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紅樓夢
紅樓夢甲戌本
作者曹雪芹
高鶚程偉元編輯整理
類型章回小說
版本脂硯齋評本、程偉元本
成書年代乾隆(有爭議)
保存狀態章回:通行程高本120回(個別學者有異說)
紅樓夢
頤和園長廊彩繪
繁體字 红楼梦
簡化字 红楼梦

紅樓夢》,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是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首。《紅樓夢》書內提及的別名,還有《情僧錄》、《風月寶鑑[1]、《金陵十二釵》;故事是從女媧補天時所剩下的一塊石頭講起,因此又名《石頭記》。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題為《紅樓夢》(甲辰夢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後,《紅樓夢》便取代《石頭記》成為通行的書名。

原本前80回尚存。程偉元稱自己經過多年收集,重金購得《紅樓夢》後四十回殘稿,並與高鶚一起對不連貫的地方進行補綴。於1791年和1792年印行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一百多年間,《紅樓夢》以此120回本流傳。但某些學者研究認為:據脂硯齋批語,本書應少於114回,並據此認定後40回為偽作。但持後40回含有曹雪芹原稿觀點的人認為《紅樓夢》第一回已說作者增刪改數次,不排除作者在這部巨著的數年寫作途中更改思路和故事架構,因此出現不符。也有人[誰?]認為脂批屬於偽造。

從1920年代開始,胡適「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認為後四十回非曹雪芹著,並提出高鶚續書後四十回,且後四十回不如前八十回,程乙本並非紅樓夢最佳讀本。胡適在甲戌本跋中舉例,天香樓事合家皆知,「無不納罕,都有些傷心」,程乙本竟作「無不納悶,都有些疑心」,質疑扭曲上下文意。

人民文學出版社認為後四十回是無名氏續,並由程偉元高鶚整理,且此無名氏的生活年代要晚於曹雪芹,而早於高鶚和程偉元。[2]另外周汝昌則認為《紅樓夢》原著共108回,現存76回(六十四、六十七、七十九、八十回非曹雪芹原作),後28回迷失。

《紅樓夢》被評為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極高。在20世紀,《紅樓夢》是中國最受重視的文學作品之一。因為其不完整性、原作者曹雪芹已亡故、內容鉅細靡遺且結局設定超乎尋常等特性,留下許多謎團引人探究,也構成了一門學問——紅學。自胡適作《紅樓夢考證》以來,一般認為曹雪芹以其家族的命運投射在《紅樓夢》一書。

作者

「紅樓夢作者究竟是誰」這個問題引起中國文學界的漫長爭論,並持續至今。在1791年發行的程甲本稱作者相傳不一。

只有在原作第一回里,作者提及「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但曹雪芹是假託的名字,還是實有其人?紅學界對此一直存有爭議。早期一般認為前80回與後40回是同一作者,直到1920年代,胡適提出《紅樓夢》後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的作者並非同一人,懷疑後40回為高鶚所寫。經過許多人多番考證,此後普遍被接受的觀點是:前八十回的作者為曹雪芹,後四十回的作者為高鶚。但是,隨著研究深入,2010年代出版的《紅樓夢》署名又從「曹雪芹、高鶚著」更改為「曹雪芹著,無名氏續」,使得作者問題進一步複雜化[3]

前八十回

清朝孫溫所繪大觀園
清朝孫溫所繪第38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

《紅樓夢》第一回正文中,將作者歸之為「石頭」,這自然是小說家自言。緊接著又提到,此書經「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而早期抄本中的大量脂批則直指曹雪芹就是作者。如甲戌本第一回有批語:「若云雪芹披閱增刪,然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脂批還多次說《紅樓夢》的故事很多取材於曹家史實,也可作為旁證。由於脂批中透露作批者與曹雪芹及其家族關係緊密,也熟知甚至部分地參與了《紅樓夢》的創作,因此脂批可以說是曹雪芹作為《紅樓夢》作者的最直接證據。但曹雪芹也仍可能為原本作者之化名,甚至脂評也可能為故意誤導當權者判斷,而幫助隱瞞作者真實身分。

清朝詩人明義在其《題紅樓夢》詩中說:「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蓋其先人為江寧織府。其所謂大觀園者即今隨園故址。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余見其鈔本焉。」另一位清朝宗室詩人永忠作於乾隆三十三年的詠《紅樓夢》詩題曰:「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雪芹三絕句(姓曹)」。這大概是除《紅樓夢》本身和脂批之外,最早指出曹雪芹是《紅樓夢》作者的記載。明義和永忠都是曹雪芹同時代人,雖然沒有證據表明他們認識曹雪芹,但他們與曹雪芹的朋友敦誠敦敏兄弟有密切往來,因此他們的說法被認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是迄今沒有在敦誠、敦敏兄弟的文字中找到關於曹雪芹是《紅樓夢》作者的記載。

在《紅樓夢》的各種抄本以及過去的絕大部分刊印本上,並沒有署明作者是誰。但在脂硯齋等人的批語中以及與曹雪芹同時代的永忠、明義和袁枚等人的文字記載中,都已明確地視曹雪芹為原作者。20世紀初,胡適等人考定曹雪芹為《紅樓夢》前八十回的作者,這是以胡適為代表的「新紅學」之代表性觀點,後來脂本脂批的發現更強有力地支持了這一結論。在曹雪芹生前,《紅樓夢》前八十回已基本定稿。八十回以後,他也已寫出了大部分初稿,但卻並未流傳下來。[2]

近年來,一些學者對脂本的由來提出質疑。大陸學者歐陽健所著《還原脂硯齋》以版本學和明清小說研究得出結論,「脂本出現在程甲本與程乙本之後」。歐陽健還認為,脂批版本全部為後人抄錄版本,而非原本。而且,這些抄本全部於胡適理論發布後忽然出現,其中觀念語言所有不符合常識之處,有後人作假之嫌。

近年來雖不斷有人提出《紅樓夢》作者另有其人,但均缺乏足夠的證據。

後四十回

早期觀點認為,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一樣,都是同一作者所作,直到1920年代,胡適提出《紅樓夢》後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的作者並非同一人。對於後四十回作者,主要有如下幾種觀點:

