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地區生產總值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各地GDP年均增長率
(1979-2008)
地區 GDP
(1978)
GDP
(2008)
年均
增幅
全國 3,645.22 314,045.43 9.92
東部10省份 1,514.39 180,416.57 11.11
中部6省份 749.86 64,040.53 9.89
西部12省份 721.55 60,447.77 9.82
東北3省份 485.99 28,409.05 8.51
華北5省份 520.58 49,657.58 10.29
華東7省份 1,138.55 124,093.53 10.78
中南6省份 739.01 86,223.19 11.04
西南5省份 374.25 28,043.42 9.41
西北5省 213.41 16,887.15 9.61
泛珠9省份 878.74 96,524.74 10.81
北京 108.84 11,115.00 10.54
天津 82.65 6,719.01 9.71
河北 183.06 16,011.97 9.97
山西 87.99 7,315.40 9.79
內蒙 58.04 8,496.20 11.88
遼寧 229.20 13,668.58 8.58
吉林 81.98 6,426.10 9.57
黑龍江 174.81 8,314.37 7.76
上海 272.81 14,069.86 8.06
江蘇 249.24 30,981.98 11.27
浙江 123.72 21,462.69 12.51
安徽 113.96 8,851.66 9.54
福建 66.37 10,823.01 12.28
江西 87.00 6,971.05 9.65
山東 225.45 30,933.28 11.64
河南 162.92 18,018.53 10.84
湖北 151.00 11,328.89 9.41
湖南 146.99 11,555.00 9.58
廣東 185.85 36,796.71 13.01
廣西 75.85 7,021.00 10.18
海南 16.40 1,503.06 10.15
重慶 67.32 5,793.66 9.92
四川 184.61 12,601.23 9.07
貴州 46.62 3,561.56 9.48
雲南 69.05 5,692.12 9.76
西藏 6.65 394.85 8.56
陝西 81.07 7,314.58 10.09
甘肅 64.73 3,166.82 7.87
青海 15.54 1,018.62 8.92
寧夏 13.00 1,203.92 10.18
新疆 39.07 4,183.21 10.72

歷年GDP指標

1978年~2012年雲南省歷年GDP主要指標 (基於現價;GDP/百萬元;人均/元;比重、增長率/%)'`UNIQ--ref-00000000-QINU`'
各年份(人民幣)購買力平價基於IMF-WEO(2013年4月16日更新數據)數據推算
年份 GDP總量(百萬元) 人均GDP
GDP
(本幣)
名義增長率
(基於本幣); 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佔全國

