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醫科大學

出自求聞百科
遵義醫科大學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老校名關東醫學院大連醫學院、大連大學醫學院
校訓明德篤學,求是致用
創辦時間1947年5月4日 (1947-05-04)
中國大連市
校慶日5月4日
學校類型省屬高校
黨委書記何志旭
校長劉建國
校址貴州省遵義市
新蒲校區新蒲新區學府西路6號
大連路校區匯川區大連路201號
廣東省珠海市
珠海校區金灣區金海岸
代表色遵醫紅
隸屬貴州省教育廳
網站www.zmu.edu.cn

遵義醫科大學(英語:Zunyi Medical University,縮寫:ZMU),簡稱遵醫,前身為大連醫學院,由東北民主聯軍衛生部部長王布君大連創辦,成立於1947年,是一所醫學本科院校[1]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時期,為支援「三線」建設,改變黔北缺醫少藥的現狀,將大連醫學院整體南遷歷史文化名城遵義,更名為遵義醫學院。[2]

2018年更名為遵義醫科大學。[2]2014年,新蒲校區落成,與大連路校區、珠海校區形成「一校三區」格局。[3]截止2022年,遵義醫科大學有19個專業學院,學科覆蓋醫、理、工、教、管、文[4],是一所以醫學為主的研究型大學[1]。2022年,遵義醫科大學舉行了建校75周年慶祝活動[5]

遵義醫科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學類區域高水平大學之一,是貴州省人民政府與國家衛健委省部共建大學,入圍「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歷史沿革

解放戰爭時期

1947年2月,遼東軍區第二衛生部長王布君遵照來自中國共產黨的上級為了支援東北解放戰爭所下達的指示,因此籌備成立了關東醫學院,成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正規的本科醫學院校。同年4月,根據關東公署訓令,大連醫學院更名為關東醫學院;5月舉行創校開學典禮,關東醫學院正式宣告成立,王布君擔任院長,招收第一批學生105人。

建國初期

1949年4月,大連大學創校,關東醫學院併入大連大學,稱大連大學醫學院,沈其震任院長。1950年7月大連大學撤銷,成立大連醫學院。1964年10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平戰結合、加強戰備和三線建設的部署,經國務院批准,高等教育部確定遷建部份高等院校到三線地區,大連醫學院列於名單之中。原先衛生部曾考慮從大連醫學院和青島醫學院兩所學校各抽調部份人員內遷建校,但後來經過反覆考量,到1965年決定將大連醫學院全部南遷。1969年5月,大連醫學院舉院南遷至遵義市,更名為遵義醫學院。1978年3月,榮獲全國科學大會受獎4項,榮獲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獎5項。

改革開放時期

1982年原大連醫學院南遷教職工大部分調回大連。1995年12月,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掛牌成為貴州省首家「三級甲等」醫院。2002年6月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正式成立。2015年12月,遵義醫學院校區搬遷到新蒲校區。2016年6月,遵義醫學院與中國高科集團正式簽署合辦遵義醫學院醫學與科技學院的協議。2016年10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在京簽訂協議,遵義醫學院成為「省部共建」高校。

文化

校徽

遵義醫科大學校徽由遵義和遵醫的拼音首字母「ZY」融入「義」組合變形設計而成,宛如展翅飛翔的和平鴿,。鴿翅向外延伸,形成展開的書本,體現了學校主題。鴿尾進行了誇張設計,線條形如直刺蒼穹的箭頭。「義」字的一點與「Y」又組成一個雀躍的人。從鴿頭至鴿尾有機地連成一條飛速的旋弧箭角。

校訓

明德篤學,求是致用

學校現狀

院系設置

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第二臨床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學院、管理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麻醉醫學院、檢驗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醫學信息工程學院、法醫學院、全科醫學系、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研究機構

遵義醫科大學設立了多個研究機構,如貴州省高校人文醫學研究中心、生命科學研究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基礎藥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貴州省細胞工程重點實驗室、貴州省麻醉與器官保護基礎研究重點實驗室、貴州省生物催化與手性藥物合成重點實驗室等。

知名校友

醫學微生物學魏曦生理學沈其震吳襄古人類學吳汝康吳新智病理學楊簡細胞生物學薛社普藥理學家張毅,外科學家陳榮殿,動物學家伍律

外部連結

參見

參考資料

  1. 1.0 1.1 《遵义医科大学章程》. 遵義醫科大學. 經貴州省教育廳2016年10月核准,2022年7月核准修訂,2022年8月公布實施. [2021-06-13]. 
  2. 2.0 2.1 历史沿革. 遵義醫科大學. 
  3. 何志旭; 劉建國. 回望历史 群星璀璨铸华章. 貴州日報. 2022-04-25. 
  4. 遵医简介. 遵義醫科大學. 
  5. 黨委宣傳部. 关于开展庆祝遵义医科大学建校七十五周年征文活动的通知. 遵義醫科大學. 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