  • 曹雪芹是唯一作者
    • 白先勇先生近作《正本清源紅樓夢》認為,沒有人能夠續作紅樓,還一續四十回,佔全書的三分之一。他相信,曹雪芹生前已經完成了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他還認為:「曾有人指出,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文風有差別等,據此認為後四十回是高鶚續寫,但這都不是「鐵證」,「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我也寫作,《紅樓夢》前八十回已經千頭萬緒,如果真的換人續寫,不可能模仿的那麼一致。從小說家的角度來看,我相信前後是一個人寫的」。[4]
    • 高陽亦認為,曹雪芹是《紅樓夢》唯一的作者。
  • 主要作者仍是曹雪芹,由程偉元高鶚根據曹雪芹舊稿增補刪減而成。
    • 此說的主要依據便是程氏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120回本《紅樓夢序》中說,後40回中有20餘回是他自「藏書家甚至故紙堆」中找到[5],剩餘10數回則得之於「鼓擔」,他和高鶚只是「細加厘剔,截長補短」。同一時間前後,周春在《閱紅樓夢隨筆》提到乾隆庚戌年(1790年):「雁隅以重價購抄本兩部,一為石頭記,八十回;一為紅樓夢,一百二十回,微有異同。」相當一部分人相信,後40回中的確保留了部分曹雪芹的舊稿[6]
    • 在程甲本問世之前已有一百二十回《紅樓夢》抄本流傳在世。證據有三:1.周春《閱紅樓夢隨筆》記載:「乾隆庚戌秋,楊畹耕語余云:『雁隅以重價購鈔本兩部:一為《石頭記》,八十回;一為《紅樓夢》,一百廿回,微有異同。』乾隆庚戌,即乾隆五十五年(1790),在《紅樓夢》程甲本之前,與程偉元《紅樓夢序》所言「好事者每傳抄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值得數十金,可謂不脛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傳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十分吻合。2.脂本《紅樓夢》中唯一的一百二十回本是《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簡稱《紅樓夢稿》。3.富察明義題紅樓夢》絕句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題紅詩,早於程甲本出現,而且透露出《紅樓夢》後四十回的情節信息。蔡義江指出:明義《題紅樓夢》「末了三首已寫到八十回後賈府敗落事,且並無『未窺全豹』之憾」。如「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詩意流貫在第二十七回與第九十七回之間;「莫問金姻與玉緣,聚如春夢散如煙;石歸山下無靈氣,縱使能言亦枉然。」概括了寶玉與寶釵的「金玉良緣」及命運結局,濃縮了一百二十回《紅樓夢》的一條重要意脈。[7][8]
    • 林語堂認為後40回為曹雪芹著,程高「修補」。他認為:第一,不能因為讀者自己不喜歡後40回情節就認定是偽作:「我讀一本小說,可以不滿意故事的收場,但是不能因為我個人不滿意,便「訂」為小說末部是「偽」。這樣還算得科學的訂偽工作嗎?」,第二,前後情節有個別不符可能是作者寫作中幾易其稿所致,不能就此定為偽作:「關於後四十回的發展,有四五處與前八十回所暗示不符(雪芹曾有一百二十回的回目),如史湘雲的「金麒麟白首雙星」的話等。誰也應該知道,文人自初稿至殺青的時候,尤其在這樣的巨幅,經過十年苦心經營,易稿再四,作者到了收場,應當與初稿擬定略有不同,或有刪削。作者應有此權利。這不足為後四十回為高鶚「作偽」之證。脂硯齋本「畸笏」已經明明說有幾回,因人家借閱而散佚,當時的情形可見。殘稿一定有散佚,經過高鶚的整理補訂才有個眉目連貫。這真是文學史上一件大事,我們不應作求全之毀,因為有些小出入而斷定後四十回是「偽」。」,第三,若曹雪芹只寫了80回,則自甲戌本出現直到其去世,曹雪芹究竟在幹什麼?於理不合:正如胡適推算,「如果甲戌以前雪芹已成八十回書,那麼,從甲戌到壬午這九年之中,雪芹做的什麼書?」「雪芹既有十年時間可以補完此本小說之重要下部,使成完璧,豈有不補完之理?」第四,林語堂舉出14件後40回與前80回呼應的地方,認為前後照應,人物性格品行並無二致,除非是曹雪芹本人,其他人極難代筆。[9][10]
    • 王蒙認為:「續書的不可能」、「從理論上、創作心理學與中外文學史的記載來看,真正的文學著作是不可能續的⋯⋯至於像《紅樓夢》這種頭緒紛繁,人物眾多,結構立體多面,內容生活化、日常化、真實化、全景化的小說,如何能續?不要說續旁人的著作,就是作者自己續自己的舊作,也是不可能的。而高鶚續了,續得被廣大讀者接受了,要不是民國後幾個大學問家特別是胡適的『考據』功夫,讀者對全書一百二十回的完整性並無太大懷疑。」[11]
    • 唐德剛認為,後四十回部份是曹雪芹舊作,高鶚另補寫了一部份,故後四十回有的非常好,有的非常壞,並不協調[12]
    • 中國紅學會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胡文彬認同程高二人僅僅是整理了曹雪芹的殘稿加以增刪補綴,他認為:第一,後四十回雖然水平比不上前八十回,但前八十回埋下的伏筆,在大方向上,後四十回基本都有體現。第二,從那時到現在沒有一個續書比得上程高本的後40回。第三,「高鶚沒有時間寫、沒有才華寫,他根本也沒寫。那時他正在忙著弄八股文準備應試,想辦法走後門當縣令。」第四,「大家痛罵高鶚是不公平的,應該公正評價後四十回,程偉元、高鶚的工作使得有一個120回本傳世,這個功勞不應抹殺。」[13]此外,他還認為:後四十回可能是曹雪芹沒有經過修改的一個散稿,「正因為如此,會在結構上出現一些不銜接的地方,包含了程偉元、高鶚的修改。他們也在序言中說明,為整理出版120回刻本而『截長補短』」。[4]
    • 有些人認為程高是歷史人物,有史可考,脂硯齋是個無史可考的人物,從歷史研究的方法論上來看,應當更重視有史可考的人物而不是無史可考的人物,反對「疑程高不疑脂」的做法,認為「作為歷史人物,程偉元、高鶚有確鑿史料可證其真,而脂硯齋則有些虛無縹緲,似有似無。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只信脂硯齋而不相信高鶚和程偉元,不惜用脂硯齋否定高鶚,這是令人奇怪的一種思維方式。」[14]
    • 有人認為不能因前80回和後40回文筆水平有差異就認為是兩人所作,並舉出其他文學作品的例子:《三國演義》在諸葛亮死後就不那麼精彩,《水滸傳》在招安之後也沒有那麼精彩……[14]
    • 認同這一觀點的還有[15][16][17][18]
  • 完全由程高二人續寫而成。
    • 胡適是這種說法的重要提倡者,他首先質疑程氏乾隆五十六年120回本《紅樓夢序》的說法不可靠[5],又根據俞樾《小浮梅閒話》所引張問陶《船山詩草》中《贈高蘭墅鶚同年》一篇的小註:「紅樓夢八十回以後,俱蘭墅(高鶚)所補。」,斷言《紅樓夢》後40回是高鶚續作。但支持後40回主要作者為曹雪芹的人認為,此處的「補」應理解為在曹雪芹原著上的「增補」,而不是指完全由高鶚補寫。[15]胡文煒認為,按照高鶚的年表,1788年高鶚中舉人,1791年程甲本出版,1792年程乙本出版,1795年高鶚中進士殿試三甲一名,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高鶚要一邊準備舉人、進士的科舉考試,一邊還要撰寫近三十萬字的後40回,且要邊寫邊仔細閱讀和揣摩前80回作者意圖和大量伏筆,仔細冒充不被識破,難度極大,幾乎不可能。[17]
  • 無名氏續,程高整理
    • 程高僅根據後四十回成稿作編輯工作,而該稿也非曹雪芹所做,疑後四十回作者另有其人。1976年,文雷(胡「文」彬、周「雷」合用筆名)發表了〈程偉元與紅樓夢〉(《文物》,1976,第10期),主張程偉元與高鶚兩人的確是根據已有的後四十回稿,同時參與了整理、篡改與修補,但根據諸多新舊證據,質疑後四十回的作者也非曹雪芹,應當另有其人。目前越來越多的《紅樓夢》已經改稱「曹雪芹著、無名氏續」,而不是原先的「曹雪芹、高鶚著」。[3]
    • 俞平伯的助手王佩璋最早質疑高鶚是續書作者一說。王佩璋將程甲本與程乙本逐字校對,發現程乙本根本不是「聚集各原本,詳加校閱」的結果,僅是錯別字也不比程甲本少,並且是越改越壞,這種例子約有120處。如果高鶚是後四十回的作者,改自己的稿子怎麼會越改越壞呢?[19]
    • 高鶚原本受程偉元邀請一起整理修訂《紅樓夢》,並非為了謀取名利,如果說是他續寫了後四十回,為什麼要隱瞞呢?實際上,高鶚對他參與了《紅樓夢》修訂一事很是得意,從不掩飾。他不僅給自己起了號:紅樓外史,還寫了一首詩《重訂〈紅樓夢〉小說既竣題》:「老去風情減昔年,萬花叢里日高眠。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禪。」[19]
    • 除了張問陶那條「傳奇《紅樓夢》八十回以後,俱蘭墅所補」資料外,再沒有找到任何一條能證明高鶚續書的文獻資料。所以,有理由認為,高鶚、程偉元沒撒謊,高鶚不是後四十回的作者,只是一個整理者。[19]
  • 其他爭議性觀點
    • 前八十回與後四十回作者是明末清初詩人吳梅村[20]。據《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列傳二百七十一·文苑一·吳偉業》記載,「吾一生遭際,萬事憂危,死後殮以僧裝,葬我鄧尉靈岩之側,墳前立一圓石,題曰:『詩人吳梅村之墓』,勿起祠堂,勿乞銘。」;有人認為這樣的遺囑暗示了《石頭記》書名的由來及開篇茫茫大士及渺渺真人的真實身份。但此說完全得不到學界認同。
  • 數理統計對作者問題的研究
    • 1981年,陳炳藻通過對紅樓夢的數理統計,得出全120回皆為曹雪芹原作的結論。[21]但學術界依舊沒有對此達成普遍共識,而趙岡更是同樣通過數理統計得出完全相反的意見。[22]此後不同學者用數理統計方法做了研究,一些研究認為前80回與後40回用詞風格相同,而另一些研究表明前80回與後40回用詞風格不同,但是,數理統計也存在以下問題:檢驗項的選擇上有主觀傾向,統計結果出現了一些例外無法解釋。有學者使用某些數理統計方法研究其他作家的不同文學作品,發現同一作者同一作品的不同章回有可能被分為不同類,不同作者的作品又有可能被分為一類,因此認為,某些數理統計方法並不能成為確證。對於風格相同的結果,持前後不同作者說的人認為這是後40回作者模仿前80回作者的遣詞用句所導致的,並非一定由同一作者所寫。對於風格不同的結果,持前後基本為同一作者說的人認為,據《紅樓夢》第一回所說,作者寫作時間很長,前後增刪改數次,這也可能造成同一部小說前後用詞風格差異,而並非一定是不同作者寫成。此外,如果程高二人對後四十回的原稿進行了增補這一說法是真的,那也有可能造成前後用詞風格不一致,但若是這樣,後四十回仍會包含原稿內容而不是完全由程高二人虛構。因此,即使使用了數理統計方法,作者問題仍然懸而未決。[15][23][24][25][26]

主題思想

作者以貴族家庭的興衰為主軸。為避免文字觸及時事,躲避清政府文字獄,於是虛構朝代,隱去真事,並以描寫閨閣女子來避諱。不過此書最為人所熟知的是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及二人與薛寶釵之間的關係。

《紅樓夢》主要描寫一個美好世界的興起、發展,和最後無可避免的悲劇性幻滅。小說創造了兩個對比鮮明的世界,一為大觀園以外的現實世界,一為大觀園的理想世界,即第5回賈寶玉所夢見「太虛幻境」的人間投影。兩個世界是骯髒墮落,和乾淨純潔的強烈對比。大觀園是賈寶玉和諸姊妹的乾淨土,把女兒們與外界隔絕,希望女兒們在裏面過無憂無慮的逍遙日子,永遠保持青春,不要出嫁,以免染上男人的齷齪氣味。大觀園所住男人只有賈寶玉一個,但他在園中跟一些女子有染。作者創造了大觀園這個理想世界,希望它長駐人間;另一方面他又無情地寫出,現實世界的力量不斷摧殘理想世界,直至它完全毀滅。從71回開始,作者已開始布置大觀園理想世界的幻滅,73回繡春囊的出現,正象徵大觀園的開始墮落。曹雪芹原著的結局,是大觀園清淨世界的破滅,人物身份地位的顛倒。例如原有潔癖的妙玉,在原著結局中卻淪落風塵,最為不堪。最愛乾淨的人物走到最齷齪的角落去,強烈的對照襯託了結局的悲慘。[27]

「索隱」說 由於清朝出現過許多文字獄,並且主流認為此書成書於清朝文字獄最為嚴酷的乾隆當朝時期,《紅樓夢》為避免受到政治干擾,使用許多暗喻曲筆,真事隱(甄士隱)去,假語存(賈雨村)焉。於是後來許多讀者懷疑其中影射時事,因而產生了各種解讀。這種捕風捉影的解讀及解讀方法於紅學研究中稱為索隱派。縱使作者在首回前批自述,以此書寄託他對年輕時認識的女性的懷念。但也很可能只是假借要寫女性,其實是要寫知名人物的推托之詞。

  • 有些清人筆記(如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張維屏《松軒隨筆》),記有乾隆帝認為《紅樓夢》是影射明珠的家事(明珠的諧音為明朱)。
  • 蔡元培曾主張:紅樓夢隱含反清復明思想,提出了如下一些觀點:
    • 明朝國姓,代表紅色。清朝男性需穿著滿人衣冠,只有女性才能穿漢人服飾;故而書中女子多指漢人,男子多指滿人。其書讚揚女性與推崇紅色,「寶玉」影射玉璽,寶玉有愛紅之癖,「好吃(女)人口上胭脂」,隱喻玉璽代表的天命偏愛朱家皇室;。書中陰盛陽衰,女人大多出色,男人大多猥瑣;而寶玉總在大觀群芳面前自慚形穢,也正說明作者面對漢族文化何等自卑。女子不嫁人時萬般高潔可愛,一旦嫁人就比男人還可惡;女子嫁了人,暗喻漢人投降滿人做了漢奸,也暗示女人(漢人)都被男人(滿人)糟蹋了。
  • 另有不知名的索隱派認為,開篇甄家失火代表明朝覆亡,賈雨村(假語存)代表僥倖(嬌杏)獲致富貴的漢族降臣,甄士隱(真事隱)代表不屈的明朝遺民,「葫蘆」影射胡虜,「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影射偽朝新貴迫害舊朝恩主以圖進身的冤獄(清初江南這樣的冤獄比比皆是)。
  • 另有不知名的索隱派認為,曹雪芹以明朝為正統,清室為偽統。甄寶玉在南京,而南京(古名金陵)是明朝舊都,賈寶玉在北京(文中描述賈府,有「炕」,「花枝胡同」等,暗示北京;林黛玉從金陵「坐船很久才到」,則暗示經京杭大運河,由金陵而來)。賈母及黛玉皆源自南京,例如:寶玉挨打的時候賈母說要「回南京」。賈府新大宅門前大街映射長城,「街東寧國府」影射清發源地盛京,清朝也叫東府;「街西榮國府」影射北京,清朝稱西府。書中原文「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占了」,言外之意是後金政權和入關之後的清朝將關內關外大半個明朝江山占領了。大觀園影射後庭居住區和西苑三海。賈府影射清朝廷,寧國府祭祖九門洞開即是影射「偽朝」。
  • 另有不知名的索隱派認為,林黛玉愛聽的明朝《牡丹亭》和《西廂記》,寫下的《葬花吟》(「花落水流紅」、「原來是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行酒時吟出的酒令,說到「夢」,想到「還魂」,感嘆「花落(落紅)」與「奈何」,甚至提到《西廂》中的「紅娘」,似都寄託了反清復明的理想。「悼紅軒」,「千紅一窟、萬艷同杯」,「怡紅院(遺紅怨)」和小說名字「紅樓夢」以及「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也都是哀悼明朝朱家的意思。[來源請求]
  • 台灣作家高陽則推測與雍正乾隆即位的宮廷鬥爭有關,並寫有一系列小說與論文。

