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理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沙河一度遭到严重污染,经过治理后已经成为南山区重要的生态长廊
华侨城湿地,右侧高楼为华侨城大厦,左侧是世界之窗公园,远端背景为塘朗山
位于大鹏新区西涌的深圳市天文台,是一个集天文、气象和海洋观测为一体的综合性观测基地

深圳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东西长81.4公里,南北宽(最短处)为10.8公里(由最北点至最南点则为约60公里,当中有一半里程跨越香港),东临大亚湾大鹏湾(最东点为大鹏半岛海柴角),西连伶仃洋珠江口(最西点为宝安区深圳机场西北发展区),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最南点为内伶仃岛东角咀),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而香港油尖旺区内的西九龙站内地口岸区,亦属于深圳市域,并拥有最复杂的深圳-香港边界(海平面下4米以下、在相关香港法例中划定区域,已于2018年9月4日凌晨零时起实际划归福田区福田街道治内,而载客列车亦属深圳市域;但香港部分民法仍适用于该部分土地,而名义上香港边界并无更改)及深圳市最南点(西九龙站B4层15号月台B4-1坐标点)。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最北点为罗田水库)。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人口多数来自外地,因此深圳被称为“移民城市”。

人口及行政

深圳市的特区与非特区之间曾建有一条全长129.7公里的特区管理线,在进出特区的7条公路的路口分别设有边防检查站。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最初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到珠江口安乐村,南与香港新界紧连,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总面积 327.5平方千米,包括了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是中国除海南省以外最大的经济特区;而在2006年后,“经济特区”扩至全市市域。

人口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网站公布的资料,2019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1343.8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94.78万人,非户籍人口849.10万人。深圳人口出生率21.68‰,死亡率1.29‰,自然增长率20.3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484人。[1]

行政区划

深圳市辖9个行政区,1个功能区(新区),1个特别合作区。

行政区:南山区罗湖区福田区宝安区光明区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盐田区

功能区(新区):大鹏新区

特别合作区:深汕特别合作区

气候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22.3C左右,最高温度38.7C,最低温度0.2C。年平均降雨量为1924.7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数为206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平均每年受热带气旋(台风)影响4—5次。

深圳市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9.1
(84.4)
28.9
(84.0)
32.0
(89.6)
34.0
(93.2)
35.8
(96.4)
36.9
(98.4)
38.7
(101.7)
37.1
(98.8)
36.9
(98.4)
35.2
(95.4)
33.1
(91.6)
29.8
(85.6)
38.7
(101.7)
平均高温 °C(°F) 19.8
(67.6)
20.2
(68.4)
22.7
(72.9)
26.3
(79.3)
29.5
(85.1)
31.1
(88.0)
32.3
(90.1)
32.3
(90.1)
31.3
(88.3)
29.2
(84.6)
25.4
(77.7)
21.5
(70.7)
26.8
(80.2)
日均气温 °C(°F) 15.4
(59.7)
16.3
(61.3)
19.0
(66.2)
22.7
(72.9)
26.0
(78.8)
28.0
(82.4)
28.9
(84.0)
28.7
(83.7)
27.7
(81.9)
25.3
(77.5)
21.2
(70.2)
17.0
(62.6)
23.0
(73.4)
平均低温 °C(°F) 12.5
(54.5)
13.8
(56.8)
16.5
(61.7)
20.3
(68.5)
23.6
(74.5)
25.6
(78.1)
26.3
(79.3)
26.1
(79.0)
25.0
(77.0)
22.5
(72.5)
18.2
(64.8)
13.8
(56.8)
20.3
(68.6)
历史最低温 °C(°F) 0.9
(33.6)
0.2
(32.4)
3.4
(38.1)
8.7
(47.7)
14.8
(58.6)
19.0
(66.2)
20.0
(68.0)
21.1
(70.0)
16.9
(62.4)
9.3
(48.7)
4.9
(40.8)
1.7
(35.1)
0.2
(32.4)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26.4
(1.04)
47.9
(1.89)
69.9
(2.75)
154.3
(6.07)
237.1
(9.33)
346.5
(13.64)
319.7
(12.59)
354.4
(13.95)
254.0
(10.00)
63.3
(2.49)
35.4
(1.39)
26.9
(1.06)
1,935.8
(76.2)
平均降雨天数(≥ 0.1 mm) 7.1 10.1 10.8 12.7 15.6 18.5 17.0 18.3 14.8 7.6 5.6 6.0 144.1
平均相对湿度(%) 71.7 76.8 79.5 81.0 81.7 81.8 80.5 81.8 78.8 72.4 68.4 67.1 76.8
月均日照时数 138.7 92.4 94.9 104.6 146.4 160.3 215.6 182.5 169.9 189.6 175.8 166.9 1,837.6
可照百分比 44 31 27 29 37 43 53 47 49 55 56 53 44
数据来源:深圳市气象局[2]

山岭

深圳市的梧桐山为深圳最高峰,海拔943.7米,其他知名山峰有笔架山马峦山莲花山大南山七娘山羊台山塘朗山凤凰山莲花山笔架山参里山等。

物种与植被

据《深圳植物志》,深圳市陆上共有各种优势植物182科、858属、1443种,被子植物占主要地位。

在深圳市的陆域植被型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园林植被和人工常绿阔叶林分布范围较广。

海洋

深圳11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5.3公里。深圳海域由三湾一口(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珠江口)组成。沿海有大约70平方公里的滩涂,沙滩23个,大小岛屿39个。

岛屿

深圳主要岛屿如下:

水资源

全市平均年降雨量为1966.4毫米,降雨集中在4-9月,淡水资源总量为19.3亿立方米。市域内分布众多河流,但径流量普遍较小,积水能力差,天然淡水资源有限,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3,由于污染严重,五大河流水质均不能达到地表水5类标准,截至2014年,深圳70%的水源需要从外部引入,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2,属于中国7大严重缺水城市[3]

河流

深圳境内河流分别归属东江海湾珠江水系,深圳区域内河流共计330条,以雨源型河流为主,地表径流小。较大的河流有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3]淡水河福田河新洲河布吉河等。[4]

湿地

深圳截止至2020年已设立12个湿地公园(国家级1个,市级10个,区级1个)。

深圳的主要的湿地有: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华侨城湿地洪湖公园等。

深圳市的湿地资源面积(包括近海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共计46832.74公顷。[5]

水利设施

深圳重要的水源地之一,西丽水库

深圳水库众多,总数达247座,包含9座中型水库,库容量5.25亿立方米。较知名的水库有铁岗水库、西丽水库、深圳水库、梅林水库等[6]

参考注释

  1. 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统计年鉴 2020 (PDF). 
  2. 深圳气候服务. 深圳市气象局. 
  3. 3.0 3.1 南兆旭. 深圳自然笔记.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13-11. ISBN 9787807095484. 
  4. 深圳市水务局. 深圳河流的主要特点. [2021-03-13]. 
  5. 深圳晚报. 深圳湿地的秘密你知道吗. 2020-06-27 [2021-03-06]. 
  6. 深圳政府在线. 深圳的气候与水资源. 人民网. 2005-08-24 [2011-10-22].