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南平市
地級市
南平市延平區夜景
南平市延平區夜景
綽號:閩北
南平市在福建省的地理位置
南平市在福建省的地理位置
國家 中國
福建省
設立1994年9月5日
政府駐地建陽區南林大街36號
下級行政區2市轄區、3縣級市、5
政府
 • 市委書記袁超洪
 • 人大常委會主任羅志堅
 • 市長林建
 • 政協主席林斌(女)
面積
 • 地級市26,280 平方公里(10,150 平方英里)
 • 市區6,036 平方公里(2,331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全省第1位(佔全福建省21.2%)
最高海拔2,158 公尺(7,080 英尺)
人口(2015)
 • 地級市264萬人
 • 排名全省第7位(佔全福建省6.88%)
 • 密度100.5人/平方公里(260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15)78萬人
 • 城鎮(2015)142.56萬人
語言
 • 官方語言普通話
 • 母語方言閩北語閩贛語閩東語吳語官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353000、354000
電話區號599
車輛號牌閩H
氣候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年均溫19.5 ℃
年降水1,652.6毫米
行政區劃代碼350700
舊稱延平、劍州
本地生產總值(2017)¥1,626.51億(全省第9位,佔全福建省5.17%)
215.06億美元匯率
人均¥50,932(全省第9位
8,177美元(匯率)
網站http://www.np.gov.cn/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福建統計年鑑-2016》[永久失效連結]
南平市
繁體字 南平
簡化字 南平

南平市閩北語羅馬字Nâng-běng-chī),別稱閩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北。市境東南界寧德市福州市,南抵三明市,西鄰江西省撫州市,北接江西省鷹潭市上饒市,東北達浙江省衢州市麗水市。地處武夷山脈東麓中低山地,西北屬杉嶺,北部屬仙霞嶺,東南屬鷲峰山建溪自北往南縱貫中部,在延平區沙溪富屯溪匯合成閩江。全市總面積26,280平方公里,人口264萬,市人民政府駐武夷新區

歷史

古代

漢及以前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土著人在此繁衍生息。時期,天下分九州。南平屬揚州。時,屬七閩地。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建立閩越國,南平屬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南平屬閩中郡。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南平屬閩越國。漢建元六年(前135年),餘善封為東越王,在閩北割踞,閩越改稱東越餘善分別在今浦城縣武夷山市建陽市邵武市建成六座城堡拒漢。漢元封元年(前110年),東越被漢王朝所滅,立冶縣,南平屬之。

南平建置區劃始於東漢建安初年(約196年),福建境內設置5縣,南平境內有南平、建安(今建甌)、漢興(今浦城)3縣,屬會稽南部都尉,是最早的縣級行政區劃。漢建安八年(203年)移南部都尉於建安。建安十年(205年),析建安桐鄉及今江西上饒一部分地置建平縣(今建陽)。

三國

吳永安三年(260年),以會稽南部地置建安郡,郡治建安(今建甌)等10縣(即今福建全境)。建安郡成為福建省最早的地區級建制。

兩晉南北朝

實行州、郡、縣三級地方政區制。太康三年(282年),建安郡屬揚州。元康元年(291年),屬江州(今江西九江)。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屬東揚州。陳永定初年(約557年),改屬閩州(今福州)。光大二年(568年)屬豐州(今江西撫州)。

隋唐

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縣,將原州、郡、縣三級政區制改為州、縣二級政區制,廢郡後的建安屬泉州(今福州)。大業初(約605年),屬閩州(治福州)。大業三年(607年),閩州又改名建安郡。

王朝實行道、州、縣制度。武德四年(621年),州治從福州移至建安(今建甌),並改郡為建州,屬泉州都督府。景雲二年(711年),屬閩州都督府。天寶元年(742年),改建州為建安郡,屬江南東道採訪使。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建州,屬福州都督府。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屬福州節度使。大曆六年(771年),屬福州都團練觀察處置使。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龍啟二年(934年),王審知在福建建立閩國,建州屬之。後晉天福八年(943年),王審知之子王延政在建州建國,國號「」。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殷亡,改建州為永安軍,不久又改為忠義軍。同年,析建州地置劍州,治劍浦(今南平)。時境內二州並立。

宋元

代,實行路、府(州、軍)、縣三級政區制。開寶八年(975年)改忠義軍為建州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建州劍州同屬兩浙路。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因四川亦有劍州,改南平劍州為南劍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增置邵武軍,治邵武,境內2州1軍並立。雍熙二年(985年),建州、南劍州、邵武軍改屬福建路端拱元年(988年),升建州為建寧軍節度,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再升為建寧府。