故事情節

《紅樓夢》故事主線為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的愛情與婚姻悲劇,以及賈寶玉親戚賈府、史家、薛家、王家等四大家族的興衰。

《紅樓夢》現存版本,有八十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兩類。因此以下故事情節分「前八十回」與「後四十回」分別介紹。

前八十回

書中一幕,徐寶篆(1810年生)繪
滴翠亭寶釵戲彩蝶

女媧鍊石補天,用了三萬六千五百顆石頭,剩一塊石未用,是為頑石,頑石經過修煉已經有了靈性。一僧一道攜它變幻為美帶入塵世,變成「通靈寶玉」。適逢神瑛侍者對一株絳珠仙草有澆灌之恩,又動了凡心下凡遊歷人間。絳珠仙草後修煉成女體,聞訊亦隨之下凡,打算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僧道二人欲了結這段公案,並將「通靈寶玉」夾帶其中。元宵時節,霍啟不慎丟失了英蓮。葫蘆廟失火禍及甄家,落魄的甄士隱被一僧一道點化,解出《好了歌注》出家。窮困的賈雨村反而由貧入官。賈府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受有功勳,分為寧榮二府,族中最長者為賈母,最疼生來口中就含有一塊通靈寶玉(補天頑石)的孫兒賈寶玉(神瑛侍者)。賈寶玉生來不喜讀聖賢書,卻愛與青春女性玩耍,為此與其父賈政關係緊張。林黛玉(絳珠仙草)此時入居賈府。劉姥姥為了生計,也一進榮府。學堂內發生一場大混戰,賈府男子眾人,醜態盡出。[28]

寧府長孫媳秦可卿去世,託夢叮囑王熙鳳盛筵必散。王熙鳳協理秦氏喪事,場面輝煌,展示理家才能。榮府賈元春獲選為妃並省親,榮府為元春省親修建別墅大觀園,極盡奢華。

寶玉在池邊讀《會真記》,黛玉第一次葬花。趙姨娘與其子賈環,最恨賈寶玉。賈環欲燙瞎寶玉的眼,幸而未傷到眼睛,王夫人不罵賈環,把趙姨娘一頓臭罵。趙姨娘遂又命馬道婆扎紙人作法害鳳姐和寶玉。鳳姐有事求黛玉,被打斷,拿寶玉和黛玉的婚事取笑。寶鳳二人忽隨即因道婆作法而發狂,一僧一道前來相救。寶黛在春季結束時第二次葬花,林黛玉作成葬花詞一首。

忽聞與賈府素無往來的忠順王府來人,要找寶玉問琪官下落,說出交換汗巾之事,賈政大怒。賈政本要拿賈環出氣,賈環卻趁機說出金釧跳井之事,謊稱金釧是因寶玉意圖強姦而自盡。賈政怒不可遏,親自下重手打了數十板,方被王夫人哭止,賈母聞訊訓斥賈政,賈政亦自後悔。寶玉想聽《牡丹亭》,卻被齡官冷落,待見得賈薔與齡官的景況,方知情緣皆有分定。

光緒刊本的《紅樓夢》插圖,圖上人物為襲人。改琦繪。

探春寫帖邀眾人結詩社,眾姐妹和寶玉以海棠為題作詩。寶玉想起湘雲,邀來入社,湘雲之作眾人皆贊。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賈母設宴招待劉姥姥,劉姥姥鬧出不少笑話;眾人行酒令,所說詞句頗有寓意,黛玉不經意說了幾句《西廂記》中的句子,引起寶釵的注意,劉姥姥的令詞又引發哄堂大笑。眾人途經攏翠庵,妙玉請寶釵、黛玉到裡間喝體己茶,寶玉也跟去。劉姥姥用了妙玉的一個成窯杯,妙玉嫌髒準備扔掉,寶玉做順水人情送給了劉姥姥。劉姥姥出恭之後誤打誤撞到了怡紅院,在寶玉的床上睡著,好在被襲人發現並掩飾過去。寶釵審問黛玉在行酒令時背出《西廂記》詞句之事,以正言相勸,二人從此和好。黛玉於風雨夜作《秋窗風雨夕》詞。

賈赦欲納鴛鴦為妾,鴛鴦發誓不嫁賈赦。賈赦聞訊,明言鴛鴦看上了寶玉,實則暗指鴛鴦與賈璉有「私情」。賈母聞訊大怒,認為賈赦有意要把她身邊的人支開。香菱向黛玉學作詩,以月為題,苦吟多首之後終得佳作。邢岫煙進京,路遇李紋、李綺,加上寶琴一起住進大觀園,湘雲也被賈母留下,園中熱鬧許多,交織成大觀園中最美麗的景色。眾人爭聯即景詩。寶琴作了十首懷古詩。元宵當晚,賈母在榮國府設宴。賈母把陳腐舊套批駁一番。

鳳姐操勞成疾,李紈、探春、寶釵代為主持內務,更為嚴謹。蕊官托春燕給芳官帶去薔薇硝擦臉。賈環也想要,芳官把茉莉粉給了賈環。趙姨娘藉此進園大鬧,夏婆子從中加油添醋。

柳家的想叫女兒去寶玉房中當差,托芳官給寶玉說,芳官要玫瑰露給柳五兒吃,並答應讓五兒在寶玉房裡當差。趙姨娘內侄卻欲娶柳五兒,柳家父母同意,五兒不願,父母未敢應允,錢槐氣愧,偏與柳家相與。柳家欲回,其哥嫂送給柳五兒茯苓霜。迎春的丫頭蓮花兒為司棋到廚房要燉雞蛋羹,柳家的不給,迎春的大丫頭司棋便領人大鬧廚房。柳五兒將茯苓霜分些贈芳官,回來被林之孝家的發現,王熙鳳叫把柳家的打四十板,永不許進二門,把五兒打四十板,交給莊子,或賣或配人。寶玉替彩雲瞞贓,平兒向偷太太玫瑰露給環兒的彩雲說明情況,鳳姐還要追究,經過平兒相勸,鳳姐方罷。賈敬歸天,尤氏理喪,尤老娘母女三人到寧府著家,賈蓉戲二姨。

剛烈的尤三姐因柳湘蓮的拒絕娶配而引劍自盡;溫柔的尤二姐因王熙鳳的迫害吞金自殺。黛玉做「桃花詩」。眾人改海棠社為桃花社,推黛玉為社主。湘雲填柳絮詞,黛玉邀眾填詞。寶釵詩中有「任他隨聚隨分」之句。眾人後放風箏。鴛鴦望候鳳姐,說鳳姐患的是「血山崩」。賈璉請求鴛鴦暫把老太太的金銀傢伙偷著運出一箱子,暫押千數兩銀子支騰過去。

大觀園內撿到繡春囊,王夫人命王熙鳳帶眾仆抄檢大觀園,王熙鳳消極配合。睿智聰穎的三妹賈探春憤而說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要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寧府夜宴,祖先靈位前竟聽見了詭譎的嘆息聲,似乎是在指責賈府的不肖子孫,即將毀掉百年的簪纓望族。史湘雲和林黛玉中秋夜聯詩,句句似乎預言了賈府的命運,極為淒涼感傷:「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之後寶玉的貼身丫鬟晴雯因讒言被王夫人逐,病亡之後寶玉作《芙蓉女兒誄》。而薛寶釵愚蠢縱玩的哥哥薛蟠,娶了潑辣鬧家的妻子;賈寶玉懦弱溫和的二姊(堂姊)賈迎春,嫁給了殘暴淫穢的丈夫。

後四十回

迎春出嫁,寶玉心中傷感。賈政逼寶玉去上課。襲人來瀟湘館打探口風,一婆子說了些造次之話,黛玉甚覺刺心,驚噩夢染上重病,探春湘雲等來探視。

宮內報元妃身體欠安,賈母、賈政等人前往宮內探視。賈母向賈政提起寶玉親事,賈政言寶玉尚需教化,親自去試其文字。賈母為黛玉過生日,席間薛家人趕來通知薛蟠在外鬧事打死了人。薛家人花銀子、托關係買官贖罪,官府判薛蟠是誤傷。

寶玉去瀟湘館,黛玉向寶玉介紹古琴知識。寶釵寄來書信,黛玉看後不勝感傷。寶玉、妙玉走近瀟湘館,聽得黛玉撫琴悲秋之音,忽然琴弦崩斷,寶玉疑惑。妙玉走火入魔

寶玉見晴雯補過的雀金裘,心中悲傷並祭奠她。黛玉聽到寶玉定親的消息,千愁萬感,把身子一天天糟蹋起來,杯弓蛇影,一日竟至絕粟。侍書與雪雁說寶玉親事未定,老太太要親上作親,黛玉聽了病情轉好。賈母知黛玉心事,主張娶釵嫁黛,王夫人、鳳姐附和。

夏金桂暗戀薛虬,借送酒調戲之。賈政、王夫人商量娶寶釵的事,寶玉來到瀟湘館,黛玉與其參禪。賈政過問水月庵風月案,賈璉替賈芹瞞丑。

怡紅院海棠冬天開放,不知是禍是福,賈母叫辦酒席賞花。寶玉丟玉,全家忙亂,請來妙玉扶乩。元妃薨逝,賈家懸賞尋玉。寶玉變得瘋傻,老太太要給寶玉沖喜,鳳姐獻掉包計。

黛玉從傻大姐那裡得知寶玉娶親消息後迷失本性,黛玉咳血病重,焚燒詩稿,寶玉成親。寶玉欲死,寶釵說黛玉已死,寶玉昏死噩夢。賈府人去瀟湘館哭黛玉。

賈政下屬李十兒勸他做貪官,他不肯但信任李十兒。金桂調戲薛虬被香菱撞見。探春遠嫁,寶玉嘆繁華易散,襲人、寶釵規勸。鳳姐去秋爽齋路上遇秦氏,遇鬼而信神。鳳姐求籤,得王熙鳳衣錦還鄉之句。探春辭別,尤氏在園中見鬼,賈珍等相繼病倒。大觀園不敢住人,為禽獸所棲,賈赦請法師驅邪逐妖。金桂想藥死香菱反藥死自己。

寧府被抄,賈赦賈珍被捆走,兩府大亂。賈母禱天寬宥兒孫。主上宣旨革去賈赦、賈珍的世職,發配邊疆,賈政襲賈赦的世職。雨村落井下石,包勇醉罵雨村。王夫人將家事交鳳姐辦理。賈母拿出銀兩給寶釵過生日,寶玉中途退席經瀟湘館聞鬼哭。寶玉欲夢黛玉而不得,錯把五兒當做晴雯。賈母病重。迎春被中山狼折磨病死,史湘雲丈夫得了暴病。賈母壽寢,鳳姐辦理喪事,可辦事力詘,失去人心。鴛鴦自盡殉主。何三引賊盜來賈府,妙玉為賊所搶不知所終。趙姨娘中邪被折磨死。

