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号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斋号,又称斋名室名庵号等,古时文人雅士常为书斋命名,显示主人的家世、身世、里居、收藏、敬贤、笃学、志趣、退藏、修养、祈愿。可以是自己所取,亦可为亲友所提,甚至是皇帝所赐号。重点是唯自己所用的斋、庵、堂、室、亭、台、楼、阁、簃、居、庐、园、山房、草堂、别墅等。他人所称或传说的读书处,如司马相如的“长卿石室”、诸葛亮的“诸葛庐”及扬雄的“子云亭”,就能不称作斋号。

历史沿革

最早为书斋取名而见于记载者,大概是曹魏的中山王曹衮,取斋号曰“遂志堂”[1]以后,此种风气逐渐盛行[2],而后斋号逐渐成为一种自己的别号,如洪迈的“容斋”、辛弃疾的“稼轩”、袁枚的“随园”、孙文的“品兰堂”[3]陆游的“老学庵”、吕坤的“喜声馆”、郑板桥的“病梨阁”、朱国祯的“涌幢亭”、梁启超的“饮冰室”、高翥的“信天巢”、罗思孚的“灵雾台”、赵烈文的“能静居”、徐世昌的“晚晴簃”、文征明的“停云馆”、凌濛初的“即空观”、黄遵宪的“人境庐”、王闿运的“湘绮楼”、刘铭传的“大潜山房”、纪晓岚的“阅微草堂”、醇亲王奕𫍽的“退潜别墅”等。

斋号因多出于典故,很容易撞名,如“棣华堂”,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或出自《晋书》:“载协飞芳,棣华增映。”自古就有十多位文士以此为斋号,如宋朝孙彦、元朝曾昭、清朝冯瑞等。

不只中国,汉字文化圈的文人雅士也常常会取斋号,如朝鲜王朝大臣韩明浍的斋号为“狎鸥亭”、日本战国英杰织田信长之弟织田长益的斋号为“有乐斋”、日本伏见奉行小堀远州的斋号为“孤蓬庵”。

注释

  1. 西晋·陈寿,《三国志》(卷20):“衮疾困,敕令官属曰:“吾寡德忝宠,大命将尽。吾既好俭,而圣朝着终诰之制,为天下法。吾气绝之日,自殡及葬,务奉诏书。昔卫大夫蘧瑗葬濮阳,吾望其墓,常想其遗风,原托贤灵以弊发齿,营吾兆域,必往从之。礼:男子不卒妇人之手。亟以时成东堂。”堂成,名之曰遂志之堂,舆疾往居之。”
  2. 《天南地北》文人的书斋名| 纵横古今| 人间福报
  3. “孙中山”一名的由来 - 陈凯文研究室 - WordPress.com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