

家族

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世系

相关影视剧

参考文献

  1. 三国史记》卷第十三:高句丽本纪第一
  2. 续日本纪・卷40》:其百济远祖都慕王者。河伯之女感日精而所生。皇太后即其后也。因以奉谥焉。
  3. 三国史记》卷13:“自作弓矢射之 百发百中 扶余俗语 善射为朱蒙 故以名云”
  4. 金光林. A Comparison of the Korean and Japanese Approaches to Foreign Family Names (PDF). Journal of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 Vol.5 东アジア文化交涉学会. 2014. p30
  5. 国史编纂委员会. 三国史记 卷第二十八 百济本纪 第六. 国史编纂委员会韩国史数据库. 
  6. 国史编纂委员会. 三国史记 卷第十八 髙句丽本纪 第六. 国史编纂委员会韩国史数据库. 
  7. NAVER知识検索 원문과 함께 읽는 삼국사기 의자왕 义慈王. 韩国人文古典研究所. 
  8. NAVER知识検索 원문과 함께 읽는 삼국사기 광개토왕 广开土王. 韩国人文古典研究所. 
  9. 《三国史记》*卷13:“十年 秋九月 鸾集于王台 冬十一月 王命扶尉 伐北沃沮灭之 以其地为城邑”
  10. 后汉书高句丽传

参见

东明圣王
新头衔 高句丽君主
前37年-前19年
继任:
琉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