劉姥姥哭賈母,鳳姐欲將巧姐託付給她。寶玉找紫鵑表白心思。鳳姐死,王仁混鬧給鳳姐大辦喪事,平兒幫賈璉籌錢。甄應嘉復職進京拜會賈政。地藏庵姑子來賈府受到寶釵冷遇,激惜春出家。賈寶玉與甄寶玉貌似而神異,寶玉斥之為「祿蠹」。寶玉病重,和尚送來通靈寶玉,寶玉死而復生。寶玉二歷幻境,看淡兒女情長。賈璉看望賈赦,將女兒托於王夫人。惜春出家修行,紫鵑陪伴。寶釵勸勉寶玉,與之辯論赤子之心。

寶玉別王夫人寶釵等人離去。邢夫人等人要賣巧姐,平兒和巧姐同去劉姥姥莊上避難。寶玉考試中途失蹤。探春回家。寶玉、賈蘭中舉。賈府復官。賈政去金陵安葬賈母,聞喜訊回京,寶玉隨僧道而去。香菱難產死,襲人嫁玉菡。雨村遇士隱,歸結紅樓夢。

人物

《紅樓夢》寫了幾十個各有性格的人物,描述得栩栩如生,全書總共出現了768人之譜,當中丫鬟特多,數以百計,可以說出名的大丫頭有六十餘人。有學者指出,《紅樓夢》以丫鬟為中心。[29]

但其實全書基本上以男主角賈寶玉為中心。作者把賈寶玉周遭比較重要的年輕貴族女性列入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正冊里是沒有ㄚ環的。像寶玉的姑表妹妹林黛玉、姨表姊姊薛寶釵、親姊姊元春、堂姊迎春、異母妹探春、堂妹惜春,堂嫂鳳姐、外甥女巧姐,堂姪之妻秦可卿、大嫂李紈、遠房表妹史湘雲,都是列在在十二釵正冊的主要角色。十二釵唯一不是寶玉親戚的是妙玉,但也是貴族女性。而跟寶玉沒有親戚關係也不是貴族的侍女丫環,只會在副冊、又副冊之中。

寶玉與金陵十二釵

賈寶玉
  • 賈寶玉 - 第一主角,書中的情節主要是以他為中心,故事從他的前世寫起,幾乎就是在寫他一生。厭惡世俗名利,追求浪漫美學情懷的滿足。住在怡紅院,在詩社中號為「怡紅公子」更是母親眼中的「混世魔王」。脂硯齋透露雪芹評賈寶玉用「情不情」三字,某些人認為指賈寶玉具有深廣的人文主義思想,能夠對將自己的感情賦予沒有感情的人、事、物。
  • 林黛玉 - 女主角之一,與賈寶玉相映襯,為「木石前盟」。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性靈形象的典型。林黛玉為賈母外孫女,即寶玉的姑表妹,寄居賈府,父母雙亡,聰明絕頂,品貌風流,體弱多病,多愁善感,才情高捷,同時伶牙俐齒且自尊心強。書中寶玉曾以「神仙似的」形容黛玉的氣質外貌,寶釵則戲稱她「顰兒的一張嘴讓人愛也不是恨也不是。」。顰顰(本無字,賈寶玉以其「眉尖若蹙」為靈感所贈),住在瀟湘館,在詩社中號為「瀟湘妃子」。占花名簽得芙蓉。脂硯齋透露雪芹評林黛玉用「情情」二字,指林黛玉能夠將自己的感情賦予自己所愛的人。程高本後40回為病逝。(周汝昌等紅學家認為最後投水自殺。但清朝各紅樓夢版本都是病逝而已,投水應是紅學家杜撰。)
  • 薛寶釵 - 女主角之一,與林黛玉相對,紅樓夢曲中稱紅樓夢的主旨是「懷金悼玉」。薛寶釵為王夫人的外甥女,即寶玉的姨表姊,隨母親薛姨媽、哥哥薛蟠居住賈府。她體態豐豔,才情亦高,為人親和圓融,心思細膩,在賈府眾多下人中,比多情敏感的林黛玉受歡迎得多,也深得賈母喜愛;住在蘅蕪苑,在詩社中號為「蘅蕪君」。占花名簽得牡丹。薛寶釵服膺世俗價值,雖然她身上所佩戴的金鎖,和賈寶玉的通靈寶玉是為「金玉良緣」,但在寶玉心中仍不及超凡脫俗的林黛玉。書中反覆隱喻,如:冷香丸、所居院落蘅蕪苑前大石封閉及無花冰冷的環境來看,有人認為評語似乎應為「冷情」。警幻曲中稱「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暗示寶玉與寶釵成親,但寶玉懷念黛玉,雖然寶釵有如山中高士,也有舉案齊眉的美德,但寶玉心中依然難忘黛玉。
  • 史湘雲 - 重要配角,賈母娘家史家的侄孫女兒,和寶玉、黛玉同輩,父母雙亡,由叔父母撫養長大,家世中落,經濟拮据。幼年時因賈母疼愛,也曾在榮府居住一段時日,是寶玉的第一個青梅竹馬,與寶釵交好。性格爽朗明快,為人豁達大度,厭惡忸怩作態,言談舉止自然隨性,有一次因此得罪了林黛玉。並不住在大觀園,在詩社中號為「枕霞舊友」。占花名簽得海棠。作者形容史湘雲的外表是「臂,形」,喜詩,有「詩瘋子」之稱,才思不輸薛林二人。程高本後40回中,湘雲的丈夫婚後不久即得癆病,令她終身守寡。不過有人認為原著安排的情節並非如程高本後40回所說的,紅學家之間有湘雲嫁衛若蘭與嫁寶玉兩種見解。[30]
  • 賈元春 - 寶玉長姐,同為王夫人所出,元月一日出生,故名元春,被選入宮中,後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無有子嗣。賈府蓋大觀園就是為了元春回家省親,程高本後40回寫她後因痰疾過世,終年虛歲43嵗。元春和迎、探、惜春四姊妹名字諧音為「原應嘆息」;姓名諧音是作者慣於暗示意涵的手法之一。判詞稱她「虎兔相逢大夢歸」。暗示於虎年與兔年相逢的兔年正月(卯年寅月)過世。典故應為引用《後漢書·鄭玄傳》與北齊劉晝《高才不遇傳》中「辰為龍,巳為蛇,歲至龍蛇賢人嗟。」一語加以變化。
  • 賈迎春 - 賈寶玉的堂姐,賈赦的女兒,住在紫菱洲里的綴錦樓,在詩社中號為「菱洲」。性格懦弱膽怯,處處克己忍讓,信奉道教,最終被嫁給一個性格暴躁的色狼武官孫紹祖,受虐而死。判詞稱「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暗示被忘恩負義的丈夫虐待而死。
  • 賈探春 - 賈寶玉的庶出妹妺,住在秋爽齋,在詩社中號為「蕉下客」。占花名簽得杏花。有著超卓的才幹,遠大的眼光,以及敢作敢為的個性。有人誤以為她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親生母親趙姨娘,尊嫡母為母親,實為當時風俗禮法如此,非其不認親也。曾在賈府與李紈薛寳釵王熙鳳病中主事,程高本後40回寫她遠嫁海疆統制周瓊之子。判詞稱她「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依甲戌本,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影印本與程甲本,程乙本《紅樓夢》俱作此語,甲戌本脂批「好句」確為定本。)暗示遠嫁外地,再難回返。
  • 賈惜春 - 寧府賈珍之妹,在榮府長大,是眾同輩姊妹中年紀最小的一個。住在藕香榭周圍的蓼風軒,在詩社中號為「藕榭」。性情孤僻冷漠,善繪畫,喜佛法,賈家衰敗後修行,終身未嫁。是紅樓夢中另一個遠避俗世的角色。判詞稱「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傍。」暗示出家為尼。
  • 妙玉 - 賈府家廟中的年輕帶髮修行尼姑,她實際身份是賈府世交之女,因生父得罪於朝廷被抄家,以尼姑身份避禍於賈家。她生性好潔,穎慧捷悟,判曲稱她「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暗示可能淪落風塵。一百二十回通行本中,被強盜擄去,生死不明。
  • 王熙鳳 - 另一女主角,普遍認為是紅樓夢中最為鮮活的人物,具有強烈的世俗氣息。為賈璉之妻,王夫人的侄女,即寶玉堂嫂及表姐,因此雖然身為邢夫人的媳婦,卻幫王夫人處理榮府家務。精明能幹,口舌伶俐,手腕靈活,手段毒辣。但害死尤二姐等人,導致賈府被御史彈劾;而剋扣下人月錢違法放印子(高利貸),也成為賈府家產被抄後無法放還的主因。判詞稱「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一種說法認為該句暗示最後被休妻(休拆字為人木),過世還葬金陵,即「王熙鳳衣錦(壽衣)還鄉」。程高本後40回中並沒有被休。程高本第一百零一回中,王熙鳳抽得籤詩「去國離鄉二十年,於今衣錦返家園。蜂采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暗示離開金陵二十年後,過世身穿錦繡壽衣還葬金陵,一生爭強鬥勝,積蓄錢財,最後卻不得享用。(還有一種錯誤說法認為「一從二令三人木」是說該句應該讀作主動式,即開始她從於長輩等人,後來就因才幹使喚(令)別人,最後就「退休」(因為從前80回後期她確實病體纏身,卻並未有被命令或家族內失權的跡像)。但是妻子沒有退休這回事,應該純屬杜撰。)
  • 賈巧姐 - 王熙鳳與賈璉之女,判詞稱「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暗示賈府沒落後被劉姥姥所救。程高本後40回中為舅兄王仁賈環所出賣,差點成為外藩的婢女侍妾,為劉姥姥搭救躲到鄉下,後嫁與周姓鄉紳之子。有紅學家認為是嫁與劉姥姥的孫子板兒,並認為賈芸沒有參與出賣巧姐的事。
  • 李紈 - 字宮裁,寶玉長兄賈珠之妻,李守中之女。賈珠死後,守寡撫養其子賈蘭長大。有別於王熙鳳,李紈性格恬淡守靜,待下寬和,雖是王夫人長媳,但主要工作是陪眾小姑們讀書女紅,偶爾協理家務。大觀園內,李紈住在稻香村,詩社內號「稻香老農」。判詞稱「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依甲戌本,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影印本,戚序本《石頭記》與程甲本,程乙本《紅樓夢》俱作此語,甲戌本,庚辰本脂批「真心實語」確為定本。)暗示由於其子賈蘭功名有成,守寡多年受封蔭得鳳冠霞帔。占花名簽得老梅
  • 秦可卿 - 是秦業從養生堂抱來的養女,賈珍之兒媳,賈蓉之妻。名字諧音為「情可輕」,處理寧府家務,待下寬和,不落褒貶。第五回出場,第十三回死亡(現存版本中為病死,但脂硯齋評指出原回目名稱為「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此段情節後被刪去)。判詞繪有美女懸梁,稱「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暗示因為淫行,受不了榮寧府中謠言的壓力而懸梁自盡。現行版本中,仍看得見賈珍為媳婦的喪禮大肆鋪張等情節,引發讀者的揣想。賈寶玉也曾在太虛幻境之夢中遇見警幻仙子之妹可卿(字可卿,乳名兼美,脂批稱此暗喻併兼黛玉、寶釵之美),關於賈府中的秦可卿與寶玉夢中的可卿的關係,說法不一。近年有紅學家強調秦可卿的研究,甚至標榜為「秦學」。