比重
位次 本幣 名義增長率
(基於本幣)
美元 購買力
平價
實際
增長率
佔全國
人均比重
位次
p2012 1,030,980 15.9 163,324 18.6 246,281 15.9 13.0 1.99 24 22,196 15.2 3,516 5,302 58 29
r2011 889,312 23.1 137,690 29.0 212,520 16.6 13.7 1.88 24 19,265 22.3 2,983 4,604 13.0 55 30
r2010 722,418 17.1 106,717 18.2 182,236 11.3 12.3 1.80 24 15,752 16.3 2,327 3,974 11.6 52 30
r2009 616,975 8.4 90,320 10.2 163,780 10.0 12.1 1.81 24 13,539 7.7 1,982 3,594 11.4 53 29
2008 569,212 19.3 81,959 30.6 148,888 13.1 10.6 1.81 24 12,570 18.5 1,810 3,288 9.8 53 29
2007 477,252 19.7 62,763 25.5 131,605 14.4 12.2 1.80 23 10,609 18.8 1,395 2,925 11.4 53 30
2006 398,814 15.2 50,028 18.4 115,038 14.6 11.6 1.84 23 8,929 14.3 1,120 2,576 10.7 54 30
2005 346,173 12.3 42,259 13.5 100,410 10.9 8.9 1.87 24 7,809 11.4 953 2,265 7.9 55 29
2004 308,191 20.6 37,236 20.6 90,559 15.7 11.3 1.93 22 7,012 19.4 847 2,060 10.8 57 29
2003 255,602 10.5 30,881 10.5 78,245 10.0 8.8 1.88 22 5,871 9.4 709 1,797 7.7 56 29
2002 231,282 8.2 27,943 8.2 71,137 9.3 9.0 1.92 20 5,366 7.0 648 1,650 7.8 57 29
2001 213,831 6.3 25,834 6.3 65,109 6.5 6.8 1.95 18 5,015 5.2 606 1,527 5.6 58 29
2000 201,119 5.9 24,294 5.9 61,116 6.0 7.5 2.03 17 4,769 4.6 576 1,449 6.3 61 27
1999 189,982 3.7 22,949 3.7 57,656 6.6 7.3 2.12 17 4,558 2.5 551 1,383 6.0 64 23
1998 183,133 9.3 22,120 9.4 54,074 11.5 8.1 2.17 17 4,446 7.9 537 1,313 6.8 65 22
1997 167,617 10.4 20,220 10.8 48,506 10.7 9.7 2.12 17 4,121 9.1 497 1,193 8.3 64 23
1996 151,769 24.2 18,254 24.7 43,812 18.9 11.1 2.13 17 3,779 22.6 455 1,091 9.7 65 22
1995 122,215 24.2 14,635 28.2 36,846 11.5 11.7 2.01 17 3,083 22.6 369 929 10.3 61 23
1994 98,378 25.6 11,414 -16.0 33,037 6.3 12.2 2.04 17 2,515 23.9 292 845 10.6 62 22
1993 78,327 26.6 13,594 21.2 31,075 12.4 11.1 2.22 17 2,030 25.2 352 805 17.3 68 20
1992 61,869 19.6 11,219 15.4 27,655 13.1 10.9 2.30 17 1,622 17.8 294 725 9.5 70 20
1991 51,741 14.6 9,720 2.9 24,444 11.0 6.6 2.38 17 1,377 12.5 259 651 4.7 73 21
1990 45,167 24.4 9,443 -2.1 22,024 22.1 8.7 2.42 16 1,224 22.0 256 597 6.7 74 23
1989 36,305 20.6 9,643 19.2 18,033 15.3 5.8 2.14 20 1,003 18.7 266 498 4.1 66 27
1988 30,109 31.5 8,089 31.5 15,638 21.3 16.0 2.00 21 845 29.4 227 439 14.2 62 28
1987 22,903 25.6 6,153 16.6 12,890 23.0 12.3 1.90 21 653 23.4 175 368 10.4 59 27
1986 18,228 10.5 5,279 -6.0 10,484 7.8 4.3 1.77 22 529 8.8 153 304 2.7 55 27
1985 16,496 18.2 5,617 -6.4 9,723 10.5 13.0 1.83 22 486 16.5 165 286 11.5 57 27
1984 13,958 16.2 5,998 -1.3 8,800 14.9 14.5 1.94 22 417 14.9 179 263 13.0 60 27
1983 12,007 9.0 6,077 4.4 7,656 12.2 8.4 2.01 22 363 7.1 184 231 6.6 62 28
1982 11,012 17.0 5,819 5.4 6,822 24.4 15.5 2.07 22 339 15.3 179 210 13.6 64 28
1981 9,413 11.7 5,521 -1.9 5,483 19.4 7.8 1.92 22 294 10.1 172 171 6.3 60 28
1980 8,427 9.7 5,626 13.9 4,591 8.5 1.85 22 267 8.1 178 145 7.1 58 28
1979 7,683 11.3 4,941 20.5 3.1 1.89 21 247 9.3 159 21.7 59 27
1978 6,905 4,100 21.7 1.89 21 226 134 19.0 59 27

