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温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吕温(772年—811年),字和叔,又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诗人、官员。具法家思想,主张重刑重罚。

生平

吕渭官至礼部侍郎。大历七年出生,早年师从陆贽治《春秋》,“性险躁,谲诡而奸利”,贞元十年(794年)应河南府试,贞元十四年登进士第,次年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与翰林学士韦执谊相善,两人同被太子侍书王叔文所倚重。十九年任左拾遗,次年作为副使随工部侍郎张荐出使吐蕃。走至凤翔时,官职转为侍御史,赐绯袍牙笏。之后顺宗即位,张荐卒于青海,吕温被扣留。当时王叔文掌权,吕温的东宫同事先后被任用,只吕温在蕃中悲叹时运不济。元和元年(806年),吕温使团被放回,改官户部员外郎,此时王叔文失势,柳宗元二王八司马被贬官,而吕温则因是外派使者而幸免。

此后历任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秋,因与御史中丞窦群、侍御史羊士谔一起陷害宰相李吉甫被宪宗察觉,被贬均州刺史,朝议时认为处罚太轻,再贬为道州刺史,五年(810年)转为衡州刺史,元和六年八月病卒于任所,年四十。柳宗元写祭文《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痛悼:“志不得行,功不得施。……临江大哭,万事已矣!”吕温文体富艳,有丘明、班固之风,所著《凌烟阁功臣铭》、《张始兴画赞》、《移博士书》,颇为文士所赏,世以吕衡州称之。好友刘禹锡整理《吕衡州集》十卷传世,与《骆宾王集》十卷、《李元宾集》六卷,合称《唐人三家集》。

弟弟吕恭、吕俭皆官至侍御史,弟弟吕让(793—855),字逊叔,官至秘书监。吕温嫡母是柳识之女,柳宗元是柳识之弟柳浑的“从孙”。柳写有《送表弟吕让将仕进序》一文。吕让的儿子吕喦,即道教知名仙人吕洞宾

参考书目

  • 《新唐书·吕温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