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邵武軍為邵武路。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建寧府為建寧路,南劍州為南劍路。大德六年(1302年),改南劍路為延平路,閩北3路同屬福建行中書省

明清

代,洪武元年(1368年),改建寧路為建寧府,邵武路為邵武府。洪武二年(1369年),改延平路為延平府。3府同屬福建布政使司

代,建制沿襲明制,境內設3府。[1]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州、廳)改道,實行省、道、縣三級政區制。福建省設東、西、南、北4道,閩北為北路道,道所在地南平(轄16縣)。民國3年6月,改為建安道。民國16年廢道,實行省、縣二級政區制,閩北各縣直屬福建省。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在閩北設延建省。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失敗,2月成立福建省政府。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7月由於福建省屬「剿匪」省份,為便於督察,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制度,設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全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閩北境內設第三(駐南平縣)、第九(駐邵武縣)、第十(駐浦城縣)3個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福建省改劃為1市7個行政督察區,閩北境內設第二(駐南平)、第三(駐浦城)2個行政督察區。民國27年8月,第三行政督察區專署由浦城移駐建陽縣。此後,兩區建制沿續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南平地區大部分縣解放。 [2]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閩北大部分縣解放,9月境內設兩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即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建甌縣;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南平縣。

1950年3月,為便於與民國建制的識別,省人民政府通知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冠以駐縣名。4月1日,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名建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名南平行政督察專員公署。9月27日,建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遷至建陽,改稱建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1月1日,建陽、南平兩公署分別改稱福建省建陽區專員公署、福建省南平區專員公署。1955年3月,又分別改稱建陽專員公署、南平專員公署。1956年3月26日,撤銷建陽專員公署,所屬各縣劃歸南平專員公署。

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2月19日成立南平地區革命造反委員會。3月18日。南平地區革命造反委員會改稱南平地區革命委員會。1968年5月15日,根據福建省軍區的指示,改稱為南平專區革命委員會。

1970年9月,南平專區駐地遷駐建陽。1971年7月1日,正式掛牌稱建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3月,撤銷建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福建省建陽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10月,邵武撤縣建市。1988年10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建陽地區駐地遷回南平,1989年1月1日,正式更名為南平地區行政公署。1989年8月,崇安撤縣設市更名為武夷山市。1992年12月,建甌撤縣設市。1994年3月,建陽撤縣設市。1994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平地區設立地級南平市,原縣級南平市同時改設為延平區,南平地區建制至1995年1月18日終止。[3]2014年5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建陽市、設立南平市建陽區的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南平市政府由延平區遷至建陽區[4][5][6][7]2015年3月18日,建陽區政府正式掛牌成立。[8]2020年,南平市政府正式搬遷至建陽區。[9]

2020年7月8日 武夷山遭強暴雨襲擊 全市停水 景區關閉

地理

位置

地處福建北部,故稱閩北。介於東經117°00′至119°25′,北緯26°30′至28°20′之間。南靠閩江,北枕武夷。與寧德市三明市、浙江省江山龍泉慶元等縣(市)相鄰,江西省資溪鉛山廣豐等縣(市)接壤。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一個設區市政區域。

地形

境內地形地貌受構造運動的影響強烈、構造地貌特徵相當明顯,山脈多呈東北--西南走向。低山丘陵分佈廣,河谷地形呈峽谷或「V」、「U」狀鑲嵌該市各地,山間盆谷地沿河交替分佈,山地切割明顯,高差懸殊,以斷裂為主的斷塊山,山峰陡峭,斷層崖、斷裂谷等斷層地貌分佈廣。中山集中分佈於西北、東北和西南部,由武夷山、杉嶺、仙霞嶺鷲峰山4大山脈構成地形走勢。中部和南部以低山丘陵盆地為主。土地總面積2.63萬平方公里,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佔總面積12.09%,海拔500-1000米的佔44.03%,海拔300-500米的佔21.38%,海拔300米以下的佔22.50%。[10]