備註

  • 人均GDP:人均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按居民人口核算的GDP平均值;年度人均GDP則為年度GDP總量與年度平均居民人口比值。年度平均居民人口亦即年中居民人口(年中人口),為上年末與本年末居民人口平均值。由於中國內地長期實行戶籍管理,戶籍人口資料齊全,以前人均GDP核算採用戶籍人口。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性增加,用戶籍人口核算已經不能反映實際情況。2004年國家統計局提出實行按常住人口核算人均GDP,允許兩年的過渡期。有關中國內地人均GDP指標,非特別證明,則指按常住人口計算[2]
  • ^中國GDP」數據類型:GDP核算分為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全國GDP數據由國家統計局統一對外公佈,分年度「預計數」(年份前家「e」)、年度「初步核算數」 (年份前家「p」)、年度「初步核實數」(年份前家「r」)、年度「最終核實數」(年份前家「r」)與「修正數據」五個類型,季度初步核算數、季度初步核實數、季度最終核實數。其中「預計數」屬於估算數;「初步核算數」則於次年《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發佈;「初步核實數」則於次年出版的《統計年鑑》中發佈;「最終核實數」則於隔年出版的《統計年鑑》中發佈;「修正數據」則按照經濟普查的結果修正,其中經全國經濟普查之後修訂數據,修訂之後不再有變化。
  • ^ 中國官方對外公佈按照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計算的GDP,以按照生產法和收入法混合計算的GDP為標準。
  • ^ 地區生產總值(GDP或GRP)數據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的國民經濟核算資料,見諸於統計年鑑、經濟年鑑。關於「地區生產總值」中文名稱:國家統計局規定,自2004年開始,各地GDP中文名稱改為「地區生產總值」,特定地區的GDP用行政區的名字作定語,如「XX省生產總值」,簡稱為「XX省GDP」。各地GDP稱為「各地生產總值」。常見的有(自治區)區內生產總值、(省)省內生產總值、(縣)縣內生產總值[3]
  • ^ 1978-2003年曆年GDP:1992年進行第一次全國第三產業普查之後,已經對1978年至1992年的GDP歷史數據進行過修訂。1993-2004年曆年GDP:2004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已對歷年數據作出了修訂,參見2006年及其之後各年份地方《統計年鑑》與《中國統計年鑑》。
  • ^ 2004-2008年曆年GDP:2004年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已對歷年數據作出了修訂,參見2010年及其之後各年份地方《統計年鑑》與《中國統計年鑑》。
  • ^ 2009年及其以後年份GDP:中國國家統計局每年將對數據作出修訂,每年的修訂結果見諸隔年的《統計年鑑》,如2009年GDP第一次核實數據在2011年《統計年鑑》上公佈核實後的修訂修訂數據。GDP最終修訂數據參見之後的全國經濟普查。
  • ^ 「本幣」即人民幣CNY),人民幣折算美元USD),按國家統計局每年公佈的年均價換算(參見人民幣匯率)。
  • ^ 購買力平價PPP),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各經濟體歷年GDP本幣與購買力核算指標推算。購買力平價使用「國際元」,英文即international dollar,縮寫為Intl. $);或國際貨幣單位(英文即unit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縮寫ICU。購買力平價指標以1美元在美國的平均購買力為參考基數,故1國際元亦即1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故1國際元即等於1美元,常直接使用美元計量。鑑於購買力平價指標每半年修改一次,購買力平價折算指標僅供參考。
  • ^ 人民幣購買力平價(CNY) :根據2011年4月更新的數據,2010年中國GDP總量397,983億元,按購買力平價合100,857.1億國際元, 購買力平價指數3.9460人民幣合1國際元;2009年中國GDP總量340,902.8億元,按購買力平價折合90,573.8億國際元,購買力平價指數3.7638人民幣合1國際元;其他年份參見人民幣匯率。人民幣購買力平價參考來源:根據IMF - WEO數據推算,推算數據參見人民幣匯率#購買力平價
  • ^ 由於採取分級核算,地區生產總值(GDP)省級數據相加不等於內地全國總計;同理,地級層次數據累加不一定等於省級總計;縣級累加不一定等於地區級總計。
  • ^ 地理區域內人均GDP:使用加權平均法推算。地理區域指特定的區域,常指按照地理區域劃定的經濟大區,如中國中部經濟區;省層次下的區域,如廣東省粵北山區。區域內GDP總量從GDP1…GDPn之和;對應人均GDP為各個區劃單位的人均GDP1...人均GDPn,區域內人均GDP(人均GDP1×GDP1 + … + 人均GDPn×GDPn)/(GDP1 + … + GDPn)
  • ^ 港幣(HKD):港幣兌美元匯率,2010年按7.7692港幣合1美元,2009年7.7520合1美元,2008年7.7870合1美元,2005年7.7770合1美元,2000年7.7910合1美元。港幣購買力平價根據IMF發佈數據推算,2010年按5.366港幣合1國際元,2009年5.370合1國際元,2008年5.453合1國際元,2005年5.688合1美元,2000年7.482合1國際元。
  • ^ 澳門幣(MOP):澳門幣兌美元匯率按兌港幣固定匯率推算,2010年按8.0023澳門幣合1美元,2009年7.9842合1美元,2008年8.0206合1美元,2005年8.0109合1美元,2000年8.0260合1美元。澳門幣購買力平價以1港幣兌換1.03澳門幣固定匯率推算,2010年按5.5270澳門幣合1國際元,2009年5.5311合1國際元,2008年5.6166合1國際元,2005年5.8586合1國際元,2000年7.7065合1國際元。

來源

  1. 1978年~2011年以本幣核算為基礎的原始數據出自《雲南統計年鑑2012》(ISBN 978-7-5037-6702-9)或參考國家統計數據庫-年度數據 ;2012年系初步數據,來源參見國家統計數據庫-季度數據(2012年第四季度數據)《2012年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各個年份GDP與人均GDP購買力平價根據IMF-WEO數據庫(2013年4月16日更新數據) 推算(購買力平價:人民幣折算國際元折算係數保留四位小數,如2012年4.1862人民幣折合1國際元);基於美元GDP數據根據中國外匯管理局公佈的人民幣年平均匯率推算(具體參考《中國統計年鑑》發佈的各年份平均匯率)。人民幣匯率和人民幣購買力平價指標具體參見條目人民幣匯率
  2. 中國內地使用常住人口計算地區人均GDP
  3. 關於「地區生產總值」中文名稱:《國家統計局關於改進和規範地區GDP核算的通知》(國統字[2004]4號):地區GDP的中文名稱改為「地區生產總值」;特定地區的GDP用行政區的名字作定語,如「XX省生產總值」,簡稱為「XX省GDP」。各地GDP稱為「各地生產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