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葫蘆
保護狀況

安全TNC
生物分類法 編輯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葫蘆目 Cucurbitales
科: 葫蘆科 Cucurbitaceae
屬: 葫蘆屬 Lagenaria
種: 葫蘆 L. siceraria
學名二名法
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1930
Lagenaria siceraria var. peregrina

葫蘆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別稱蒲瓜扁蒲瓠瓜瓠子蒲仔匏仔[1]等,是屬於葫蘆科葫蘆屬的一種植物,它是爬藤植物,其果實也被稱為葫蘆。

歷史

葫蘆是人類最早種植的植物之一,用作容器。估計它來源於非洲,並隨著古人類遷移傳播到世界各地,在今天的墨西哥秘魯泰國均有數千年的被種植的葫蘆被發現。在埃及葫蘆被作為陪葬品。在中國河南考古遺址出土的葫蘆皮最早的是七至八千年前的[2]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的葫蘆子也有七千年的歷史了[3],有些學者懷疑在甲骨文中就已經有指葫蘆的字了(卣)[4]。中國最早將葫蘆稱為瓠、匏和壺。在《詩經》、《論語》中均有提到葫蘆。一個例子是《詩經·豳風·七月》中的「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形態

葫蘆藤
不同大小的葫蘆

一年生攀緣草本,具有軟毛,卷鬚分枝;卵圓形的葉子互生;夏秋開白色花,雌雄同株。

葫蘆的藤可達15米長,藤上有毛,葉子橢圓狀或心狀。果子可以從10厘米至一米不等,最重的可達一千克。葫蘆喜歡溫暖、避風的環境,種植時需要很大空間。幼苗怕凍。新鮮的葫蘆皮嫩綠,果肉白色。

應用

食品

葫蘆的果實可以在未成熟的時候收割作為蔬菜食用。在世界各地出產葫蘆的地方葫蘆都被作為食品使用。在中國烹飪中,葫蘆可以做湯或者炒菜。在日本葫蘆果肉被曬乾食用。在中美洲葫蘆子與其它香料一起做飲料的添加劑。此外葫蘆的藤和葉也可以食用。

容器

葫蘆做的容器

在所有出產葫蘆的地區葫蘆均被當作容器使用。木質化的葫蘆可以用來承水、承酒、當作水杯、水壺使用。其果實剖開後稱為「」,傳統習俗新婚夫婦成禮時須用一對巹獻酒,故而結婚又名「合巹[5]

道教認為葫蘆可以凝聚氣,因此使用葫蘆裝。在道教中葫蘆已經超出了一般的容器,而有法器的作用。

藥物

中醫認為葫蘆有利尿消腫的作用(《神農本草經》),《傷寒類要》認為葫蘆可以醫治黃疸

衣飾

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省的土著人使用葫蘆製作陰莖端鞘。他們用石頭加重葫蘆,使它在生長時變長,獲得需要的形狀。

樂器

按照《白虎通》的記載,本來是葫蘆做的(瓠曰笙)[6]唐朝劉恂也寫過:「交趾人多取無柄老瓠,割而為笙,上安十三簧,吹之,音韻清響,雅合律呂。」[7]《堯典》有「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直至今天在中國西南的少數民族中依然有實用葫蘆製作的樂器使用,如葫蘆絲

風水

File:2015-03-20 Wuhua District, Yunnan, Kunming 光華街(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 中國) DSCF3570.jpg
避邪的葫蘆

風水認為葫蘆可以避邪,因此在房屋前後種植葫蘆。

參考文獻

  1. 蒲瓜絲餅 好豆網
  2. 陳文華.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图谱.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0: 53. 
  3. 浙江文管會等. 河姆渡发现原始社会重要遗址. 文物. 1976: 10. 
  4. 於省吾. 甲骨文字诂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 1841. 
  5. 禮記·婚義》:合巹而酳共牢而食
  6. 班固. 卷二礼乐篇. 白虎通. 四部叢刊本. : 20. 
  7. 劉恂. 岭表录异.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3: 8. 

外部連結

  • 瓠瓜 Hugua 藥用植物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葉綠醇 Phytol 中草藥化學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