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华罗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任期
1985年4月8日-1985年6月12日
主席邓颖超
秘书长彭友今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任期
1956年6月30日-1985年6月12日
委员长刘少奇朱德宋庆龄(代理)→叶剑英→彭真
第一副委员长宋庆龄林伯渠彭真董必武宋庆龄陈丕显
秘书长彭真刘宁一姬鹏飞彭真杨尚昆王汉斌
个人资料
出生(1910-11-12)1910年11月12日
 大清江苏省镇江府金坛县
逝世1985年6月12日(1985岁-06-12)(74岁)
 日本东京都文京区东京大学
国籍 中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1926–?)
配偶吴筱之
儿女华俊东
华陵
华光
华顺
华苏
华密
知名于华氏定理

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
华-王方法
华氏恒等式

华氏引理
获奖陈嘉庚科学奖物质科学奖
1990年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09年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男,江苏金坛人,中国现代数学家政治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委员。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多元复变函数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

生平

华罗庚童年时就读于金坛仁劬小学。1922年,华罗庚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1925年毕业。由于家中贫穷,他只好到免学费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但华罗庚还是因为家中无力提供杂费和住宿费而退学[1][2]

1926年,16岁的华罗庚回到金坛后,帮助父亲打理杂货铺,同时开始自学数学。1929年12月,华罗庚在《科学》杂志第14卷第14期上发表《施图姆定理之研究》。1930年12月,华罗庚在《科学》第15卷第2期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华罗庚崭露头角,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

早年学术生涯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学完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并同时自学了英、法、德、日语,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1933年被熊庆来破格任用为助教,1934年9月被提拔为讲师。

1935年,诺伯特·维纳访华,注意到了华罗庚,并向当时英国著名数学家戈弗雷·哈罗德·哈代极力推荐。1936年,华罗庚访问剑桥大学,受到了哈代-李特尔伍德学派的影响,获益匪浅,在那至少发表了15篇论文。1937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正教授直到1945年,期间历经西南联合大学时期。1946年2月至5月在苏联访问,9月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1948年被伊利诺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同年,获选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1届(数理科学组)院士[3]

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他在多元复变数函数论方面的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著有“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恒等式”、“华氏引理”等。

1950年回中国发展数学

1964年华罗庚与数学竞赛优等奖学生进行交流

1950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1952年7月,受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之邀建立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9月加入民盟。1953年赴苏联访问,并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以及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被选聘为中科院院士。由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所确定的所系结合的思想,于1958年主持创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并任该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因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立“华罗庚大师讲席”,并于2009年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合作,在数学系设立了“华罗庚班”,班上的学生在中国科大合肥校本部学习基础课,而在北京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学习专业选修课。[4] 国际间颇具名气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以华罗庚为首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来源请求]丘成桐的看法,他是三个对当代世界数学潮流有影响的中国数学家之一。另两个人是陈省身冯康。同时他还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如陈景润王元龚昇等。

1980年3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其被选为副主席[5][6]。1983年,被评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4年,被评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当选为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由于急性心肌梗塞倒在讲台上,送院后证实不治,终年75岁[7]

政治参与

北伐时期(192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北伐后没有参加登记自动脱党。1942年12月,由朱家骅介绍重新入党,1945年国民党六大召开前夕,被朱家骅与陈立夫联名列入向蒋介石推荐98名“最优秀教授党员[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当选为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5年4月),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1979年)。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著作

科普类

  • 《统筹方法平话》
  • 《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
  • 《从杨辉三角谈起》
  • 《优选法》
  • 《优选法平话》
  • 《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 《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
  •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非科普类

  • 数论导引
  • 《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曲型域的调和分析》
  • 高等数学引论
  • 《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
  • 《堆垒素数论》
  • 《从单位圆谈起》
  • 《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
  • 《优选学》

家庭

华罗庚父亲华瑞栋,以经营小杂货铺为生。华罗庚与吴筱之于1927年结婚,育有三男(华俊东、华陵、华光)三女(华顺、华苏、华密)。

纪念

相关主题

参考文献

  1. 华罗庚 -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2019-06-02]. 
  2. 华罗庚简介. 21CN.COM. 2007-12-07 [2020-11-13]. 
  3. 院士专区. 中央研究院. [2019-06-02]. 
  4. 200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新增设“华罗庚班”. 新华教育. 京华时报. 2009-04-15 [2009-05-12]. 
  5.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0: 405–406. ISBN 7-80136-318-3. 
  6. 何志平,尹恭成,张小梅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团体.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0.12: 1010–1011. ISBN 7-5427-0276-9. 
  7. 华罗庚的最后一天. 中国新闻网. [2019-06-02]. 
  8. 45年国民党“最优秀教授党员”:华罗庚陈寅恪冯友兰. 凤凰网. 2013-04-16 [2018-04-24]. 
  9. 中国海军试验舰神秘雷达曝光. 环球网. 2013-01-11 [2013-01-11]. 

参考书目

  • 王元. 〈华罗庚:辍学在家的日子〉. 《青年文摘》. 北京市: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92–94. ISBN 978-7-5006-6468-0.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