氣候

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

南平市氣象數據(1971年至200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2.3
(72.1)
24.5
(76.1)
30.8
(87.4)
36.0
(96.8)
38.3
(100.9)
39.6
(103.3)
42.1
(107.8)
41.4
(106.5)
39.2
(102.6)
37.6
(99.7)
34.3
(93.7)
26.9
(80.4)
42.1
(107.8)
平均高溫 °C(°F) 14.7
(58.5)
15.7
(60.3)
19.4
(66.9)
24.4
(75.9)
27.9
(82.2)
31.3
(88.3)
34.6
(94.3)
34.0
(93.2)
30.9
(87.6)
26.6
(79.9)
21.3
(70.3)
16.7
(62.1)
24.8
(76.6)
平均低溫 °C(°F) 6.5
(43.7)
8.0
(46.4)
11.4
(52.5)
15.8
(60.4)
19.5
(67.1)
22.6
(72.7)
24.5
(76.1)
24.2
(75.6)
22.0
(71.6)
17.6
(63.7)
12.3
(54.1)
7.4
(45.3)
16.0
(60.8)
歷史最低溫 °C(°F) −5.7
(21.7)
−6.3
(20.7)
−2.1
(28.2)
3.8
(38.8)
9.6
(49.3)
14.8
(58.6)
20.3
(68.5)
20.0
(68.0)
17.4
(63.3)
10.5
(50.9)
2.4
(36.3)
−4.2
(24.4)
−6.3
(20.7)
平均降水量 mm(吋) 59.2
(2.33)
109.8
(4.32)
202.9
(7.99)
216.2
(8.51)
277.6
(10.93)
260.0
(10.24)
148.9
(5.86)
127.6
(5.02)
100.7
(3.96)
73.1
(2.88)
41.2
(1.62)
35.4
(1.39)
1,652.6
(65.05)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11.7 14.8 18.3 19.1 19.7 17.3 12.6 13.9 11.8 8.2 7.0 7.7 162.1
平均相對濕度(%) 78 79 80 79 80 81 75 76 77 76 77 77 78
月均日照時數 95.6 82.2 89.4 111.4 129.8 156.1 241.1 223.8 175.2 157.4 131.6 127.0 1,720.6
可照百分比 29 26 24 29 31 38 57 55 48 44 40 39 39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

物產

野生植物有、毛竹、黃楊、楠、樟、花梨等。 南平縣是中國重點竹區,有竹林422萬畝,佔全國竹區總面積的10.5%。南平是1999年中國林業部命名為「竹子之鄉」的10個縣市之一。1995年竹業出口創匯1.03億元。 礦產資源有銅、鐵、鎢、石英砂、石灰石、大理石、重晶石、瓷土、鈮、鉭等。 森林資源豐富,造紙業發達。

政治

現任領導

南平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南平市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南平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南平市人民政府

市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南平市委員會
主席
姓名 袁超洪[11] 羅志堅[12] 林建(代)[13] 林斌(女)[14]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福建省上杭縣 廣東省大埔市 福建省上杭縣 福建省寧德市
出生日期 1970年6月(53-54歲) 1964年9月(59歲) 1970年6月(53-54歲) 1968年8月(55歲)
就任日期 2023年2月 2019年1月 2020年9月 2021年1月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南平市現轄2個市轄區、5個,代管3個縣級市

南平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5]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注 1][16]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注 2][17]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18]
街道
辦事處
350700 南平市 Nánpíng Shì 26,279.67 2,680,645 建陽區 353000 24 72 43
350702 延平區 Yánpíng Qū 2,652.84 454,605 紫雲街道 353000 6 13 2
350703 建陽區 Jiànyáng Qū 3,383.36 340,843 潭城街道 354200 2 8 3
350721 順昌縣 Shùnchāng Xiàn 1,979.53 179,064 雙溪街道 353200 1 8 3
350722 浦城縣 Pǔchéng Xiàn 3,375.87 297,719 南浦街道 353400 2 9 8
350723 光澤縣 Guāngzé Xiàn 2,240.25 130,294 杭川鎮 354100 3 5
350724 松谿縣 Sōngxī Xiàn 1,043.01 130,867 松源街道 353500 1 2 6
350725 政和縣 Zhènghé Xiàn 1,744.24 179,413 熊山街道 353600 1 4 5
350781 邵武市 Shàowǔ Shì 2,859.39 273,721 昭陽街道 354000 4 12 3
350782 武夷山市 Wǔyíshān Shì 2,802.71 259,668 崇安街道 354300 3 3 4
350783 建甌市 Jiàn'ōu Shì 4,198.47 434,451 甌寧街道 353100 4 10 4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645549人[19],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減少171032人,減少6.46%,年平均減少0.62%。其中,男性人口為1358661人,佔51.36%;女性人口為1286888人,佔48.6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5.58。0-14歲人口為469159人,佔17.73%;15-64歲人口為1909352人,佔72.18%;60歲及以上人口為385978人,佔14.5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267038人,佔10.09%。