金陵十二釵副冊與又副冊的部分人物

  • 香菱 - 甄士隱之女,原名英蓮,幼時被拐走,長大後被賣給薛家,成為服侍薛蟠的小妾。入金陵十二釵副冊。小說中刻劃香菱純真無邪,苦吟學詩,有詩呆子之稱。占花名簽得句「連理枝頭花正開」。判詞稱「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暗示因為夏金桂(兩地生孤木合為桂字)的苛虐,而去世返葬故鄉。程高本後40回寫後來扶正成為正妻後,並未夭亡。有人認為不合作者原意。
  • 平兒 - 王熙鳳的陪嫁丫鬟,賈璉的妾。對王熙鳳忠心耿耿,並助理榮府諸事,但平兒聰穎善良,常暗中幫助他人。程高本後40回寫後來扶正成為正妻。
  • 晴雯 - 賈寶玉的大丫鬟,率真靈秀,嘴巧心熱,精於女紅,相貌俊俏,因此與賈寶玉情投意合,但受到賈寶玉的母親王夫人厭惡,最終被遣送回家病逝,賈寶玉為她寫弔唁文芙蓉女兒誄。入金陵十二釵又副冊。判詞為「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暗示自尊心高,被毀謗而早逝。
  • 襲人 - 賈寶玉房中的大丫鬟,本姓花,名蕊珠(或珍珠,脂批雲與賈母另一丫鬟「琥珀」成對),後寶玉因見古詩「花氣襲人知驟暖」而改其名。很得賈寶玉的母親王夫人賞識,月錢等級同趙姨娘。曾和賈寶玉「初試雲雨」,卻未正式成為寶玉的妾。程高本後40回寫她在寶玉出家後,嫁給伶人蔣玉菡為妻。入金陵十二釵又副冊。晴雯銜恨被逐,襲人可能是告密者。
  • 紫鵑 - 原名鸚哥(脂批雲與賈母另一丫鬟「鴛鴦」成對),是賈母身邊的二等丫環。黛玉來賈家後,賈母將紫鵑派去服侍黛玉,名字與黛玉帶來的小丫頭「雪雁」成對。紫鵑本不是黛玉家的人,卻對黛玉十分忠心,常設法寬慰多愁善感的她,又明白黛玉心事,幾次試探寶玉,是一個痴情人物。程高本後40回寫她隨從惜春出家。
  • 鴛鴦 - 賈寶玉祖母賈母的心腹丫鬟。在賈府眾多丫鬟中,她的地位最高,是賈母身邊不能缺少的人。大觀園中行酒令時,她理所當然充當行令。被賈赦看中要娶為妾,她割髮明志,寧死不從,受到賈母的保護。程高本後40回中她在賈母去世後上吊自殺。
  • 薛寶琴 - 是薛姨媽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寶釵的堂妹。後來嫁與梅翰林之子。作者寫有<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一回,以「梅」作為薛寶琴的象徵。
  • 尤二姐 - 是東府賈珍之妻尤氏的異母妹,因家貧隨母住在東府,同賈珍賈蓉有染。後賈璉暗娶尤二姐,東窗事發,被王熙鳳騙入榮府,因庸醫小產之後,不堪委屈,吞金而逝。
  • 尤三姐 - 尤二姐之妹,長相美艷,性格剛強,亦曾與賈珍等狎昵。她苦戀柳湘蓮,柳湘蓮亦把傳家寶劍贈與尤三姐作為訂親之物。但當柳湘蓮知道尤三姐是東府的人後,以為她不乾淨,於是要求退婚,要拿回傳家寶劍時,尤三姐在他面前用此劍自刎而死。

藝術特點

頤和園長廊彩繪:傻大姐洩密

藝術成就

《紅樓夢》情節豐富,布局嚴密,直接取材於現實的社會生活,和作者的親身體驗,揭露封建時代上層階級的虛偽荒淫、腐朽和剝削,是一部正面寫愛情的長篇小說,寫來純美真摯。擺脫傳統小說的局限,強調人應有獨特的個性,不應盲目追隨主體文化。悲劇性結局則感人至深,在中國古典小說中並不多見。

《紅樓夢》塑造一大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善於描繪人物性格或心理,寫出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打破「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寫法。小說描寫生動而細膩,善於營造意境,詞彙豐富,語言凝鍊,富有藝術魅力,並且出現不少優美詩詞。

紅樓夢是章回體古典長篇小說,每個章回雖然彼此獨立,卻又各有相關,有學者指出紅樓夢所採用的是一種全然不同於西方小說的結構方式,作者採用許多小事件堆疊成為一個大事件的「浪潮式」架構,以數個大主軸穿插眾多小故事而成。

在該小說中還包含著、詞、曲、酒令笑話謎語題匾八股文等各種不同文體的創作與批評。乃至有命理卜辭、脈案藥方、訟狀塘報等。而本身已是長篇小說。涉及的文字題裁,包羅萬有,蔚為大觀。

命名藝術

書中很多名字都有特殊的含義,或諷刺,或感嘆,是為紅樓夢的藝術特點之一。脂硯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隱意。

諧音:

  •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迎探惜」諧音為「原應嘆息」
  • 賈敷、賈敬、賈赦、賈政——「敷敬赦政」諧音為「福晉攝政」
青梗峰——情根峰 十里街——勢利街 仁清巷——人情巷 胡州——胡謅
甄士隱——真事隱(去) 賈雨村——假語存(言) 甄英蓮——真應憐 葫蘆廟——糊塗廟
嬌杏——僥倖 封肅——風俗 賈政、賈敬——假正經 馮淵——逢冤
秦可卿——情可輕(親) 秦鍾——情種 秦業——情孽 戴權——代(皇)權
卜固修——不顧羞 卜世仁——不是人 單聘仁——善騙人 詹光——沾光
石呆子——實呆子 張友士——將有事 傅試——附勢 霍啟——禍起/火起
群芳髓——群芳碎 千紅一窟——千紅一哭 萬艷同杯——萬艷同悲 王仁——忘仁
戴良——大量 吳新登——無星戥 茗玉——名譽

非諧音:

  • 抱琴、司棋、待書(部分版本中為「侍書」)、入畫——「琴棋書畫」
  • 善姐——反諷:名為「善」,但其人不善

版本

高月譚詳評紅樓夢原本

《紅樓夢》的版本可以分為脂本程本兩大系統

《紅樓夢》寫成時間仍待考證。最初以手抄本形式流傳,目前所見最早的抄本出現於清朝乾隆中期的甲戌年(1754年)。1792年程偉元和高鶚在程乙本《紅樓夢引言》中說:「是書前八十回藏書家抄錄傳閱幾三十年矣」。可見,《紅樓夢》在社會上流傳當開始於1763年或1764年,也就是曹雪芹去世後不久。其書名或為《石頭記》,或為《紅樓夢》。

因部分版本中有脂硯齋等人的大量批語而被統稱為脂評本或脂批本,簡稱為脂本。絕大部分脂本只有前80回,被認為更接近曹雪芹的原作。現存的早期脂本已知有十數種,全部已影印出版。1911年出版的石印戚序本是第一部印刷版脂本。1982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以庚辰本為主要底本校訂出版《紅樓夢》。此後出版的《紅樓夢》中,前80回大部分都是以一種或幾種脂本為底本匯校而成。庚辰本是脂本系統中最完整的版本,目前台灣出版社如聯經、里仁皆以此為底本。

程偉元和高鶚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整理出版120回木活字本《紅樓夢》,被稱為程甲本。此版本沒有脂批,因此有人認為,程甲本前80回是在夢覺本的基礎上修訂的,並認為程高二人刪去了幾乎全部批語。但也有個別觀點認為,程高之前《紅樓夢》早已風行,程高若直接刪去脂批為何當時讀者並未有反應,所以認為脂批其實晚於程高二人的版本才出現,甚至有個別人認為脂批純屬後世偽造。

最早,後40回被認為與前80回是同一作者,但1920年代胡適提出前80回與後40回並非同一作者,並認為後40回為程偉元和高鶚所續,但仍然有人認同程高二人根據曹雪芹舊稿添補而成的說法,此外,也有人認為續書者另有其人,程高只是整理者。高鶚續書說在2010年代以前曾一度被普遍認可,但此後隨著研究進一步深入,一些新版《紅樓夢》又將「曹雪芹、高鶚著」改為「曹雪芹著,無名氏續」,作者問題仍無定論[3]

自程甲本誕生後至清末,程甲本被大量翻印出版,成為當時流傳最廣的版本。程偉元和高鶚於次年(1792年)又出版了程乙本。程乙本是在程甲本的基礎上修訂的。

存世脂本版本

《紅樓夢》流傳至今的抄本有[31]

  • 甲戌本:名「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共存16回(1—8回,13—16回,25—28回),4回一冊,分裝為4冊。存有其他各本均沒有的「凡例」,(即從「紅樓夢旨義」到「此書開卷第一回也---十年辛苦不尋常」,計題名、長安、閨中、朝廷、第一回)共五條。因第一回有當時其他程本沒有的一句話:「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故得此名。甲戌,指乾隆十九年(1754年)。雖然發現年份和標定年代都最早,但一般認為此本為最後審定,準備付印的謄抄本;所依據底稿本應該在庚辰本之後(第一回有丁亥春畸笏側硃批,墨評也有署丁亥者; 抄錄時間應在乾隆23年之後)。 此本有脂硯齋一千多條批語,被稱為「脂批」,各回皆有硃筆夾批、眉批等。「甲戌本」原為胡適舊藏,胡適去世後,此本轉存於美國康乃爾大學。2005年,中國將此本購回。「甲戌本」現藏於中國上海博物館
  • 己卯本:名「脂硯齋四閱評過,己卯冬定本」,共存42回(1—20回,31—40回,55回後半,56—58回,59回前半,61—63回,65回,66回,68—70回)。因31回—40回這一冊的目錄頁上,有「己卯冬月定本」六個字得名。己卯,指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己卯本」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 庚辰本:名「脂硯齋四閱評過,庚辰秋定本」,為過錄本,其"庚辰"係指此抄本所據底本乃庚辰年校訂,與實際抄寫年代無關。共存78回(1—80回,缺64回、67回,其68回脫去約600字,估計失去一頁)。10回一冊,裝成8冊。因後四冊目錄頁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樣得名。庚辰,指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本」是至今發現的含有脂批回目最多最完整的一個《紅樓夢》版本,但是其中十七、十八回未分回,十九回無回目。每冊的卷首標明《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字樣,此外,至第五冊起兼有《庚辰秋定本》和《庚辰秋月定本》。庚辰本有甲戌本所缺各回中的2000多條批語,十一回之前,除偶將回前總評與正文抄在一處外,都無批語,為白文本。硃筆批語全集中在第十二回到第二十八回。脂批中署年月名號的幾乎都發現於庚辰本,庚辰本的底本年代相當早,其時曹雪芹仍健在,故留有一些作者和批註者自存本的痕跡; 庚辰本中出現"丁亥夏",應是所據底本主人於丁亥年寫於底本上,與底本內文出現時間無關。抄手不止一人,其文化水平與認真程度都很低。全書訛文脫字,觸目皆是。最後一冊質量尤差,幾難卒讀。庚辰本原出旗人家中,徐星署1933年初以八銀幣購於北京東城隆福寺地攤,「庚辰本」現藏於中國北京大學圖書館
  • 蒙古王府本:簡稱蒙府本,名《石頭記》,120回。發現於清朝一蒙古王府,故名。
  • 戚序本(又稱石印本上海本南京本):名石頭記,80回(缺64、67兩回)。有戚蓼生序,故名。該本經過了一次專門的整理,增加了韻文總評,在第四十一回回前評後署名「立松軒」,故亦稱立松軒本
  • 楊藏本(又稱夢稿本):120回。曾為楊繼振收藏,故名。
  • 舒序本:名《紅樓夢》,存1-40回。有舒元煒1789年(己酉)序,故名。
  • 列藏本:沒有總書名,除少數幾回名《紅樓夢》外,各回皆名《石頭記》,存78回(缺5、6回)。存於俄羅斯聖彼得堡(舊稱列寧格勒東方研究所,故名,又稱聖藏本
  • 夢覺主人序本(簡稱夢覺本,又稱甲辰本):名《紅樓夢》,有夢覺主人序。80回。甲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 鄭藏本:存23,24回。曾為鄭振鐸收藏,故名。
  • 北師大本:存78回(1—80回,缺64,67回)。共兩函,16冊。現藏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故名。此抄本為1957年由琉璃廠書店購入,1961年收入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編《中文古籍書目》後被遺忘,至2000年被中文系博士生曹立波發現。張俊先生和曹立波由此認為,北師大所藏《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抄本,是陶洙以北大庚辰本為底本,參照己卯本、甲戌本、戚序本、程甲本或甲辰本等版本,加以校補、整理而成的[32]
  • 卞藏本:僅存前十回。是新發現的殘脂本,2006年深圳收藏家卞亦文於上海拍賣會上購得,故名。
  • 癸酉本石頭記:2008年,由網民何莉莉、金俊俊等上傳到網絡上的版本。共一百零八回,內有大量脂批,並存在大量異文,且有較為粗鄙的文字,與前八十迴風格回異,故真實性存有爭議。
  • 靖藏本:毛國瑤曾稱在1959年南京目睹一脂本,原有八十回,存十九冊,七十七回有餘,原為揚州旗人靖應鵾所藏,後迷失,僅留存一頁。毛國瑤抄錄了靖本獨有的150條脂批加以發表。由於此本一直未露面,紅學界對它的真偽意見分歧很大。

