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山西大學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塢城路92號
其它名稱Shanxi University
類型省部合建高校,研究型大學
創辦日期1902年5月8日
 大清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一日
校長黃桂田
黨委書記王仰麟
教師人數2,355
學生人數31,528
校訓校訓:中西會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強報國。
校刊《山西大學學報》《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學校網址https://www.sxu.edu.cn

山西大學(英語譯名:Shanxi University),簡稱山大、SXU。山西大學創建於1902年5月8日[1],前身為山西大學堂。現為山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設的部省合建大學、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工程)重點建設的14所院校之一,同時還是中西部高校聯盟成員。山西省重點建設大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為中西部「一省一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Z14)聯盟全國九所地方綜合性大學協作會成員。

山西大學目前坐落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是一所公立高等院校

歷史沿革

侯家巷的山西大學堂,1904年
山西大學堂創辦者岑春煊
山西大學堂西學書齋總理李提摩太

山西大學堂時期

山西大學創建於1902年5月8日,最初名為山西大學堂,是中國創辦最早的三所大學堂之一,其他的兩所國立大學是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前身)。它也與武漢大學前身自強學堂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南洋公學等屬同時期的近代新式高校。

1901年9月,山西巡撫岑春煊奉旨籌辦山西大學堂,費用來自英國撥還的庚子拳亂賠款

1902年5月8日,山西大學堂正式成立。後來,岑春煊接受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的建議,增設西學書齋,原有的部分稱中學書齋。李提摩太為西學書齋總理,西齋於1902年6月26日開學。

國立山西大學時期

最初校址設立在太原市侯家巷內(現在的太原師範學院附屬中學侯家巷校區所在地)。民國初年更名為山西大學校,1918年更名為國立山西大學。

山西大學時期

1931年7月更名為山西大學,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曾遷校至晉南陝西三原、秋林等地,1937年至1939年間還暫時停辦。

1946年8月山西醫學傳習所併入國立山西大學並更名為國立山西大學醫學院。

1949年春,中國大學理學院併入山西大學。時山西大學設文、理、醫、工、法五個學院。

1951年銘賢學院併入山西大學。

1953年院系調整後,取消山西大學建制,文、理兩院合併,改稱山西師範學院(並非現今的山西師範大學),為教育部直屬高校;醫、工兩院相繼獨立建院(即現今的山西醫科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的建校基石之一),法學院稱財經學院,後劃歸入中國人民大學

1954年山西師範學院由太原市侯家巷遷入現校址。

1959年,再度組建山西大學,1961年與山西師範學院合併,仍定名為山西大學。

1962年,山西體育學院山西藝術學院併入山西大學。[2]

1999年3月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分出,與太原師範專科學校、山西省教育學院重新整合組建太原師範學院

2020年12月18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將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辦學資源整合,重組為公辦本科層次職業高等學校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由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領導。原由山西大學管理的獨立學院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建制撤銷[3]

2021年8月28日,山西大學東山校區啟用。

歷任校長

組織機構

院系設置

人文類

  1. 文學院
  2. 歷史文化學院
  3. 哲學社會學學院
  4. 外國語學院
  5. 音樂學院
  6. 美術學院

社科類

  1.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2. 教育科學學院
  3. 經濟與管理學院
  4. 法學院
  5. 體育學院
  6. 馬克思主義學院
  7. 新聞學院

理學類

  1. 數學科學學院
  2. 物理電子工程學院
  3. 化學化工學院
  4. 生命科學學院
  5. 環境與資源學院

工學類

  1.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2. 軟件學院
  3. 電力工程系
  4. 動力工程系
  5. 自動化系
  6. 土木工程系
  7. 電子信息工程系
  8. 環境工程系
  9. 工程管理系

其他類

初民學院

孔子學院

  1. 亞美尼亞孔子學院
  2. 山西大學—美國費佛爾大學孔子學院

聯合辦學

  1. 山西大學法律職業學院
  2. 山西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3. 山西大學傳媒學院
  4. 山西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科學研究

重點基地

  1.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實驗室
  2. 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原子分子物理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3. 國家級人文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科技哲學研究中心
  4.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教學實驗中心、化學教學實驗中心
  5.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化學生物學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細化學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計算智能與中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6.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煤化工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7. 環境保護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煤炭廢棄物資源化高效利用技術實驗室
  8. 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原子分子物理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國家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國家「大學生KAB創業教育基地」和國家「大學生KAB創業俱樂部」、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教育部互聯網應用創新開放平台示範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9. 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共建):山西中北國家大學科技園
  10. 山西省院士工作站: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院士工作站、智能信息處理院士工作站和化學生物學院士工作站
  11. 山西省人文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學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心、地方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方言與口傳文化典藏研究中心、管理與決策研究中心、區域社會史研究中心、旅遊研究中心
  12. 山西省重點實驗室與研究中心:生物工程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省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信息處理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功能分子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省光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中藥材GAP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研所、實驗室、研究中心

  1. 光電研究所
  2. 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
  3. 分子科學研究所
  4. 生物技術研究所
  5. 黃土高原研究所
  6. 現代化學研究所
  7. 環境科學與工程中心
  8. 理論物理所
  9. 激光光譜實驗室
  10. 應用光電研究室
  11. 數學與應用數學研究所
  12. 光合細菌研究室
  13. 環境技術研究所
  14. 應用動物研究所
  15. 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
  16.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17.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
  18.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
  19. 高等教育研究所
  20. 歐洲法研究所
  21. 外國語言研究所
  22. 藝術研究所
  23. 日本研究所
  24. 哲學與社會學研究所
  25. 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
  26. 韓國研究中心
  27. 詩經研究信息中心
  28. 方言研究中心
  29. 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
  30. 傳播實驗研究中心
  31. 女性學研究中心
  32. 裴氏文化研究中心
  33. 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中心
  34. 楊振寧研究中心
  35. 民族傳統體育研究中心
  36. 企業診斷研究中心
  37. 外語考試研究中心
  38. 晉商研究中心
  39. 經濟與文化研究中心
  40. 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
  41. 教育發展與諮詢研究中心
  42. 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
  43. 書法研究中心
  44. 新聞與傳播研究中心
  45. 司法鑑定中心
  46. 精細化學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圖書出版

  1. 《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2. 《山西大學學報》
  3. 《山西大學校報》
  4. 《量子光學學報》
  5. 《晉圖學刊》
  6. 《山大校友》

知名校友

參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