經濟

南平市經濟在福建處於中下游水平,礙於地理條件限制,經濟難以趕超沿海地區。目前主要經濟支柱為化學工業旅遊業南孚電池即為南平地方品牌。南平具有豐富旅遊資源,第三產業有較大發展空間。

南平市各區(縣、市)經濟數據(2013年)
區劃名稱 國民生產總值(億元)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元)
南平市 1105.82 42127
延平區 241.32 51454
順昌縣 75.64 40125
浦城縣 95.19 31726
光澤縣 61.50 47308
松谿縣 35.67 29721
政和縣 38.92 23305
邵武市 164.19 59600
武夷山市 109.89 47779
建甌市 158.39 34887
建陽市 125.18 43019

大型企業

文化

南平市的南平南詞、武夷山市的武夷岩茶製作技藝、邵武市的邵武儺舞、建甌市的建甌桃幡及政和縣的四平戲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語言

南平市境內主要通行閩北語,西部為帶有閩語贛語過渡性質的邵將語,東部接壤福州市的地區講閩東語福州話浦城縣北部地區講吳語上麗片方言。延平城區西芹鎮南平話,當地人稱之為「土官話」,是官話閩北話地區的一處方言島

教育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勝古蹟

  • 九峰山
  • 茫盪山
  • 溪源峽谷
  • 石佛山
  • 明翠閣
  • 開平寺

交通

國家高速公路

國道

省級道路

鐵路

航空

連接武夷山市與廈門市的廈航波音737客機

武夷山機場是南平地區唯一的民用機場。武夷山市的山區地形,造成地面交通耗時較長,武夷山機場則成為福建北部地區極其重要的外聯快速交通基地。擴建後的武夷山機場,已連接中國特大城市北京廣州深圳以及香港,年旅客流量達70萬人次[20]。此外,南平還使用鄰近的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三明沙縣國際機場。

武夷山市空中交通數據
目的地 到達機場 航距
省、直轄市、地區 城市 - 距離 飛行時間
廣東省 廣州市 白雲國際機場 670km 1小時
廣東省 深圳市 寶安國際機場 700 km 1小時
福建省 廈門 高崎國際機場 350 km 40分鐘
上海市 上海市 浦東國際機場虹橋國際機場 530 km 50分鐘
北京市 北京市 首都國際機場 1400 km 2小時10分
河南省 鄭州市 新鄭國際機場 870 km 1小時30分

友好城市

截至2007年10月31日,南平市已經與2個國家建立了2對國際友好城市關係[21]

友好城市 結好時間 簽字地點
美國 史丹福市(美國康涅狄格州 1993年7月2日 史丹福市
澳大利亞 奧爾伯里市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 2003年9月6日 南平市

註釋

  1.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2.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參考文獻

  1. 清及其以前南平市建置. 南平市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13-05-14 [2013-07-10] (中文). 
  2. 民国时期南平市建置. 南平市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13-05-14 [2013-07-10] (中文).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平市建置. 南平市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13-05-14 [2013-07-10] (中文). 
  4. 福建省南平市行政区搬迁获国务院批准. 中國新聞網. 2014-05-27 [2014-05-27] (中文). 
  5. 国务院批复同意南平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2014-05-28]. 
  6. 南平市政府迁址建阳获国务院批复. [2014-05-28]. 
  7. 南平市政府第三次“搬家” 将迁至新设建阳区. [2014-05-28]. 
  8. 建阳撤市设区正式挂牌. 福建日報. [2015-03-18] (簡體中文). 
  9. 南平市政府搬迁升旗仪式. 微博. [2020-01-02]. 
  10. 南平市地形地貌. 南平市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13-05-14 [2013-07-10] (中文). 
  11. 袁超洪任南平市委书记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district.ce.cn. [2023-02-23]. 
  12. 罗志坚当选南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國經濟網. [2017-07-22]. 
  13. 袁超洪当选南平市市长 李腾当选市监委主任. 中國經濟網. [2020-09-29]. 
  14. 林斌当选南平市政协主席 黄美萍当选副主席. 中國經濟網. [2021-01-21].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01]. 
  16. 《南平市“十二五”土地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南平市國土資源局. [2018-04-22]. 
  17. 南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南平市人民政府.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19. 南平市統計局. 《南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 《闽北交通发展历程:小木船到"铁公机"并举》. 福建日報東南網. [2010-04-22] (簡體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21. 福建省与国外友城关系一览表. 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2008-03-05] (簡體中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