諸本關係

這些本子的關係,是一個有趣的研究課題。紅學界對此意見紛呈,沒有一個定論,甚至沒有占多數認同的觀點。 也有人認為,這些本子都只是抄本,出自同一個傳世稿本,諸本間差異是在傳抄中形成的,並非雪芹的多個稿本傳世;此人以異文統計表作論據,聲稱諸本都是配抄本(包括己卯本和庚辰本),因而,版本關係不能以「本」為單位,應當以「回」為單位。

以上各本又稱脂本,以有脂硯齋評語故。這些抄本現在都出版了影印本。 後來,有了活字印刷本:

活字印刷版本(120回)

  • 程甲本(1791):程偉元高鶚於1791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
  • 程乙本(1792):程偉元、高鶚於1792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對程甲本作了不少修改。

後40回的完成

《紅樓夢》還是原名《石頭記》時曾經遭到清廷查禁,後經大學士和珅為《石頭記》解禁。但解禁後原稿80回後散失。紅學家周汝昌認為是乾隆與和珅共同閹割了整體作品《紅樓夢》,但這屬於猜測,沒有實證。高鶚整理出版一百廿回本時,寫序說明他是收集整理殘稿。當時清人筆記少有質疑,近代卻有許多紅學家認為不是修補殘稿而是他人續作。有人認為,程乙本後40回由程偉元委託高鶚續寫。也有人認為,後40回乃他人所作,高鶚只是整理人。普遍的看法是續書在文學價值上與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有較大差距,但也有如林語堂、王國維等人認為後40回文學價值並不遜色。目前對後四十回續作有一種看法: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曹雪芹已經在逝世前基本完成了《紅樓夢》的書稿,雖然這些稿件至今未能發現,然而從各種清朝文獻中尚能看到些許相關的信息。周汝昌等紅學家們提出,《紅樓夢》原稿的計劃在八十回後可能只有二十八回,這樣全書一共有一百零八回,但這屬於猜測,沒有實證。

紅學

紅學指研究《紅樓夢》的學問。近代紅學往往是一種史學研究。

清朝後期,《紅樓夢》在北京的文士間已極為流行。「紅學」一詞在嘉慶、道光年間出現,在當時是個開玩笑的說法。而研究《紅樓夢》成為嚴肅專門的學問,始自胡適在1921年所寫考證《紅樓夢》的文章。胡適的研究初步證實了《紅樓夢》的作者為曹雪芹,提出了「自傳說」。從此,《紅樓夢》的研究工作與清朝考據學,與民初的整理國故匯合起來。[33]

由於傳世版本多,欣賞角度與動機的不同,學者們對於紅樓夢的作者與內容,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其中大致可分為文學批評派、索隱派、考證派等數派。

索隱派

晚清時,不少人視《紅樓夢》為清初政治小說,旨在宣揚民族主義,弔明之亡,批評滿清。1915年蔡元培撰寫《石頭記索隱》,總結其說,推論小說中人所影射的歷史人物。故此視《紅樓夢》為政治小說的觀點,被稱為「索隱派」。

20世紀70年代,「索隱派」在台灣「復活」,代表學者是潘重規和杜世傑。他們不再堅持小說影射歷史人物,而強調全書宗旨在反清復明或仇清悼明。即使如此,索隱派持論說服力終嫌微弱。[34]

另有紅學學者中一派說法,明鄭末代君主鄭克塽其親近殘存勢力應該就是《紅樓夢》故事的原著,其實為一部野史性質。[35]

因為薛寶琴於第五十二回中的〈真真國女兒詩〉暴露了《紅樓夢》實為「朱樓夢」,而朱姓明朝皇室之「國姓」在清朝甚為敏感,代表著反清復明的夢想,若非有一定安全保障的人士恐不敢如此書寫,也無必要如此書寫。此外其詩句中更寫道:「島雲蒸大海,嵐氣接叢林」,更加指出這位懷抱夢想的人士同時又居住在有著叢林的海島(台灣)上,於明末清初之際,僅僅東寧鄭氏符合這個情況。《紅樓夢》的故事情節與角色安排與鄭氏王族的歷史有著高度的相似性,而書中東府寧國府又恰巧對應東寧之稱,賈府賈政之名又影射假政權和「假鄭」,因為賈母大權在握實指鄭成功死後其妻董國太實攬大權。[36]

然而21世紀後南京花塘村的考證發現,當地有諸多現象高度吻合紅樓夢情節,全村附近有眾多與紅樓夢對應或聯想的地名達38個之多,明顯超出巧合程度,於是又有理論懷疑作者不論為曹雪芹或他人都是出自當地,所以此一理論又否定了明鄭殘存勢力作者之說,或是引申為明鄭殘存勢力人士中有人出自花塘村根據家鄉作為題材,泛泛諸論,未有定述。

2014年,九州出版社出版金俊俊、何玄鶴整理的佚名著《癸酉本石頭記》,內容影射了明末清初時期的一些真實事件。但對於該本的真實性,學界頗多爭議。

考證派

1921年,胡適〈紅樓夢考證〉一文是「自傳說」的開山之作。胡適認為《紅樓夢》是曹雪芹的自傳,寫他親見親聞的曹家繁華舊夢。在「自傳說」的號召下,許多有關曹雪芹的史料陸續被發現,從考證曹雪芹的身世,來說明《紅樓夢》的主題和情節。

受「自傳說」影響,不少學者集中研究作者曹雪芹的生活。就考證曹雪芹的家世而言,周汝昌的《紅樓夢新證》是集大成之作,他把歷史上的曹家,與小說的賈家完全等同起來。這種「考證派」紅學已變為「曹學」。[37]

俞平伯在20世紀50年代初已反省「自傳說」,指出其弊病為:「第一,失卻小說所為小說意義。第二,這樣處處黏合真人真事,小說恐怕不好寫,更不能寫得這樣好。第三,作者明說真事隱去,若處處都是真的,即無所謂『真事隱』」。[38]

鬥爭論

「鬥爭論」始自1954年,李希凡等中國學者對「自傳說」俞平伯的抨擊,卅多年間,在中國學界一度取得紅學的正統地位。「鬥爭論」認為《紅樓夢》不是自傳,而是「很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階級鬥爭」。[39]

「鬥爭論」把小說當作歷史文件來看待,嚴格來說,屬於社會史的范疇而不是文學研究。它是馬克思理論在《紅樓夢》研究上的引申和借題發揮。[40]

文學批評派

「文學批評派」從文學觀點研究《紅樓夢》,注重小說作者在藝術創作上的意圖,並通過全書的結構加以發掘。清末王國維叔本華的美學觀點研究《紅樓夢》,提出卓見,是從文學觀點研究《紅樓夢》最早又最深刻的一人。因「考證派」紅學興起,文學批評一度成為絕響。

20世紀70年代初,余英時提倡「紅學革命」,著重研究曹雪芹的藝術構想,不再自限於自傳說。在海外,不少學者從文學批評或比較文學的觀點來研究《紅樓夢》。[41]

紅學家

蔡元培胡適俞平伯周汝昌劉心武馮其庸宋淇吳其昌王國維歐麗娟王崑侖李希凡蔣和森何其芳吳恩裕周玉清等有較有影響論著。

海外著名紅學家有趙岡周策縱夏志清余國藩

評價

魯迅

魯迅在1924年出版了專著《中國小說史略》,其中評價《紅樓夢》:「全書所寫,雖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跡,而人物事故,則擺脫舊套,與在先之人情小說甚不同。」評價後四十回云:「後四十回雖數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敗死亡相繼,與所謂『食盡鳥飛獨存白地』者頗符,惟結末又稍振。」評價《紅樓夢》續書紛紜時說:「此固常情所嘉,故《紅樓夢》至今為人愛重,然亦常情所怪,故復有人不滿,奮起而補訂圓滿之。此足見人之度量相去之遠,亦曹雪芹之所以不可及也。」[42]

《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寶玉,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證成多所愛者當大苦惱,因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災樂禍,於一生中,得小歡喜少有罣礙。然而憎人卻不過是愛人者的敗亡的逃路,與寶玉之終於出家,同一小器。但在作《紅樓夢》時的思想,大約也止能如此;即使出於續作,想來未必與作者本意大相懸殊。惟被了大紅猩猩氈斗篷來拜他的父親,卻令人覺得詫異。 ——《集外集拾遺補編•<絳洞花主>小引

看《紅樓夢》,覺得賈府上是言論頗不自由的地方。焦大以奴才的身分,仗著酒醉,從主子罵起,直到別的一切奴才,說只有兩個石獅子乾淨。結果怎樣呢?結果是主子深惡,奴才痛嫉,給他塞了一嘴馬糞。其實是,焦大的罵,並非要打倒賈府,倒是要賈府好,不過說主奴如此,賈府就要弄不下去罷了。然而得到的報酬是馬糞。所以這焦大,實在是賈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我想,恐怕也會有一篇《離騷》之類。 ——《偽自由書》

才子原是多愁多病,要聞雞生氣,見月傷心的。一到上海,又遇見了婊子。去嫖的時候,可以叫十個二十個的年青姑娘聚集在一處,樣子很有些象《紅樓夢》,於是他就覺得自己好象賈寶玉;自己是才子,那麼婊子當然是佳人,於是才子佳人的書就產生了。 ——《上海文藝之一瞥》

