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北京市海淀區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民國
編號6-886
登錄2006年

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溫泉鎮顯龍山南麓,是為馮玉祥為紀念灤州起義死難將士於1937年4月建造而成的紀念建築群。該建築群沒有明顯圍牆,現存建築由南向北一字排開,依次為紀念坊、紀念碑、衣冠冢、摩崖石刻和紀念塔。2006年,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參見:灤州起義

1912年1月,王金銘施從雲白雅雨馮玉祥等人在灤州同盟會指示率眾起義,並於當月3日宣布灤州獨立,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是為灤州起義。清軍前來鎮壓時,起義軍中將領張建功叛變,將馮玉祥軟禁在海陽,王金明和施從雲被清軍以和談為名騙至軍中俘獲並殺害,白雅雨突圍後被捕並被殺,馮玉祥隨後被遞解回原籍,灤州起義失敗[1][2]。1936年,馮玉祥為紀念王金銘等在灤州起義中殉難的烈士,在顯龍山上修建了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1937年,該紀念園正式建成,建成時包括紀念塔、衣冠冢、紀事方碑和紀念堂,但紀念堂和方碑在建成後先後被毀,具體時間不明。「文化大革命」期間,紀念園損毀慘重。1981年,紀念園得以修復,並在辛亥革命70周年之際舉辦了萬人紀念大會[3]:452-453。1984年,灤州起義紀念塔被列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4]:578。2006年,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013年,該紀念園被列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紀念地[6]。2017年1月,紀念園內的清朝臥碑被發現石碑座斷成兩截,尚不清楚是否由於有人偷盜文物所致[7]

結構

該園沒有封閉圍牆,建築呈南北向一字排開。最南側為一座花崗岩紀念坊,南側門額寫有「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園」字樣,兩柱分別寫有「此日園林簇錦繡」和「當年勇烈動山川」,北側門額刻有「努力革命」字樣,兩柱刻有「尺山尺水永留血跡」和「一花一木想見英風」。前後落款均為「民國二十五年十一月馮玉祥」。紀念坊北側為一座石碑,碑身建於長寬各5米的石台之上,正面刻有「辛亥灤州革命諸先烈紀念碑」,碑首刻有青天白日徽和雲紋。紀念碑北側的半山腰上建有一座通高3.88米的八棱石幢,正面刻有韓復榘所書「辛亥灤州革命先烈衣冠冢」以及14位烈士姓名[a]及其追封軍階,其餘各面也均有刻字。幢北側有一座被磨去字跡的清朝臥碑。衣冠冢北側有一塊長寬各17米的天然岩壁,上有截取自《禮記·禮運篇》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一段的摩崖石刻,字跡為馮玉祥所書。崖壁北側山頂上建有一座通高12.2米的八角七級密檐式白石紀念塔,該塔建於一座寬為10米的石台之上,南北兩側均有馮玉祥手書刻字,其中南側為「精神不死」,北側為「浩氣長存」。塔身第一層高1.22米,寬0.66米,正南面刻有「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塔」,其餘各面有鄒魯居正馮玉祥于右任等人撰寫的塔銘。塔剎鎏金。[3]:452-453[9]:876[2]

注釋

  1. 這14名烈士均為灤州起義中姓名可考且事跡可考者[8]

參考

  1. 推翻帝制 成于滦州起义. 北京晨報. 2011-10-11 [2017-02-07]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2. 2.0 2.1 辛亥百年——访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纪念园. 中國網. 2011-09-05 [2017-02-07]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3. 3.0 3.1 張明義,王立行,段柄仁主編;宋惕冰(卷)主編;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北京志·文物卷·文物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6-03-01: 784. ISBN 7-200-05631-6. 
  4. 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北京志·城乡规划卷·建筑工程设计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7-03-01: 607. ISBN 7-200-06440-8. 
  5.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寧夏日報電子版. 2010-12-22 [2015-01-28]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6. 19家爱国教育纪念地命名. 京華時報. 2013-06-22 [2017-02-07]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7.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 国保文物石碑座断成两截. 法制晚報. 2017-01-16 [2017-02-07]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8. 趙迅. 西山温泉的滦州革命纪念园. 學習與研究. 1984-03: 40. 
  9. 北京市海淀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北京市海淀区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4-04-01: 1063. ISBN 7-200-0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