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牛首山是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的低山丘陵,屬於寧鎮丘陵西段南支,主峰海拔242.9米,因山頂南北雙峰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覽古》:「遙望兩峰爭高,如牛角然」),又名天闕山。 自南朝起,牛首山一帶佛教鼎盛,是佛教牛頭禪發祥地,有宏覺寺和始建於唐朝宏覺寺塔。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岳飛在牛首山、韓府山一帶大敗金兀朮,抗金故壘至今猶存。牛首山南麓還有三寶太監鄭和墓

歷史

公元317年,司馬睿渡江建立東晉並定都於建康(今南京)。想要在正南門宣陽門(今中華門)外監理雙闕。丞相王導深知東晉初建不宜大興土木,請司馬睿出宣陽門南望牛首山,趁機勸說司馬睿:「此天闕也,豈煩改作!」司馬睿打消興建雙闕的想法,改牛首山為天闕山。

公元459年,南朝宋大明3年,在其山建設幽棲寺

公元461年,南朝宋大明5年,高僧辟支和尚曾在牛首山西峰南坡山洞裡修行過,辟支和尚住過的山洞稱辟支佛洞,又叫佛窟洞,牛首山當時被稱為仙窟山。

公元503年,南朝梁天監2年,司空徐度於佛窟寺(今宏覺寺),該寺位於牛首山南。

公元643年,唐貞觀17年,法融禪師接受禪宗四祖道信之點撥,於幽棲寺北岩建立茅茨禪室並創立牛頭禪宗,後授徒傳法。

公元774年,唐大曆9年,牛首山建成宏覺寺塔,又稱之為唐塔。

公元943年,南唐李昪與他皇后宋氏的「欽陵」、中主李璟與他皇后鍾氏的「順陵」安葬於牛首山南麓,並稱為南唐二陵。

1050年,北宋皇祐2年初期,在牛首山西峰原佛窟寺處建立辟支塔。

公元1436至1449年,明宣德8年4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後葬於牛首山。

公元1636至1948年,清朝時期,弘覺寺為避乾隆名諱弘曆,改為宏覺寺。民國時期,宏覺寺再次更名為普覺寺。

1993年,宏成法師重建宏覺寺,並將新寺地址選在祖堂山(原幽棲寺遺址)旁邊。

2008年7月,在大報恩寺遺址(長干寺地宮)出土裝有佛頂骨舍利的鐵函文物。

2010年6月12日,上午9點15分,棲霞寺密藏千年的「釋迦牟尼佛佛頂真骨」再次重現。同年,經過宗教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佛教和文物界研究的同意,在牛首山遺址公園內建地宮安奉佛頂骨舍利。

2011年9月,經過江寧區政府對《天闕藏地宮,雙塔出五禪——牛首勝境》方案,並確定釋迦牟尼佛佛頂骨舍利安奉的地點,以及最終方式。

2015年10月27日,牛首山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供奉大典舉行,同時牛首山文化旅遊區也落成並開園。[1]

地理環境

牛首山海拔為242.9米[2],屬於北溫帶、泛熱帶分布為主,山體呈三迭系黃馬青組砂岩,是沿江低山丘陵一部分;也是寧鎮山脈西段三個之中的南分支。牛首山地區擁有植物六百一十八種,一百三十六科三百九九屬。分別為:裸子植物六科十四屬十八種、蕨類植物十科十二屬十五種、雙子葉植物一百零一科三百零九屬四百九十九種、被子植物一百二十科三百七十三屬五百八十五種、單子葉植物十九科六十四屬八十六種。

參考

  1. 牛首历史-中国 南京 牛首山 官方网站. www.niushoushan.net. [2020-09-16]. 
  2. 景区概况-景区概况-中国 南京 牛首山 官方网站. www.niushoushan.net. [2020-09-1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