至於說到《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底小說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點在敢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纏綿,倒是還在其次的事。但是反對者卻很多,以為將給青年以不好的影響。這就因為中國人看小說,不能用賞鑒的態度去欣賞它,卻自己鑽入書中,硬去充一個其中的腳色。所以青年看《紅樓夢》,便以寶玉,黛玉自居;而年老人看去,又多占據了賈政管束寶玉的身分,滿心是利害的打算,別的什麼也看不見了。 ——《清小說之四派及其末流

關於後四十回的成敗

  • 胡適雖然認為後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原著而是高鶚續作,但對後四十回評價並不低:「平心而論,高鶚補的四十回,雖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確然有不可埋沒的好處。他寫司琪之死,寫鴛鴦之死,寫妙玉的遭劫,寫鳳姐的死,寫襲人的嫁,都是很精彩的小品文字,最可注意的是這些人都寫作悲劇的下場。還有那最重要的『木石前盟』一件公案,高鶚居然忍心害理的教黛玉病死,教寶玉出家,作一個大悲劇的結束,打破中國小說團圓迷信,這一點悲劇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43]
  • 魯迅認為:「後四十回雖數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敗死亡相繼,與所謂『食盡鳥飛獨存白地』者頗符,惟結末又稍振。」[44]
  • 俞平伯肯定了「四美釣魚」、「雙玉聽琴」、「寶玉作詞祭晴雯及見黛玉」等6項較為精彩,但對寶玉中舉仙去被封妙真人、賈府蘭桂齊芳等提出20條「最大的毛病」,並認為「續書」 整體水平遠不能與前八十回相比,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可取之處。[45]但在晚年,俞平伯又認為,「胡適、俞平伯是腰斬《紅樓夢》的,有罪;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大是大非!」 「千秋功罪,難以辭達。」 [46]
  • 周汝昌在1953年出版的《紅樓夢新證》中,對後四十回深惡痛絕並徹底否定,認為後四十回是 「狗尾續貂」[47]。此外,周汝昌還認為《紅樓夢》共108回,前後各54回構成兩扇大對稱結構,「一部《石頭記》原計劃是寫一百零八名女子英豪(一百零八釵)——如《水滸》之寫一百零八條男子好漢」[48],「專為和《水滸》唱對台戲——你寫108條綠林好漢,我寫108位脂粉英雄(秦可卿語)」[49],而聶紺弩卻認為「周汝昌根本不懂《紅樓夢》!」[50][51]
  • 林語堂認為後40回主要就是曹雪芹所寫,並肯定後40回的成就。他認為:「 前八十回幾百條草蛇灰線伏於千里之外的,此時都須重出,與前呼應人物故事,又須順理成章,貫串下來,脈脈相通而作者學識經驗、文學才思,又皆足以當之」、「我不相信高鶚有此本領」、「老實說,《紅樓夢》之所以成為第一流小說,所以能迷了萬千的讀者為之唏噓感涕,所以到二百年後仍有絕大的魔力,倒不是因為有風花雪月、詠菊賞蟹的消遣小品在先,而是因為他有極好極動人的愛情失敗,一以情死,一以情悟的故事在後。初看時若說繁華靡艷,細讀來皆字字血痕也。換言之,《紅樓夢》之有今日的地位,普遍的魔力,主要是在後四十回,不在八十回。 或者說是因為八十回後之有高本四十回。 所以可以說,高本四十回作者是亙古未有的大成功。(47節)」,並且,他在《平心論高鶚》第 54節中排出小說中十四件事,這十四件事均與前80回線索有關,且認為「不但能將各人與前八十回互相照應,並且能體會入微,寫出各人之性情品格、居心行事,與前若合符契,真是難能可貴。」[9][10]
  • 舒蕪認為「自從一百二十回本問世以後,胡適的《紅樓夢考證》發表以前,一百多年間的普通讀者的絕大多數全都相信後四十回確是曹雪芹的原作,讀的最感動乃至拋書痛哭的地方都在第九十七、九十八回,這就是說,即使後四十回全是高鶚手筆,廣大普通讀者實際上已經肯定他續得成功。」,並認為後40回是在曹雪芹原稿上由程高補寫的,所以「好的地方太好,壞的地方又太壞」。[52]
  • 王蒙肯定後四十回的文學價值,認為「不能膠柱鼓瑟地認為寫人死淨家敗光才一定好。」[53]
  • 張興德認為雖然後40回沒有前80回寫得好,但也不失為優秀的文學作品:「後四十回應該和同時期的一些續書或小說比。首先應該和繁多的《紅樓夢》的續書比。沒有那一部《紅樓夢》的續書可以和《紅樓夢》的後四十回相比。《水滸傳》的也有一些續書,如《蕩寇志》《水滸後傳》《後水滸傳》等,和《紅樓夢》的後四十回比也不行。還有,就是和其前後時間差不多的一些小說比,包括像《兒女英雄傳》《三言二拍》《十層樓》這樣的作品,也都遠遠不如《紅樓夢》的後四十回,至於其它的一些才子佳人小說就更不用說了。可以說,《紅樓夢》的後四十回,仍不失為優秀的文學作品。」[14]

關於書的主題

殆胡適作考證,乃較然彰明,知曹雪芹實生於榮華,終於苓落,半生經歷,絕似「石頭」,著書西郊,未就而沒…… ——《清之人情小說

由此可知《紅樓夢》一書,說是大部分為作者自敘,實是最為可信的一說。 ——《清小說之四派及其末流

衍生作品

影視

據《紅樓夢》改編的影視劇非常之多,中國紅學會認為國內具有影響力的作品為1944年周旋主演的電影版《紅樓夢》、1962年徐玉蘭王文娟主演的越劇電影《紅樓夢》、1987年央視版電視劇《紅樓夢》、1989年北影版電影《紅樓夢》和2010年的《新版紅樓夢[54]

  • 在中國大陸,最受歡迎的《紅樓夢》改編影視作品是1987年央視版電視劇《紅樓夢》,該劇由多位文藝界泰斗擔任顧問,且專門建造正定榮國府、北京大觀園作為拍攝基地,從開始醞釀到拍攝完成、播出,前後共花費了5年多的時間,相對完整地展現了前80回的全貌,80回之後部分不依程高本而是根據一些紅學家的觀點重寫內容拍攝的。該劇藝術水準極高,該劇重要顧問、著名紅學家周汝昌評價它是「首尾全龍第一功」[55]
  • 台灣華視製作的1996版《紅樓夢》最大的優勢是它73集的容量,全劇於上海大觀園拍攝。八十回之後的劇本並非改編自通行程高本後40回,而是參考脂硯齋評點本、舊時真本等改編而成。
  • 北京電視台於2008年到2009年拍攝的《新版紅樓夢》投資高達1.18億元,但此劇從開拍初始就伴隨許多爭議和批評[56][57]。本劇80回後情節按通行程高本後40回拍攝,劇末演職員表註明後40回是「無名氏續,程高整理」。

現代舞

  • 《紅樓夢》雲門舞集十周年紀念舞碼,林懷民於1983年編舞,2005年春季封箱演出。與其他表演方式最大的差別在於:《紅樓夢》現代舞中並無強調十二釵的角色,而由舞者的服裝讓觀眾自由想像,並藉舞台的布景和燈光產生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表現大觀園由盛而衰的歷程。該出舞劇於2005年3月25日到4月3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四度上演,也是封箱演出。

戲曲

清末,小說第23回「黛玉葬花」改編為京劇。民國初年,名演員梅蘭芳歐陽予倩重新編演此劇,使「黛玉葬花」故事膾炙人口。[58]

戲劇

音樂

文學作品

  • 林語堂英文小說《京華煙雲》可以說是《紅樓夢》的現代版,基本情節都是取材於《紅樓夢》,但人物和背景是20世紀初的北平
  • 張恨水在1920年代中耗時六年完成的小說《金粉世家》,曾被評為「頗似取徑《紅樓夢》,可曰新紅樓夢」(《金粉世家》原序)。這部小說描寫民國年代的總理兼銀行總董事金銓一家由富甲天下到一貧如洗的興衰史,其中又以金銓的七公子金燕西與貧家女子冷清秋從追求到結婚到相厭為主線,在敘事手法和故事結構上,都與《紅樓夢》有相似之處。
  • 高陽曾致力紅學考據工作,並以他的觀點撰寫考據文章與相關小說。考據文章結集有《高陽說曹雪芹》《高陽說紅樓夢》等,相關小說有《紅樓夢斷》系列(《秣陵春》《茂陵秋》《五陵游》《延陵劍》)《曹雪芹別傳》《三春爭及初春景》《大野龍蛇》等。

繪畫

2020年10月13日 字均僅0.3毫米!吉林老人5年微刻逾60萬字《石頭記》
  • 故宮的長春宮,整個院子四面遊廊的壁畫,都是畫的《紅樓夢》題材。
  •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古畫錄》,全面梳理匯集了紅樓古畫,收有數十版本近500幅精彩的紅樓古畫。

小人書

1982-1984年出版《紅樓夢》小人書,全套16本,分別由不同畫家完成,封面為著名畫家戴敦邦之作,現已成為收藏品

遊戲

1998年,台灣智冠科技發行由七彩狼工作室所製作的DOS版成人向戀愛遊戲《紅樓夢之十二金釵》,2001年發行Windows典藏版。玩家扮演賈寶玉,透過在大觀園中的劇情發展以及平日的養成培育,可攻略黛玉、寶釵、湘雲、迎春、李紈、妙玉、襲人等女性角色,最終有二十餘種結局。

2009年春初,北京娛樂通製作了一款根據《紅樓夢》改編的戀愛冒險遊戲。玩家將扮演名為神瑛侍者的神仙,在遭遇妖魔攻擊後魂魄被打散,轉世成為賈寶玉。在大觀園內與林黛玉、薛寶釵等眾姐妹們一起成長與生活中,主角憑藉著殘留在腦海中依稀模糊的印象,不斷追尋著自己作為神瑛侍者的記憶,故事從此拉開帷幕。除了釵黛之外、襲人、晴雯、王熙鳳等約60個耳熟能詳的人物都將出現在遊戲之中。

2010年年初,北京娛樂通發行續作《紅樓夢:林黛玉與北靜王》(台灣譯名《再續紅樓夢》)。

腳本由香港腳本作家莫妮芙(Moref)撰寫、主美由動漫插畫家白婕擔任。遊戲程序由《仙劍客棧》主程胡穎卓設計。《吉祥三寶》音樂製作人秦萬民為遊戲製作了3首歌曲和32首背景音樂。特邀正大國際的青年歌手曲泉丞為本遊戲創作並演唱了一首插曲《夢紅樓》。

有聲書

  • 蔣勳《細說紅樓夢有聲書》,耕心藝術出版

改編及續作

紀念

1984年到1989年間,為了拍攝《紅樓夢》電視劇,而在北京興建了北京大觀園,在河北正定興建了榮國府上海大觀園也於1988年建成。

愛神星上有兩座環形山分別以書中的人物賈寶玉林黛玉的名字命名。

香港浸會大學於2006年開辦的華文長篇小說獎取名紅樓夢獎,兩年一次表揚全世界的優秀華文長篇小說。

譯本

至2017年超過150種不同篇幅文字版本,共40種120回全譯本以20多種文字(日文朝鮮文越南文緬甸文俄文捷克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寫成;其中馬來文為最新全譯本。[59][60][61]

