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拉利轻机枪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启拉利轻机枪(SIG Neuhausen KE7)
类型轻机枪
原产地 瑞士
服役记录
使用方中国
 中国
 埃塞俄比亚
参与战争/冲突抗日战争
二战
解放战争
朝鲜战争
生产历史
生产商SIG
生产日期1929—1938年
基本规格
重量8.2千克
长度1,190毫米
枪管长度800毫米

子弹7.92×57mm毛瑟及其他
枪机后座作用开膛待击
发射模式半自动、全自动,可击发调变
射速550发/分钟
供弹方式25发弹匣
瞄具机械瞄具

启拉利轻机枪(SIG Neuhausen KE7)为一种瑞士轻机枪。该枪重量较轻,构造简单、分解容易,携带方便。

历史

KE7轻机枪由帕尔·启拉利与Gotthard End在瑞士西格公司轻武器工厂设计,1929年在诺伊豪森投入生产。原枪为7.5毫米口径,但主要用户却是以7.92×57毫米毛瑟弹为主力步枪子弹的。1928—1939年间,国民政府曾向瑞士西格公司购买了3,025挺及44,550个弹匣。该枪曾参与淞沪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1]解放战争朝鲜战争[2]1935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兵临大渡河,22名红军士兵夺取泸定桥时用来掩护友方的就是启拉利轻机枪,现该枪保留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43年常德会战中,余程万率领第五十七师守卫常德时也使用了启拉利轻机枪。

1934—1936年四川军阀刘湘所控制的的华西兴业公司在重庆大溪沟的华兴机器厂分三批次仿制了7,900挺启拉利轻机枪。因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落后,很多结构复杂的武器无法生产,而启拉利轻机枪的结构简单,零组件也较少,加工工具也不需要太讲究,因此一般小间的机械厂就能制作,所以启拉利轻机枪也是国民革命军对日抗战时期产量位居第二的轻机枪。华兴机器厂仿制的启拉利轻机枪与原版稍有不同,最显著的特征是套筒上的圆形散热孔。所以有的资料也将其称为“重庆造花筒式轻机枪”。1937年10月26日,重庆行营兵工署重庆办事处以40万元收购了华兴机器厂生产启拉利轻机枪的机器设备,改称“四川第一兵工厂机枪厂”,1938年7月并入第二十一工厂。不过这种班用支援火力,后来因为综合性能没有捷克式轻机枪来得好,所以最后还是被产量第一的捷克式轻机枪给替代。后来启拉利轻机枪在解放战争时也被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大量缴获过。

瑞士SIG原厂也曾把启拉利轻机枪出口到拉丁美洲埃塞俄比亚[3]

作品中出现的KE7轻机枪

游戏

参考资料

  1. Philip Jowett. The Chinese Army 1937–49: World War II and Civil War. Osprey Publishing. 2005: 15. ISBN 978-1841769042. 
  2. Ness, Leland; Shih, Bin. Kangzhan: Guide to Chinese Ground Forces 1937–45. Helion & Company. July 2016: 292. ISBN 9781910294420. 
  3. 存档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