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斐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刘斐
File:刘斐2.jpg
个人资料
出生1898年10月26日
逝世1983年4月8日(1983岁-04-08)(84岁)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1949年5月)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930-1983)
军事背景
军衔陆军中将

刘斐(1898年10月26日—1983年4月8日),为章,男,湖南醴陵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123日本陆军大学毕业。曾任第五战区参谋处处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作战厅厅长、军令部次长,国防部参谋本部次长等要职[1]:123解放战争时,他的建议造成国军重大损失,战后,他脱离中国国民党,跟随中国共产党。

File:刘斐.jpg

生平

1898年11月25日,生于湖南醴陵县姚家坝乡潭湾村一个民家庭[1]:123

1917年夏,高小卒业在家,经别人撮合,与当地名医邹翼经之女邹碧君结婚[1]:124。透过邹翼经结识时任连长的白崇禧[1]:125

刘斐在白崇禧所在连被任文书,不久便升任排长,并被选派到南宁讲武堂学习[1]:125。结业后,刘于1921年6月仍回桂系军队任排长[1]:125。1922年,被派往李济深肇庆主办西江讲武堂学习[1]:126

1924年初,刘斐毕业后,任广西讨贼军参谋。6月,任广西定桂讨贼联军少校参谋[1]:126

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校主任作战参谋,同时得与一些中国共产党党员,如李富春朱克靖林伯渠等有所接触[1]:127

1927年补送往日本留学,通过根本博少佐绍至第1师团第57联队见习半年后,经考试进入日本陆军步兵专门学校。1930年第一名毕业,免试入日本陆军大学[1]:128

1934年春,刘毕业回国[1]:129。在桂系任职,曾七次奔走于桂系与蒋介石之间调停双方矛盾[2]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8月13日,刘斐被委任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一部作战组中将组长[1]:130-131

1938年初,中国国民党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决定,军事委员会第一部与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合并组成军令部,刘斐为第一厅厅长[1]:132。3月24日,随从蒋介石、白崇禧等飞抵徐州,后留在徐州协同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1]:133

1939年5月,刘斐兼代军令部次长。1940年8月正式升任[1]:134

1945年,蒋介石裁撤军事委员会军令部,设立国防部,刘斐任参谋次长。从是年秋天起,刘斐开始提出辞职。终获批准,只挂衔最高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135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后,为章先生存心做出了许多错误的部属和献议,使国军受到非常不利的后果。具体表现在叫王泽濬四十四军海州撤向徐州,叫黄百韬带一个兵团去援救王泽璿的一个军,叫黄维兵团奔驰千里赶到双堆集袋形之地挨打,叫刘峙轻易放弃工业做的极好、粮弹储蓄丰富的徐州,叫杜聿明以三个兵团在公路上排成无法作战的阵式。 1949年2月19日,蒋介石约见刘斐,“谈半小时”[3]:154。3月30日,李宗仁与中国共产党疏通,“增派刘斐参加和谈”[3]:174。4月1日,李宗仁派代表团与中国共产党和谈,刘斐以军事顾问身份于随同飞抵北平,受到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款待。4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石家庄接见刘斐[1]:137。刘斐赞成《国内和平协定》[1]:123。刘斐等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劝说下,于4月24日表示全体留北平[1]:138

1949年5月,他南返香港,号召反对蒋介石[1]:138。8月13日,他发表通电,脱离中国国民党,跟随中国共产党[1]:123。事后,他被中国国民党永远开除党籍,并予以通缉[1]:138-139[4]。9月,刘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139

1950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研究组组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部长,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文教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第五届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139

文化大革命”初其,他饱受皮肉之苦。其妻被红卫兵强迫把头发剪成阴阳头,夫妻俩都被鞭打、罚跪,存折现金全被抢走,还被迫在北太平庄国务院宿舍扫地。[5]

1983年4月8日,在北京病逝[1]:139

中共地下党员

史家杨天石根据蒋介石日记考证,刘斐在担任军事委员会第一部作战组组长时,在日军进行淞沪会战金山卫登陆作战时,刻意提供错误情报给国民政府,使得日军顺利登陆,造成国军巨大伤亡。随后国军在南京防卫战失败,第一次­入缅远征军作战失败,与刘斐皆有关系,推断他在对日抗战时,已经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刻意使国军作败失败,以削弱国民政府。

很多人认为刘斐是长期潜伏在中国国民党内之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4][6]。刘斐任参谋次长其间,直接参与计划解放战争多场战役,包括第七十四军进攻山东豫东战役、国共三大战役等。而三大战役中,国军战略意图早被共军得悉而陷入被动,与刘斐泄密有关。[2][6]刘斐女儿刘沉刚写的《刘斐将军传略》一书,[7]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在序言中透露刘“存心作出了许多错误的部署和献议,使国民党军受到非常不利的后果”。[8]

然而,俞大维坚信其‘墙头草’而已,称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则略嫌夸大。[9]

国民党要员不认为刘是打入其内部的“共谍”的还有白崇禧,白的理由是刘斐在赴北平和谈后还从北平辗转天津到了香港,若是“共谍”他就没必要那时还逃港。

参考文献

引用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王成斌等 (编).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5)》.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8年. ISBN 750651494X. 
  2. 2.0 2.1 存档副本. [2007-06-13]. 
  3. 3.0 3.1 蒋经国. 〈危急存亡之秋〉. 《风雨中的宁静》. 台北: 正中书局. 1988. 
  4. 4.0 4.1 张童保.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69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2013-11-10]. 
  5. 张发奎口述自传 中华民国第四任陆军总司令回憶录. 亚太政治哲学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17. ISBN 9789869373937. 
  6. 6.0 6.1 高华. 蒋介石对国民党军事失败负有最大责任. 东方早报. 2009年12月28日 [2013年11月10日]. 
  7. 王序平; 刘沉刚. 刘斐将军传略. 团结出版社. 1998. 
  8.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程思远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9. 《俞大维传》.作者:李元平;出版社:台湾日报社;出版日:1992年1月05日,392页;(繁体中文),01 ,02 ,增订版

来源

书籍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