韓譯本

  • 樂善齋本全譯《紅樓夢》,餘117冊,1884年,或為李鍾泰主導翻譯,世界最早全譯本。[62][63]
  • 李周洪譯,《紅樓夢》,1969,全譯本共5冊,漢城乙酉文化社出版,漢城(今首爾)。[64]
  • 延邊大學紅樓夢翻譯小組,《紅樓夢》,1978-1980,延邊人民出版社出版,延邊[62]
  • 外文出版社翻譯組,《紅樓夢》,1978-1982,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北京[62]
  • 禹玄民譯,《新譯紅樓夢》,1982,全譯本共6冊,漢城「瑞文文庫」285 一290, 瑞文堂出版,漢城[64]
  • 李仲泰等譯,《紅樓夢》,1988,全譯本共15冊,亞細亞文化社出版,漢城[64]

日譯本

  • 幸田露伴平岡龍城合譯「国訳红楼梦」(《國譯漢文大成》第14~16卷,國民文庫刊行會),1920-1922。第一個80回全譯本。
  • 飯塚朗譯「红楼梦」(《世界文學全集》第11・12・13卷,集英社),1979-1980。
  • 松枝茂夫譯「红楼梦」(岩波文庫),全12卷,1972-1985。 
  • 伊藤漱平譯「红楼梦」(平凡社),全12卷,1996-1997。
  • 井波陵一譯「新訳 红楼梦」(岩波書店),全7卷,2013-2014。

俄譯本

  • Цао Сюэ-цинь. "Сон в красном тереме", 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1958. Перевод Панасюка.

英譯本

  • Cao Xueqin, Gao E: The Story of the Stone. London, U.K.: Penguin (five volumes) 1973-1986.
霍克思(David Hawkes)譯前八十回、閔福德(John Minford)譯後四十回
  • Cao Xue Q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New York, U.S.A.: Penguin Group 1996. ISBN 0-14-600176-1
  •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eijing, China: Foreign Language Press,三卷, 1978-80.
楊憲益戴乃迭(Gladys Yang)合譯

法譯本

  • CAO XUEQIN, Le rêve dans le pavillon rouge;Gallimard, Paris 1981 ISBN 2-07-011021-4
李治華譯、鐸爾孟

德譯本

  • 弗蘭茲·庫恩Der Traum der roten Kammer. Aus dem Chinesischen von Franz Kuhn. Frankfurt a.M. 1995 ISBN 3-458-33472-6

馬來譯本

參考資料

  1. 裕瑞; 聯名作者. 枣窗闲笔. 
  2. 2.0 2.1 劉世德. 《红楼梦》前言.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 1. ISBN 7-5402-1142-3. 
  3. 3.0 3.1 3.2 为什么新版《红楼梦》不再是“曹雪芹、高鹗著”,而是“曹雪芹著,无名氏续”?. [2019-08-26]. 
  4. 4.0 4.1 风波又起?《红楼梦》后四十回到底是谁写的. [2019-11-21]. 
  5. 5.0 5.1 1959年12月27日胡適在台灣圖書館做演講《找書的快樂》,回憶道:「乾隆五十六年的活字版排出了一百廿回的初版本,書前有程、高二人的序文說:『世人都想看到《紅樓夢》的全本,前八十回中黛玉未死,寶玉未娶,大家極想知道這本書的結局如何?但卻無人找到全的《紅樓夢》。近因程、高二人在一賣糖攤子上發現有一大卷舊書,細看之下,竟是世人遍尋無著的《紅樓夢》後四十回,因此特加校訂與前八十回一併刊出。』可是天下這樣巧的事很少,所以我猜想序文中的說法不可靠。」(《胡適紅樓夢研究論述全編》第255頁)
  6. 可參閱趙建忠〈程刻本後四十回作者的探尋軌跡〉《呼蘭師專學報》(2001,第1期)。
  7. 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M].中華書局,2001:517
  8. 鄭鐵生,百年紅學最大的錯案是閹割《紅樓夢》後四十回,《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 2013年第2期1-5,共6頁
  9. 9.0 9.1 林語堂,平心論高鶚[M]. 台灣:文星書店出版,1966- 07
  10. 10.0 10.1 郭豫適,林語堂對《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研究,《社會科學家》 1999年第6期4-9,共6頁
  11. 王蒙.我的一個死結[N].今晚報,2008—11-30.
  12. 唐德剛:《書緣與人緣》(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頁172。
  13. 《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高鹗写的,那是谁写的?. [2019-08-26]. 
  14. 14.0 14.1 14.2 張興德,腰斬《紅樓夢》有罪 程偉元高鶚有功,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3期2009年6月
  15. 15.0 15.1 15.2 王攸欣、貝京,《紅樓夢》後四十回續作說的方法論觀照,《紅樓夢學刊》 2015年第6期130-150
  16. 曹立波、曹明,《紅樓夢》後四十回中的雪芹殘稿和程高補筆,《紅樓夢學刊》 2016年第5期29-47
  17. 17.0 17.1 胡文煒,新紅學的誤區——高鶚續寫後四十回,《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第2期63-68,共6頁
  18. 王攸欣,以詮釋學眼光重審《紅樓夢》高鶚續書說,《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第5期30-37,共8頁
  19. 19.0 19.1 19.2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是谁. [2019-11-21]. 
  20. 旧时真本红楼梦. [2014-07-26]. 
  21. 《高陽說曹雪芹》,作者是誰數學證明新浪網2004年5月8日。
  22. 周汝昌:《周汝昌夢解紅樓》,316頁。
  23. 王世海,論數理統計方法研究《紅樓夢》作者問題的得與失,宜春學院學報,第41卷第4期,2019年4月
  24. 施建軍,關於以《紅樓夢》120回為樣本進行其作者聚類分析的可信度問題研究,紅樓夢學刊,2010年第5輯
  25. 施建軍,基於支持向量機技術的《紅樓夢》作者研究,紅樓夢學刊,2011年第5輯
  26. 李國強、李瑞芳,基於計算機的詞頻統計研究——考證《紅樓夢》作者是否唯一,《瀋陽化工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2006年12月
  27.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頁35-59。
  28. 註:程高本,也就是前八十回遭高鶚等人大量刪改的通行本系統之內容為,補天頑石化為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投胎為「賈寶玉和他身上的通靈寶玉」。其他較接近原著的許多手抄本系統,其內容為神瑛侍者投胎為賈寶玉,補天頑石化為其身上的通靈寶玉。神瑛侍者(賈寶玉)是負責守護通靈寶玉的。
  29. 唐德剛:《書緣與人緣》(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頁157。
  30. 一派紅學家認為回目有「因麒麟伏白首雙星」,脂批有「後數十回若蘭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暗示與才貌雙全的衛若蘭白首偕老,不再像幼年那樣坎坷。另有一派紅學家推測,作者原著會寫到湘雲與寶玉結合的情節,因此有「金麒麟伏白首雙星」一回。警幻曲中有「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准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而金麒麟當時是寶玉所持有。也有一派紅學家認為,脂批「若蘭射圃」的情節並不意味著史湘雲與衛若蘭將共度餘生,因為前八十回中史湘雲已經許配某官宦人家,故警幻曲中所指可能是此位未婚夫後遭變故,兩人未能成婚。而金麒麟一段,考慮到擁有金麒麟的實際上是賈寶玉與史湘雲兩人,故有可能是史湘雲與賈寶玉在家族敗落之後結為夫婦,相依為命。尚有一派紅學家則覺得:金麒麟雖然代表姻緣,但作者敘事,喜愛描寫命運已定但當事人都難以逆料,像史湘雲、妙玉等人,只要對寶玉「心裡一動」,作者就不會安排嫁給寶玉的。所以像襲人由寶玉取得紅汗巾卻嫁與蔣玉菡。寶玉曾擁有金麒麟也不代表就一定是這樁姻緣的男主角。
  31. 馮其庸,李希凡. 红楼梦大辞典(增订本).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年: 405–410頁. ISBN 9787503941016. 
  32. 北师大《红楼梦》抄本研究又有新进展. [2017-03-17]. 
  33.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頁2。
  34.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頁8-12。
  35. 再谈《红楼梦》作者之谜. [2017-12-20]. 
  36. 开封政协-《红楼梦》原作者是郑成功之孙郑克塽?. [2017-12-20]. 
  37.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頁2-3、10、36。
  38. 俞平伯:〈讀紅樓夢隨筆〉,載《紅樓夢研究專刊》第一輯,頁105。
  39. 李希凡:《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頁10。
  40.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頁14-16。
  41.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頁27-33。
  42. 魯迅.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9卷).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11: 235–246. ISBN 7020050336. 
  43. 胡適,紅樓夢考證,改定稿[A],胡適文存·卷三[M],上海:上海東亞圖書館出版社,1921. 113-137.
  44.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魯迅全集(第9卷),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6. 232-233.
  45. 俞平伯,俞平伯論紅樓夢[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1101.
  46. 韋奈,俞平伯的晚年生活[J]. 新文學史料, 1990 (4).
  47. 周汝昌,紅樓夢新證[M]. 上海:上海棠宗出版社, 1953. 112.
  48. 周汝昌,《紅樓無限情:周汝昌自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5年,第350頁
  49. 周汝昌,《紅樓奪目紅》,作家出版社,2003年,第 146頁
  50. 林東海,《文林廿八宿師友風誼》第325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
  51. 胥惠民,「周汝昌根本不懂《紅樓夢》!"— — 詮釋聶紺弩先生對周汝昌《紅樓夢》研究的經典評價,《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年第2期20-29,共10頁
  52. 舒蕪,談夢錄[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 8.
  53. 王蒙,紅樓夢啟示錄[M]. 北京:三聯書店 , 1995. 230.
  54. 中國紅學會成立30周年新版本《紅樓夢》備受關注2010年8月4日
  55. 87版《紅樓夢》——讓藝術之夢永不腐朽(趙鳳蘭)2017年6月28日
  56. 網友簽名反對重拍紅樓夢認為陳曉旭無人能取代 2007年5月23日
  57. 新版紅樓夢罵聲不絕 2010年8月2日
  58.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頁46。
  59. 《红楼梦》外文译本目录. 百年紅樓夢. [2018年8月25日]. 
  60. 60.0 60.1 纳吉:马来文《红楼梦》 出版·中巫文明昇华. 星洲網. 2017年9月29日 [2018年8月25日]. 
  61. 《红楼梦》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 中國作家網. 2017年9月11日 [2018年8月25日]. 
  62. 62.0 62.1 62.2 《红楼梦》在韩国. 國際中心. 2008年8月1日 [2018年8月25日]. 
  63. 〈误译还是误读? - 试论乐善齋本《红楼梦》中“玫瑰”的名字〉"Mistranslation or Misreading? -The Name of the ‘Rose’ in the Naksunjae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Chamber".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2018年8月25日]. 
  64. 64.0 64.1 64.2 《红楼梦》在朝鲜. 百年紅樓夢. [2018年8月25日]. [永久失效連結]
  65. Classic China novel now in Bahasa Malaysia. Star Online. 2017年9月29日 [2018年8月25日]. 

參考書目

研究書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