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親王府

出自求聞百科
醇親王府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北京市西城區後海北沿44號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305
登錄2006年

醇親王府大清醇親王的府邸,位於今北京市西城區後海北沿44號。醇親王府原在今復興門南的原太平湖舊址,也稱「南府」、「太平湖醇親王府」。因光緒帝出生於此,故成為「潛龍邸」。光緒帝登基後,清廷遂在後海給醇親王一個新的醇親王府,也稱「北府」、「後海醇親王府」。

歷史

醇親王府北府原為清朝初年大學士明珠的府第。由於醇親王府南府成為「潛龍邸」,按照清朝成例,皇帝入宮後,該府不能再由家人居住。在光緒帝繼承大統後,慈禧太后便將後海北岸的一座貝子府賞給光緒帝的父親醇親王奕譞,並撥16萬兩銀子進行修葺。清朝末年,北府成為奕譞和攝政王載灃的府第,溥儀就出生在醇親王府北府。由於溥儀繼承大統,載灃出任攝政王,此處成為攝政王府。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清朝因而滅亡。[1]

結構

北府現存建築主要有府邸、花園、馬號。府邸在中間,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後海北沿44號;花園在西側,位於後海北沿46號;馬號在東側,位於後海北沿43號。花園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故居,1982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府邸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使用。2000年,衛生部遷往新的辦公大樓。2000年,醇親王府花園及東路建築修復。2003年,北府中路主體建築修繕完成。此次修繕的為中路五套院,包括府門、宮門、銀安殿、小宮門、神殿、遺念殿等等。醇親王府北府此次修繕工程僅用近半年時間,府邸隨即成為國家宗教事務局辦公地點,宮門成為外賓接待大廳,銀安殿成為會議大廳[1]。2006年,醇親王北府的府邸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號

攝政王府馬號
北京市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後海北沿43號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1-20
登錄1989年8月1日

馬號位於什剎海後海北沿43號。坐北朝南,西臨北府。馬號分為東、西兩個院落。東院現在僅存北房。西院有北房、南房、西房。院內仍存有石馬槽。馬號現為北京市第二聾人學校使用。馬號於1989年成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2]

參考文獻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